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冬
安徽阜阳技师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摘 要:中职语文教师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存在意义,并将其有意识地融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这不仅能够拓展语文教学内容、丰富语文教学的价值,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本文主要分析的是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融合的必要性,认为教师为有效地强化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需要积极地引入传统文化,促进其与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发展,这具有相当重要的时代意义,是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前提支撑,同时也是激发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方略。
关键词:中职语文;传统文化;融合策略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备极为丰厚的文化底蕴。自从步入到新时代以来,我国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旨在全面促进传统文化和新型科学技术的融合发展,注重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这是相当重要的。从目前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大纲可以看出,国家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视,这绝不仅仅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更因为其具备指引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作用。
一、中职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融合的现状和必要性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
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们在日常劳动和生活当中对生活经验的升华处理,是社会习俗和良好的民族意识的融合,更是民族心理的重要呈现。不同的传统文化所来源的地域和历史是存在相应的差距的,因而也就缔造出五颜六色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具备强大的生命力,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同时还和现今的诸多文化相互贴合,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孝道和现代尊老爱幼的文明风尚是完全相同的,其能够通过诸多节日呈现,包括父亲节和母亲节等。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我国传统文化通常会蕴含在各种语言和文字当中,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隽永便是通过诗词的方式呈现的,而在现代作品当中也有诸多表达传统文化的内容。但实际上,在现有职业教育体系下却能够发现,教师很少会有意识地开展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这就导致语文教学逐渐转变为单独的知识性教学活动,并未有效地承担起文化教育的重要责任,这将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到学生群体的成长与发展。
(三)中职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许多技工院校语文教师都存在此种认识,也就是现如今是网络时代,各种各样的文化冲击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因而对传统文化的教学讲解也就无需做过多分析,也就是说不仅学生,就连教师都逐渐开始淡漠传统文化的重要存在,但实际上,传统文化维系的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学习传统文化是技工院校学生继承并发展民族文化的核心路径,同时也是现代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法。
二、中职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融合的作用
(一)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教师通过对语文教学活动和传统文化的融合处理,可以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对语文学习本身的崭新认识,这对于学生的良好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来讲,其促进作用是不容忽略的,尤其是在新时代的影响下,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绝不是简单地获取知识,更大程度上是要为未来传承文化、承担责任提供基础,在拥有此种认知后,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态度将会产生巨大的转变,语文教学成效将会在此种情况下显著提升。
(二)提升学生品德修养
在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当中包含有极为丰富的哲理性教育以及个人教育,比如一诺千金、孔融让梨,前者所展现的是诚信的重要作用,而后者所展现的则是孝道的重要作用,类似的传统文化要素还有许多,教师如果能够有意识地促进此类传统文化和语文学科教育的相互融合,必然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修养的形成,甚至可以说会影响到学生的终生。
三、中职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融合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促进传统文化和教材的融合
从现阶段技工院校语文教材的特征来看,设计有大量优秀的课文内容,蕴藏着相当丰富的哲理,整体文章优美并且具备极为深刻的情感思想。所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地依托于教材,深层次地解读教材,将教材当中所蕴藏的丰富充实的隐形文化知识进行挖掘,借助于课堂教学的方式予以呈现,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具象化呈现,同时教师还需要对文化当中的精神和情感做强调升华处理,用于充分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高度。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故都的秋》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当中的隐藏传统文化,将其中的各种主题思想做拓宽处理,以此来为学生更好地提供传统文化教学服务,促进其深层次成长与发展;又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我有一个梦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促使其能够更好地做好关于自己的人生的规划,为其今后毕业实习奠定良好的支撑作用;在此种教学活动下,便能够真正意义地实现中职语文教学活动和传统文化的渗透融合,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思想高度。
(二)认识作者背景,促进传统文化和作品的融合
能够被纳入到技工院校语文教材当中的必然是经过多次挑选的,必然是蕴藏有极为丰富充实的思想情感,同时也是处于特殊的文化时期下的产物,其中均镌刻有相当深刻的传统文化元素。作品当中的各种好词好句,优秀段落均是在特殊的历史阶段下构成的,完全值得读者进行深层次思考,细细品读。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拿来主义》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行帮助学生了解认识鲁迅先生所处在的时代背景,而后引领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对于“拿来主义”的认识与看法,最终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多阅读鲁迅先生的书籍,在完成此项任务后再次回头来看《拿来主义》这篇文章,这样便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此种教学活动可以极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了解,进而内化为自己内心的重要思想。
(三)穿插民俗知识,促进传统文化和教学的融合
不可否认的是,各种靓丽多彩的民俗知识也是现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教师除却利用教材内容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践,促进传统文化和课堂教学的融合发展,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进而促进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的深刻融合,促进学生群体的多样化成长与发展。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蔺相如廉颇列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讨论的方式完成学习,分别探讨蔺相如和廉颇都具备哪些优秀品质,进而促使学生深层次感悟蔺相如面对威胁,临危不惧的勇敢精神、高尚且优秀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此种情况下,教师不仅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获得成长与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职语文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蕴藏有丰富的人文精神,此种人文精神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呈现。技工院校语文教师作为新时代下职业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积极强化对此类丰富的人文精神的挖掘与传承,审视在语文教材中的各种隐性传统文化知识,促进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以此来促进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的,是满足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建设的需求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满足学生未来成长需要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革奴.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探讨[J].课外语文,2020(36):97-98.
[2]陈彩萍.新课程标准下中职语文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路径探讨[J].课外语文,2020(36):21-22.
作者简介:李晓冬,性别:男,出生年月:1986年12月12日,籍贯:皖阜阳,民族:回,职称:讲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应用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