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播心灵的阳光——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3期   作者:张瑞静
[导读] 与普通的教育不同,由于所面向的学生群体存在特殊性
        张瑞静
        山东省莘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与普通的教育不同,由于所面向的学生群体存在特殊性,特殊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进行教学优化。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语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对于特殊教育而言,语文学科的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改善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新时代,教师应当以“撒播心灵的阳光”为理念指导,对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引言:传统教育模式中,特殊教育语文课堂亦遵循“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进行。由于特殊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基础,课堂常常也就显得更加机械、刻板。教学改革进程中,教师应当结合特殊教育所面向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创新与优化,思考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撒播心灵的阳光,继而开展能够为学生带来快乐体验的语文教学课堂。
        一、因材施教——巧设互动环节
        互动环节是课堂常见的一个环节。在互动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防止课堂陷入“满堂灌”的局面当中,从而保证课堂的效率。但是,受到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影响,每位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都存在着差异,在教师提出互动任务时,总是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互动中来。若互动任务难度过高,语文基础差的学生往往不会发言,若互动任务难度较低,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又常常“不屑”发言。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互动环节的作用,教师应当根据“因材施教”的理念对教学进行优化,巧妙设计互动环节,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参与到课堂中来的机会。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
        例如,《童年的发现》一文的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提出互动问题:“同学们,大家在更小的时候有没有过什么新奇的发现?”继而请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迅速回想起自己童年时的新奇发现,并与组员们共享。而这样的分享又能启发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对自己的童年进行回顾,继而参与到小组互动中来。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童年的发现》,对文章进行段落划分、段意总结,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成果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深入的理解,使得生-生互动环节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教学生活化——降低理解难度
        于特殊教育面向的学生而言,理解能力、处世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常常使得他们在语文学习当中遇到困难。在阅读方面,学生就常常出现不能清楚把握文章主旨思想的问题。在面对这些孩子时,教师就需要更加耐心、细心,要积极掌握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尽量降低学生理解上的难度,又通过教学来加深学生理解知识的深度。而这一目标就可以在教学生活化的帮助下实现。因为语文学科常常涉及书面交流、口语交际等,与实际生活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如果教师能够将教学与生活巧妙结合起来,就能够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陌生的知识。除此之外,生活化教学方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度,这对于特殊教育课堂而言是十分有利的。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信件的书写方式时,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创建一个生活化情境:“同学们,假如元旦时你想给老师写一封祝福信,让我们一起想一想,信件该如何书写呢?”学生们就会想到要写收信人、写信人、写信日期等等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回答,并带领学生们在上述具体情境中思考,再结合教材帮助学生对整体过程进行梳理,最后将元旦祝福信的总体框架呈现在板书上。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信件书写方式,还能够对信件的实际应用范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认识到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三、丰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于任一阶段学生而言,兴趣的高低都是影响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因素。在面对特殊教育的教学对象时,教师同样不能采用过于单一、乏味的教学方法,否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走神、发呆的问题,降低课堂学习效率。在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从现代教学工具的角度出发,将PPT、白板等软件工具巧妙结合到课堂教学中来,既丰富课堂内容,又提高课堂乐趣,既帮助学生理解,又培养学生兴趣,从而使得语文教学更具启发意义,更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另外,教师也可以从开设多样活动的角度出发进行探究,将语文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情境、课堂游戏、小型比赛当中去,既完成知识教学,又提高学生素养。
        例如,带领学生阅读理解《怀念母亲》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音频:《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是一首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并带领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主题,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在播放乐曲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在情感上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片段中搜寻能够与歌曲相对应的内容,继而深入感受歌曲内涵。在这样的铺垫下,教师可以继续开展正式课堂的教学,带领学生阅读文章。而在教学结束后,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抒发自身情感的机会,让学生们根据生活所思、课上所得,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背景音乐中尝试表达自己对于母亲的感情,从而达到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目的。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特殊教育课程中,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的优化值得教师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究。为达到更高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撒播心灵的阳光,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可以从因材施教角度出发,为学生开设更易参与的互动环节;可以从教学生活化角度出发,降低学生理解陌生知识时的难度;可以从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丰富教学方法、开设多样活动。
        参考文献:
        [1]范利平.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运用探略剖析[J].学周刊,2020(34):181-182.
        [2]王小军.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130.
        [3]侯凤欣.新时期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家长,2020(32):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