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雅莉
四川铁道职业学院
摘 要: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辅导员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工作是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重要举措,思考如何以“形势与政策”课程为载体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是其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辅导员;形势与政策;高职院校
1 辅导员参与“形势与政策”课必要性
1.1 “形势与政策”课要求与辅导员工作要求同向同行
根据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可知,“形势与政策”课主是推动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教育部24号令即《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引导。因此,教育部相关文件明确表明“形势与政策”课程要求与辅导员工作要求同向同行,相互协同作用;辅导员参与“形势与政策”教学工作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思政教育实效性。[1]
1.2 辅导员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有助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
辅导员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深入学生群体,密切与学生接触,较全面的掌握学生个人基本情况、思想动态,但每日周转于各职能部门间处理大量事务性工作,难以发展个人专业化职业途径、拓展职业晋升渠道。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辅导员可以纳入教师队伍配备范围,为辅导员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提供依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也表明辅导员应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知识,教育部及各高校应要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综上述,文件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困境指明方向:积极参与“形势与政策”教学,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利用好辅导员充分与学生打交道的身份优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个人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多元化多渠道实现思政实效的同时,有利于个人专业化职业发展。
1.3 辅导员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正如上述所说,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辅导员进一步明确个人身份和职责,在开展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学能力、注重德育渗透,教育教学两手抓,全方位、全过程的开展思政教育。[2]辅导员通过上好“形势与政策”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党的大政方针,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勇于担当时代重任,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
“形势与政策”课程在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和教学实效性都有所缺失。其一,教学管理安排上没有予以充分重视;其二,教师队伍中,辅导员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其三,高职生对思政理论课程学习态度消极,学习热情不高。
1.1 管理部门对课程重视度较低
根据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文件规定,“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是落实理想信念思政教育的重要课程。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在“形势与政策”实际教学安排上并没有体现充分的重视度。
高职院校学生一般2年-2年半在校学习,剩下的1年-半年进行校外实习,由于课表安排紧密,学生经常从早上到晚,连续上8节课。高职院校存在严峻就业压力和激烈竞争,对学校实施功利化管理和教育,对“形势与政策”课程重视度较低,为考虑学生有更好的状态学习专业知识,普遍把“形势与政策”课安排在下午7-8节,促使学生在完成一天的专业、通识类课程学习后心理上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有排斥感,认为“形势与政策”课没有其他课程重要。与此同时,学生经过一天的学习,生理上也有疲倦感,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大打折扣,“专业优先”的排课方式极大打击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积极性。
1.2 辅导员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普通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有限,“形势与政策”教学团队教师队伍一般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专兼职结合完成教学工作,教师队伍构成恰好符合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相关要求,但因为教学团队专兼结合构成,教学质量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涵盖面广,涉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建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台工作等多方面知识领域,上好一堂课需要辅导员全面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储备。但是,大部分非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的辅导员因为缺乏系统的思政专业背景、专业的教学技能,处理冗杂的学生事务之余没有精力精心打磨备课,事实上难以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当前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的辅导员教学水平仍有待提高。
1.3 高职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主观能动性较低
“形势与政策”是一门实效性、针对性、综合性均很强的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相比,高中阶段学习过的政治、历史、地理掌握较差,对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成就以及党的理论成果难以敏锐捕捉、较全面正确的认识分析,因此缺少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此外,三年制高职生与四年制本科生相比在校时间短,除去半年到一年的校外实习时间只剩两年至两年半校内学习时间,相比本科生缩短近一半。这种培养方案造成高职生就业意识更强烈,相比于偏理论化“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学生明显对帮助个人就业的专业课程、实训课程更加重视。因此,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课堂上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互动性较差,作业提交情况相比专业课程也有所差距,种种迹象均显示出高职生对“形势与政策”课重视度低,学习“形势与政策”课主观能动性较低的问题。
3 辅导员参与“形势与政策”课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建议
1.1 高校各级部门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支持和管理
针对目前部分高校对该课程不重视的情况,建议应进一步健全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排课上做到和专业课“一视同仁”,教学质量上保持和其他思政理论课一致的高标准、严要求,有计划的改良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各院系作为辅导员管理部门应鼓励辅导员投身思政教学活动、参与集体备课甚至积极参与外出培训。辅导员把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相结合,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最终反哺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的多重身份,更全面的落实辅导员职责。
此外,高校应建立辅导员定期培训制度。当下,各高校辅导员普遍缺少思政教育专业背景知识,系统化的思政培训,不仅有利于提升辅导员教学水平,同时有助于辅导员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储备,更好的开展其他思政教育工作。
1.2 辅导员注重优化授课内容和授课模式,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
学生对“形势与政策”学习兴趣不高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因为学生觉得课程内容与个人关联度不高,不够重视;二是授课模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上课兴致。[3]授课内容上,辅导员应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紧跟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备课时充分挖掘专业、行业相关的思政元素,寻求专业知识和“形势与政策”课的连接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意识到学习“形势与政策”有助于了解国内外发展形势,更好的规划个人发展,从而实现将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勇担时代使命,坚定“四个自信”的教学目标。
授课模式上,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程多依赖于PPT、播放视频以及教师单一教授专题内容的形式。其实,辅导员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深入学生群体,课堂可以不局限于固有模式,可以灵活运用课堂讨论、小组展示、辩论赛、课后实践等模式,这种翻转课堂的授课模式不仅能增强课堂互动,同时能强化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全方位激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此外,辅导员也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声,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后续的课堂改进反思。
4 结束语
开展“形势与政策”课对大学生具有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意义,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应该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提升理论知识水平、不断精进教学能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阵地,开展价值引导教育,从而更好的实现思政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周勇.关于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积极作用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11(10):174
[2]蔡胜男.浅析高校辅导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科教导刊,2019(11):95
[3]王培.探究辅导员“专业化”的形势与政策课授课模式[J].高校辅导员,2011(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