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明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 宁夏 银川 750005)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以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中“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培养为重点进行阐述,从新时代要求、新教材改革、新理念提升、新评价规范等四个方面对化学核心素养中“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概念、内容及培养方法进行阐释,旨在明确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是社会责任和终生发展的引导和培养,从而有效提升教育的效率和发展远景。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核心素养 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终生发展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阐明了国家的育人标准,越来越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现代教育的必答题。在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教育部门要求每一个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基本体系,基于学生终身发展和时代发展的观念,对学生的品质和综合能力进行教育和培养。[2]针对高中化学教育而言,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更加科学地认识和欣赏化学这门基础学科,掌握好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有助于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
一、新时代呼唤“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指导意见》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中,强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科学精神”要求学生不仅仅是要尊重规律、积累知识,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化学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要学会独立思考,多角度、全方位辩证地思考化学问题,并敢于大胆尝试、探究。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在这方面,化学学科有其独特的天然优势,那就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如为什么蒸馒头放了纯碱(Na2CO3)还要发放小苏打(NaHCO3)?作用是否一样?为什么洗洁精可以除去油污?为什么“暖宝”打开放热,而便携式冰袋是吸热?正是基于这种紧密联系,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在欣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要科学分析化学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影响,如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等的重要性。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借助学生常见和熟悉的载体,拉近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如生活用品、新闻报道等,都是学生最常见和熟悉的载体。生活是化学产生的基础和意义的源泉,当学生能够从“学科专业”的视角理解生活现象和化学知识的联系之后,那么学生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就能对学生的生活产生价值。课堂中若能将教学内容和生活相结合,学生就能应用化学学科的各种方法、观念,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二、新教材培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化学新教材突出了化学实验的主体教育功能,强调探究意识的培养,也就是通过实验获得知识和结论,在此过程中展现出的求真态度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便是科学精神。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存有着诸多的实验,如借助沉淀的方式将粗盐进行提纯以及检验物质中含有的化学成分,所有的实验流程都需要具备严谨性,且层层递进,要按照实验顺序有序展开。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验瓶颈,只有具备科学态度和精神的学生才能凭借坚定地信念克服种种困难,得出科学的结论,而缺乏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人会半途而废、劳而无获,甚至对科学探究产生畏惧或者丧失信心。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精神,促使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和学习。
新教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①校本课题的研究,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化学方面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包括厨房中的化学,不同pH条件下鱼的生存条件,为什么推广无磷洗衣粉,对药物相互作用的了解等,让学生以项目的方式探究未知。②借助流行文化和互联网通讯软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解答学习、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可以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生活中的化学,这些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化学并不是课本中的条条框框,可以走进生活、多渠道开展学习,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新理念提升“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新理念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化学学科的教学尤其要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教会学生辩证的、科学的看待化学物质及其实际应用。如:化学中的许多物质有毒性或腐蚀性(Cl2、SO2、苯、浓硫酸、亚硝酸钠等),在对这些物质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习惯性的凸显这些物质的毒性及其危害性,造成学生对这些物质产生避讳甚至产生负面效应,不能以一种科学的精神正确认识化学物质和它的有用价值。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方式,用新理念和新思路来开展教学,把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让学生先对这些物质的有用价值产生认识,然后在用法中谈它的危害和使用注意事项,这样的认知过程会促使学生科学的、辩证的看待客观事物,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以氯气为例,尽管有毒,但在化学工业、电子工业、污水处理、自来水消毒等方面有其重要的作用,使用时注意用量和规范的操作流程,一般是不会有影响的。亚硝酸钠是一种致癌物质,但是一些常见品牌的火腿肠配料表里面却标明含有亚硝酸钠,这难免会引起一些学生的担心,自己吃过火腿肠,怎么办?教师只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了解亚硝酸钠的作用,让学生明确使用的原理、条件和注意事项,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这类化学物质,学生就不会谈虎色变。
通过这样的讲解,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通过各种媒介手段去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产生正确的认知方法和科学的认知态度,将对化学的学习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
四、新评价规范“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强调“素养为本”的化学学习评价观,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化学学业质量标准来设定化学学习评价目标,相比较于之前的结果性评价标准,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将学生的活动表现、纸笔测验和学习过程档案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挥了评价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功能。从2020年起,高一学生实行综合素质评价,评价体系中突出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是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团体活动?并有明确的文字记录和课时要求,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符合时代精神和育人标准,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总之,利用高中化学课堂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需要教师深刻、全面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依据新课程的教学大纲,巧妙设计课程内容,润物无声的向学生渗透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思考如何发挥、利用好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确保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在学生学习中的有效引进,为学生积极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14-17.
[2]袁娟利.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以"化学反应的方向"教学为例[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
本文系宁夏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培养)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XKT-ZH-0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