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成长型”德育评价机制在劳动课程中的构建意义与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3期   作者:李雅慧
[导读] 劳动教育课程的建立对于解决当前中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劳动意识不强、不珍惜劳动成果等现象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与现实意义。
        李雅慧
        (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劳动教育课程的建立对于解决当前中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劳动意识不强、不珍惜劳动成果等现象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与现实意义。劳动课程的建立除了理论体系、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之外,也应包含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成长档案袋”“成长记录平台”为主要测评、记录方式的“成长型”德育评价机制对于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劳动课程中的德育表现与德育成果发挥着较强的作用。
关键词:“成长型”;德育评价;劳动课程;实施策略
        随着生产力水平跨越式的提升,现代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与获得生存资源、教学资源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导致学生在知识素养不断提升的同时独立生活能力却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在当前的学习生活大环境中,学生普遍缺乏劳动实践的机会,因此出现劳动意识不强、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等现象。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教育确立为国家意志,从提高认识、全面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实践活动、有力保障四大方面为社会主义劳动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①。
        劳动教育体系除了理论体系、课程体系之外,评价体系也是其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何评价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中的德育成果,并进行细致全面的评估?如何将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中的德育表现成为教育教学评价的有力依据,从而更好地再次促进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这都是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意义
        “成长型”德育评价机制是指改变原有的根据细化的考核标准,以完成任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赋分,根据分值评选上中下不同等级,并将不同层级的考核标准进行简单叠加的评价方式。而是根据不同学段的学情特点,以及相配套的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对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收获与实践收获进行跟踪记录,并及时进行心得总结与体验分享,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专属于自己的系统评价链条。在这根德育评价链条上学生能够及时回顾自己的实践历程,总结劳动所得,积累劳动感受,强化劳动课程德育成果,更好地指导劳动课程中的德育表现。化“肢解”为“整合”,化“评比”为“写实”,更加注重学生品质系统的整体性与连贯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每一个成长细节,对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与劳动能力的提升都至关重要。对学生而言,成长历程重在过程体验,而不能以简单的成功还是失败作为定论。同样的劳动教育经历,不同学生内在的体验不同,获得的成长也不同。基于此,我们在确定劳动教育德育评价指标时,应尤其注重学生有意义的成长过程,并做好真实的记录,包括真实场景的再现以及真实情感的表达等。劳动课程是一门实操性很强、注重学生实际参与的“经历性”课程,劳动经历意味着已有、实有、拥有;意味着感受到、体验、觉悟。德育评价本身应该成为学生自我教育、感知成长、相互交流的过程。通过德育评价,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在劳动教育方面的成长足迹,“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薄弱点,可以更准确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和自我提高。

”②
        作为德育评价机制中的另一关键因素,教师在进行德育评价时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关乎德育评价的生命力与持久力。原有的德育评价体系中,教师更多地担任“旁观者”与“测评人”的角色,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客观分值,造成德育评价过程中师生情感链接的断裂,而师生情感链接在德育评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劳动课程作为一门注重学生参与过程的教育科目,对于学生的一些德育行为,难以用“优”“良”“中”“差”等客观标准进行指标对照,对于学生在意识层面、情感层面等细微的、隐性的变化更是给出以客观数据为体现的价值评定,这无疑给教师的德育评价带来难题。“成长型”德育评价机制则是让教师充分参与到学生的劳动教育中来,更加注重记录学生劳动教育的过程以及自己与学生共同参与劳动教育时的真实感受,化“旁观者”为“参与者”,激发情感碰撞,以情带评,使德育评价回归真实,更加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成长型”德育评价机制中的评价主体不再仅限于教师、学生、家长,体验式的评价方式可以吸纳更多参与课程的人来进行德育评价。
        二、实施策略
        “成长型”德育评价机制的评价主体较为广泛,评价标准更加多元与灵活,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德育评价实践中,要更加注重对过程性材料的记录与分析。然而德育评价的最终目的仍是指向德育实践的,如果仅关注对于每个学生的过程性材料的积累,而缺乏对材料的整合与分析,则会导致德育评价“碎片化”,从而削弱其指导意义。劳动课程的最终德育评价应既注重对于学生感性收获的积累,也注重对于学生劳动教育过程的理性分析与同比对照。“成长档案袋”主要指向学生对自己参与的劳动教育过程的感性记录,即包括“我的综评表”“本学期我的劳动课程目标”“我的劳动过程与体验”“本学期劳动教育评价”“本学期我最喜欢的一节劳动课”“我的劳动成长轨迹”等。“成长记录平台”则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劳动课程参与情况的理性分析。劳动课程结束后,在电子平台中给出在线问卷调查,从本节课的劳动能力锻炼、劳动意识、劳动技巧的获得、劳动成果的满意度、劳动态度的积极性等方面给出细化量表,学生结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感受与学习收获进行实时填写,结合学生参与劳动课程的时长与次数,依靠大数据收集以及云端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的支持,最终得出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的过程性调查数据分析,整理出调查结果,将数据结果进行纵向、横向比较,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劳动教育实践。
        三、结语
        “成长型”德育评价机制能够较大程度还给劳动教育以“真实性”,更加关注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是真正关注学生获得感与成就感的德育评价体系。在劳动教育中充分运用“成长型”德育评价机制,能够使德育评价更适用于劳动课程实践,对学生的现实劳动生活起到指导作用。
注释:
①孙文奎,房继红.以校为本,构建成长型劳动教育课程[J].黑龙江教育,2020.9.
②董裕华.电子评价平台:留下学生的成长足迹[J].中国德育,2015-17.
参考文献:
【1】张道致.如何通过劳动课程树立“以劳育德”理念[J].教育论坛,2020年第42期.
【2】林潇潇,朱德珍.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如何建立[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20年第3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