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2期   作者:莫剑云
[导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
        莫剑云
        岑溪市筋竹中学     邮编:543209   (广西)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不但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要组织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创设探究活动,提供探索发现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动起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营造   创设   探究能力
         
        新课程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成了当今教师研究的主要课题,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的几点尝试。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兴趣是有效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发挥的“润滑剂”。数学教学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的新鲜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时常感到自身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不知,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比如,在《三角形的内切圆》一节中,我拿一块三角形布头,要裁剪出一块尽可能大的圆形布娃娃头像,让学生们帮忙解决这一难题!学生们争先恐后、想方设法“帮”老师解决难题,从而激发学生解决如何画出三角形内切圆这一目标了。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新知背景中,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计论、解快问题的求知欲望。
二、精心设计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培养学生自由探究的自由天地。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数是经过简化或者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   
        1、让学生学习如何测量
        比如,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后,教师可利用活动课组织学生去测量旗杆、房屋、树木的高度或河的宽度,测量的方法有:①利用影子;②利用标杆;③利用镜子;④利用量角器等。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样,就能把学生逐渐培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2、让学生进行参观调查。
        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用自己的压岁钱为操作对象,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疑问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呢?”等等,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由于学生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


        3、让学生动手操作
        比如,学习了平行线后,可以叫学生通过折一张半透明的纸作出过已知点且平行于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在学习角平分线后,可让学生探究有多少种作角平分线的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方法有:①在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个角,然后折出角平分线;②用量角器画角平分线;③用圆规画角平分线;④用三角尺画角平分线。用圆规和用三角尺画的角平分线是否准确呢?应该用量角器再作检验。又如,在学习圆的知识时,可以用三角尺画圆的直径,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圆心和直径。在教学镶嵌时,让学生探索:任意剪出一些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拼看,他们能否镶嵌成平面图形?换成是四边形、五边形又如何呢?
        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应该不拘形式,灵活多样的一个实践活动。
        三、组织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数学探究环境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 经过这样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自主地探索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多地体验到互相帮助、互相启迪,共同分享的快乐,进而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式学习,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生动和有趣。
        四、设计开放式作业,强化自主探究的实践性
        教学中,应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开放式的作业。围绕所学习的主题,选择有现实意义的,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能够表现重要数学意义,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发展的内容,布置一些探索题与开放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方法与技能,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下面一些开放式的题目:
        例1.一位教师带着若干学生去某地旅游。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如果教师不买票,则九折优惠,如果教师买票,则八折优惠。原价为每人100元。请表示出两种买票方式各需多少元?比较随着学生人数的变化,用哪种买票方式更优惠?
         这个例子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不等式解法等内容,但它并非把考查的重点放在概念的记忆和技能的模仿上,而是提出了一个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以考查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个问题也为学生构思自己解题思路留下了空间,通过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评价,教师既能考查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情况,还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
        例2.在一个长为30米,宽为18米的矩形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种植花草的面积是整块空地面积的一半,请展示你的设计方案。
        这个问题的参与性很强,每个学生都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并尽量使自己的方案定量化。在一些方案的定量化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一元二次方程在处理数量关系上的作用,认识到解一元二次方程不是一个机械的计算,得到的结果必须对具体情况是有意义的,需要恰当地选择解和检验解。
        例3.有三个村庄A、B、C正好处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供电公司要给这三个村庄装电线,怎样装线才使线路最短?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画出一个等边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分析总共有多少种方法?怎样求解?最后一起归纳出三种方案,并比较哪一种方法使线路最短。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自己通过探究、讨论、交流,发现结论,认识了多种解法,思维的发展经过由起始的尝试到后来的直觉或顿悟的闪现,解题过程表现了创造性,也让学生自己体验了创造的愉悦,锻炼了学生的思想品质,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带动学生主动学习,将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拱必要的学习材料,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主动探究。教师要积极创设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发现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动起来,并在探究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精于分析问题,巧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李巧.数学课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探讨[J].河南教育(基教版).
[2] 陈亮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
[3]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