张婕妮
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3
[]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灵魂工程,高校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认识和解决好为什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的辩证统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性引领学理性,用彻底的学理性强化对马克思政治性的价值宣扬,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思政课;政治性;学理性;有效性
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即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1]
一、把握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科学内涵
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回应当前高校学生学习需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学性、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效性和长效性的首要方法论。[2]
学理即科学上的原理或法则,是对事物本质的规律性认识。学理分析是指对一个项目的研究是从学科和原理方面给出的分析,而不是实证分析。可以说,学理性是思政课的基础属性,它的教学内容不是政治宣讲更不是空谈口号,而是科学的理论,拥有自身学术性的科学内涵。具体表现为:
一是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理论”不是普通的理论,而是“政治理论”,关键词是“政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各学科教师都应结合自身所授的学科知识与学生的认知逻辑特点,结合当时的社会现象,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二是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这里的思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导向作用。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这些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在和学生的交流中自然拿来运用、说服学生。三是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滋润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感召学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熏陶学生。
二、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1] 作为政治性与学理性的具体内涵,这为我们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
(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重要性
首先,“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整个讲话之中非常重要和特别突出的指示,这条原则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具体要求之中。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值得重点关注:其一是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与价值性、知识性相统一的关系。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这里的价值观就是我们所倡导的主流价值,换句话说就是政治导向,相应的知识也是在学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其二是处理好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与政治性、学理性统一的关系。思政课教师要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这些统一要求又重点体现在政治上对思政课提出的具体要求,同时还要通过科学的学理分析将其转化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过程,从而推动思政课创新发展,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三,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主张,即主张政治要求必须通过灌输来传递,但灌输绝不是一种单一的填鸭过程,而是要通过学理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提高综合能力,从而让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二)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必要性
在政治性与学理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上,卢黎歌教授认为:“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体现了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是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使命呈现。任何引导思政课“淡化政治”“远离理想信念”的做法都是与思政课的本质属性相背离的,都会干扰思政课完成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3] 就思政课的政治性而言, 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理想信念为支撑, 继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就思政课的学理性而言, 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阵地,树立高校学生的正确观念,理清意识形态领域脉络,分析不良观念与理想信念偏差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三、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科学的把握政治性与学理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有利于助力“立德树人”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实现科学理论武装人,把握政治方向引导人,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到位。
(一)以增强育人方向性为“立德树人”之本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落实培养新时代“旗手”的重要举措。而举好什么旗,怎样举好旗的问题无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政治主线是教育之魂,只有牢牢抓住政治主线,旗帜鲜明讲政治,才能从根本上把握时代方向,对教学内容充分把握和科学解读,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正确指引。政治必须是通过学理展现的政治,学理必须是表达政治的学理。可以说,高校思政课集中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从而蕴含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理念、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要求任何形式的教学改革创新都不能削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功能,应该更自觉地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与政治立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落实“立德树人”。
(二)以增强育人科学性为“立德树人”之基
理论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指以多种理论教育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等知识的传授,这是“立德树人”的首要因素。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指出的, “理论只要彻底才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性的表现,也是对思政课理论性提出的具体要求。德育担负着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建构人类精神家园的重要使命。在新的社会背景下,片面的利益追求、错误的价值取向等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立足其学理性加以改进。
(三)以增强育人时代性为“立德树人”之源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直面社会现实,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不断地与时俱进。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把握时代性,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也能有效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关系到社会生活的点滴,具有时代效力。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因此,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支撑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更要凸显时代性,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空谈教学,也不能离开中国具体实际空谈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起点,要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
新时代,新背景,要有正确的政治观念,同时具有一定的学理基础和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性引领学理性,用彻底的学理性强化对马克思政治性的价值宣扬,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真正做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8(01).
[2] 孙菲菲,王代月,吴瑞林.以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效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10):125-129.
[3]卢黎歌.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提升思政课的说服力[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