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辉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月田镇黄岸小学414119
【摘要】俗话说:“教书育人”小学生正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及时的展开正确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正合时宜的。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浓厚的爱国情感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意义。当前不少学生的道德水平缺失,学校和家庭对道德教育的重视不足。因此,现代教育要为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家庭教育出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生;思想品德
【引言】小学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时,教师不能只是依靠课本讲理论性的知识,以道德与法治为载体的思想品德课堂是有必要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让学生真正有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让道德教育不再空洞,而是真正发挥其作用。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乐于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中去。做一些有意义的小事,帮助他人的同时快乐自己。
1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现状
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形式化现象严重,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不少小学都错误地认为这门学科是任何一个老师都可以胜任的。其实不然,这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法律常识,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学校缩减相关课程,不注重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甚至缺乏专门的思想品德课教师。由此可见,当前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现状并不是十分的乐观。
2以道德与法治为载体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的问题
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前提。但是不少小学生容易转移注意力,听讲不认真。认为老师说的话都是一些大道理,所以缺乏上课的趣味性。还有不少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抑制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空间。教师应该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做到学之有用、学之有益。不能仍然坚持以读代讲的教学法,按照教材的内容读给学生听,学生没有自己真实的感触,所以教学也是徒劳的。
3以道德与法治为载体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的有效策略
3.1丰富课外实践,践行思想信念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机会,增加校外实践。组织学生们一起参与到敬老院、孤儿院等公益性活动中。帮助小学生们树立高尚的情操,良好的道德素养。在学习中能够虚心求学,在生活中尊敬长辈。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举个例子,在学习“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们去公共场所做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维护公众秩序中。比如说学校食堂打饭每天会有插队的现象,就可以专门组织学生轮流值班,维持好食堂的公共秩序。既可以锻炼学生们的组织能力和维持秩序的能力,还可以减轻食堂工作人员的工作,一举两得。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多组织类似的活动吸引学生们主动参加。
3.2结合时政热点,积极展开课堂讨论
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往往紧贴合时政热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能与时政热点相脱离。网络上的热点事件很容易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基于此教师要借助时政热点加强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师还要在课堂上设置讨论题,让学生参与到话题中。
举个例子,在讲到“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当今社会中爱国的典型例子来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不忘历史。比如说排雷英雄杜富国的故事和最美乡村教师支月英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正能量的电视节目。在深受感动的同时立下决心要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习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家国情怀。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师要让思想品德课程体现出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做好小学生的德育启蒙工作。
3.3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展开教学
思想品德课程也要善于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网络教学的便捷优势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提升教师们的计算机水平,让教师能够独立解决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以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举个例子,在学习“选举产生班委会”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模拟真实的选班委场景,体会到班级的团结氛围。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出于为班级的发展考虑来选择班委,而不是考虑到私人感情。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等便捷的手段来记票和讲解规则。在课堂结尾总结发言,告诉学生们这堂课的教学意义。让学生们体会到思想品德课程的实用性。
【结语】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改革的要求,教育要讲求实效性,教学策略要逐渐系统化和完善化。要让学生在掌握书本上的知识以外,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这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的目的。在未来,教师们还需要集思广益,不断去探索和创新课堂模式,真正使小学生们能够收益。
【参考文献】
[1]李志玲.以道德与法治为载体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173.
[2]韦钰P.Rowel.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3]关于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中外教育,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