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患者的预防教育和科学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2期   作者:刘婷婷 占蔚然 孟霖恺
[导读]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主要的严重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增加了治疗难度,
        刘婷婷 占蔚然 孟霖恺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主要的严重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增加了治疗难度,同时也存在足部感染的风险,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具有较高致残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提升。由此可见,糖尿病足的危害性极大,在控制好血糖,感染的前提下,应用全身治疗和护理相结合,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好局部溃疡的护理,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安慰,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可明显减轻病情的恶化程度,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简要叙述糖尿病足患者日常预防与护理措施,加强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教育。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教育
        【引文】糖尿病足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不同程度的外周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出现感染、溃疡形成、深部组织的破坏。严重时局部或全足可发黑、坏疽,手足麻木、腿部烧灼样疼痛、感觉减退。糖尿病足还可以影响下肢的血液供应引起腿部疼痛,下肢供血不足抵抗力降低,足部受伤后经久不愈导致肢端坏疽,如果不加控制非常容易导致截肢从而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死亡。所以做好糖尿病足患者的科学护理与预防教育相当重要。
        【正文】
        1.糖尿病足临床表现
        1.1间歇性跛行 是糖尿病足的初期症状,下肢缺血导致肌肉供血缺失,动脉阻塞,行走一段时间后出现下肢无力、麻痹,严重时会出现小腿腓肠肌肿痛。间歇性跛行在停止行走或休息一段时间后可得到缓解。
        1.2小动脉阻塞和微循环障碍 主要症状为足背、胫后动脉波动削弱,干性坏疽可见动脉阻塞的搏动消失,湿性坏疽以微循环障碍最为常见,局部皮肤出现营养不良、脱毛、皮温下降、颜色变化等症状。
        1.3静息痛 糖尿病足到了中期常会出现静息痛,原因是随着病变进展,下肢缺血加重所致。静息痛的痛点一般是脚趾和足部远端,夜间疼痛更为明显,患者取卧位时疼痛加重。由于睡眠、卧位时的心输出血量减少,下肢灌注血量随之减少,因此疼痛减轻。足部下垂时病情可获得一定程度的缓解。
        1.4神经营养障碍体征 常见症状包括皮肤暗沉、干燥、脆性、皲裂、痛感丧失、出汗减少等。神经营养障碍体征易引发感染,继而出现神经性损伤和难治性溃疡。
        2.糖尿病足患者的预防教育和科学护理措施 通过健康教育和有效护理来减少糖尿病人足部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简单、有效、成本低廉的方法。
        2.1控制血糖 糖尿病足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或者血糖水平出现波动。因此在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中需要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来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使其达标并处于稳定状态,是预防糖尿病足病情进一步加重和促进疾病恢复的重要措施。要求患者严格遵医嘱合理使用降血糖药物及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定期检测血糖,及时掌握血糖变化,血糖升高、病情加重者应及时就医根据病情及时调整降糖药剂量,给予糖尿病饮食。在饮食治疗中注意:①按时进食,宜进低脂、低热量、易消化的食物,每天最少三餐,勿过量进食,选择多样化的食材,注意营养搭配,可多食用植物油,谷类、蔬菜、低糖水果类、豆类、油脂等食品确保每天适量摄取,最好禁烟酒,形成健康的饮食规律,可适当补充微量元素。②控制总热量,在保持总热量不变的情况下,保证饮食平衡。③严格限制各种甜食。④体育锻炼时不宜空腹。⑤控制体重。


        2.2合理运动 根据自身年龄、身体状况等进行适量的、合理的运动,小腿、足部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是冬季,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溃疡、感染尽快愈合。项目以有氧运动为主,运动的最佳时间是晚餐后1.5小时,禁止空腹运动,避开药物作用时间,每周3-4次,每次约为1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心跳频率达到最大耗氧量的60%为佳。运动期间应及时补充水分,随身携带饼干、糖果等,以防低血糖。
        2.3心理教育 长期的疾病困扰易造成患者心理出现焦虑、抑郁、沉重的心理负担等现象。由于抑郁与神经病变是相关联的,可促进足部溃疡的发展,所以心理压力也可能影响伤口愈合。若对患者进行适当且有效的心理干预,可减少糖尿病足再发生的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避免血糖波动,从而促进术后愈合。
        2.4足部护理
        2.4.1糖尿病足患者应该养成每天坚持检查脚部的习惯,重点观察脚部皮肤的颜色和温度是否出现异常变化,以及是否出现皮肤皲裂、鸡眼以及水泡等情况,如果发现脚部皮肤呈现暗红色,并且温度较低就应该提高警惕。脚趾甲变软时应平整地将其横向剪掉,修剪的长度应适宜,不可剪太短以免伤及皮肤,导致皮肤破损而引发感染。禁止在胼胝、鸡眼部位涂抹刺激性药物,以防皮肤破溃。应使用专用的指甲刀修剪脚趾甲,不可使用小刀、剪刀等工具,以免不小心划伤皮肤。
        2.4.2用温水清洗足部,适度的泡脚有助于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也能够帮助糖尿病足患者睡一个好觉。然而如果泡脚的水温过高,非常容易对糖尿病足患者的病情产生影响,甚至还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水温以39℃-40℃为宜,洗脚前先试下水温,试水温时患者自己非常容易产生偏差,所以在日常泡脚时可由家人帮助试水温,也可选择用温度计进行水温的测量,避免烫伤。每次的洗脚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洗脚时不可用力揉戳,尤其是脚足趾间,避免擦破,防皮肤损伤。洗脚后尽快擦干,保持足部干燥。为避免足部出现皲裂,可在洗脚后涂抹适量的护肤液,但避免涂抹于趾间。
        2.4.3患者穿柔软、透气的布鞋或软皮鞋,鞋码应合适,避免挤脚。即便是夏天,也最好不要将脚趾、足跟暴露。不要长时间的步行,避免足部皮肤由于摩擦而出现水疱,患者如果足部有水泡形成也不要直接弄破水泡,需要在专业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处理。袜子应选择吸水、透气、宽松型的,纯羊毛或棉制品为最佳选择,可提高足部舒适度,不宜穿尼龙涤纶袜。保持卫生,每天更换袜子。若糖尿病足患者患有脚气,非常容易导致足部皮肤损伤加重,同时存在的细菌感染情况往往也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后果。
        2.5药物干预 患者通常需要多种药物进行长期治疗,需要专业人员指导患者合理规范用药,不可随意停药、减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避免耐药性的产生,提高患者用药安全及治疗的依从性。
        2.6中医疗法 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重点是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充分控制感染、清创、增加血流灌注、去除压力以及护理创面。中医治疗和护理强调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注意扶正与祛邪的辩证使用。中医按摩技术、中药足浴、情志护理、针灸,将上述方法进行综合应用,治疗效果明显。情志护理是用一种/多种情绪去控制、克服不良情绪,使患者消除负面情绪。
        【结语】有研究指出,经过健康教育,患者足部感觉异常症状明显改善,有关糖尿病足的知识水平显著提高,自我护理水平改善,出院后糖尿病足发生率和截肢率明显降低。虽然糖尿病足的治疗是困难的,但是如果能够做到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综上所述,可见: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使患者明确血糖和糖尿病足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能够更好地在治疗过程中自觉遵循医嘱坚持药物治疗,并改善不良的饮食和行为习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糖尿病人的痛苦。
        【参考文献】
        [1]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糖尿病足病分会,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糖尿病足病专家委员会.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1):19-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