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改进提高初中化学教材实验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3期   作者:唐志兰
[导读] 本文主要以初中化学教材实验为重点进行阐述,
        唐志兰
        重庆市开州区后河初级中学
        摘要:本文主要以初中化学教材实验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初中化学教材实验存在的问题为依据,首先分析改进初中化学教材实验的教学有效措施,其次从从实际角度出发,合理利用实验器材依据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实验操作,创新完善动手能力等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化学实验课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们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教材实验;有效性研究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改变学科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的重点,也是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时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实验课是化学学科的关键和核心,可以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积极性的作用。化学实验课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使用一些化学实验仪器、设备和装置物等物质手段,获得化学实验知识。化学实验课跟以往传统的课堂不同,不再是一味只听老师的讲解,而是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让学生们在实际动手的过程中获得化学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记忆更加深刻,也能更加深入的理解化学知识。因此化学实验课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们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初中化学教材实验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严重忽视对化学实验器材管理的问题,有许多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忽略对化学器材的使用。喜欢用跟生活有关的日常用品比如利用塑料瓶,注射器等物品在化学实验课堂上做实验。致使学生们在上化学实验课时缺少新鲜感。比如在化学实验课程上,教师在进行对有关氧气的制作方法的实验中,将制作装置中的分液漏斗直接换成注射器,让学生们缺少对分液漏斗的了解,以至于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熟练学会对这项化学器材的实际操作方法,严重影响学生在化学实验课的学习质量。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缺少实验创新
              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前,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在教学的方案设计上有创新的体现,如果教师只注重理论讲解,就会造成脱离实践的情况。比如在一次化学课上,教师以探究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化学课程测试,课程是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课程。在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首先,用表面皿或者烧杯分别装一定量的氧化铜和木炭,将木炭进行研磨,研磨成粉末状放在烤箱里烤,温度控制在110℃。在烤箱里烘烤4小时后,取出放在试管中密封保存。在检查完装置的气密性的操作后,取出一定量的混合物放在试管中,用玻璃棒压实,让混合物堆成半柱状,将试管口向下倾斜,几乎接近水平。然后在试管口塞上棉花将导管深入澄清石灰水中,止水夹打开,点燃酒精灯进行预热,一段时间后进行集中加热,观察实验反应。最后,学生和教师发现加入的氧化铜没有变红,但是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反复进行多次实验,证明在试管中直接将木炭加热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并且浑浊的现象比较明显。但是教师没有对实验的过程加以创新,由于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材料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都是黑色的粉末状,在实验结束后实验现象不明显。教师应该增加实验创新的精神,把氧化铜粉末改变成细铜丝现场加热变成黑色的再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实验的现象比较明显,黑色的细铜丝再经过实验的反应后也变成了光亮的红色。因此,说明教师没有充分准备化学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将氧化铜粉末改变成细铜丝不仅方法简单,而且能够节省实验的时间,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三)过重的思考化学层次,偏离教学目的
           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中,经常会觉得学生们对化学的实验过程比较感兴趣,通常会比较注重化学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们的实验能力是比较重要,但是如果在课堂上过于将化学知识与实验联系,就会适得其反。

例如,在化学课堂的复习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实验操作纵然可以让学生们熟悉实验器材和使用方法,但是实验的过程与复习课的内容没有关联,偏离了教学的目标,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进初中化学教材实验的教学有效措施
(一)从实际角度出发,合理利用实验器材
化学实验是学生们学习化学的基础,选择合适的化学实验器材是实验重点。在当下, 化学实验中会用到很多不同的实验器材,经常会出现缺少实验器材和乱用实验器材的情况,这也是化学实验课的困难之一。为解决这一难题,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们收集与实验有关的日常生活的器材 。例如,白纸、饮料瓶、电池等。以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学校现有材料制作出实验过程中需要的器材:过滤纸等。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获得更好的课堂效果。但是,一定要合理运用日常生活用品,如果日常用品运用不合理就会影响实验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们使用合适的化学器材去完成实验。
比如,在学习化学教材的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识别化学实验器材。在讲到漏斗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白纸制作漏斗,让学生知道实验器材也可以采用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品进行制作。但是,在有些实验中需要用到分液漏斗,部分教师用注射器代替分液漏斗,这样做不但不利于学生们认识实验器材,还对实验的准确度有影响。因此,在化学实验中,教师要注意实验器材的使用,保证实验的精准,让学生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二)依据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每个化学实验课之前,教师需要提出有关实验的化学问题,并且让学生们猜想实验结果,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往传统的化学实验是跟着老师的步骤进行的,学生通过观察的方式直接获得实验的结果。这样会让学生觉得实验课是乏味的,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例如学生在学习《水的净化》时,有一种净化方式是经过过滤获得的。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有两种实验操作方法,第一种是将漏斗紧贴烧杯壁;第二种方法是漏斗不贴着烧杯壁。在进行两种操作后,教师会进行讲解,公布正确的操作方法,需要将漏斗紧贴烧杯壁,防止形成飞溅。在进行两种方法观察的学习过程时,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化学知识的关键,提高学习的质量。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去改善教学质量,防止教师多次讲解,学生还是会出错的情况出现。
(三)依据实验操作,创新完善动手能力
化学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是化学的基础,化学知识需要经过加工、分析和研究的实验过程才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提升。在化学实验课上,教师应该根据化学课程的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引导每一个学生通过动手去学习有关的化学知识,最终得出实验结论。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改变以往的“教科书”模式,激发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进而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实验材料,让学生动手去做有关的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的过程得出实验结果。这种动手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知,还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还改善了课堂氛围,更好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课在教学活动中属于实践课程的一种,完善和创新实验课时增强化学学科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实验器材、依据化学研究的问题、依据实验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让新的化学实验课程对化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赫.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以中学人教版教材为例[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 2019(10).
[2]王绍江.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13):1-1.
[3]张娜, 李德前. 对初中化学硫及二氧化硫系列实验的改进[J]. 化学教与学, 2018, 000(010):94-95.
[4]冶鸿浩. 浅谈初中化学教材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J]. 文渊(中学版), 2019, 000(004):747.
[5]李果锋. 初中化学实验课的改进与创新漫谈[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9, 000(009):152.
[6]杨美华. 基于创新视角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探究[J]. 新智慧, 2018, 000(032):P.101-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