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愫
(四川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610021)
[摘要] 《采茶扑蝶》是福建龙岩民歌,经过刘福安改编成了一首家喻户晓的钢琴曲。整首曲子描写了茶农们愉快采茶的场景,其旋律高昂、优美、活跃。本文以《采茶扑蝶》为例,试从联觉的角度出发,来研究音高、时间变化率、音长等音乐要素与所表现对象之间的联觉关系。
[关键字]审美联觉;钢琴演奏
钢琴曲《采茶扑蝶》是由刘福安所作,他根据福建民间歌舞《采茶灯》的曲调为素材,加以创作改编,并通过钢琴模拟民族乐队的效果来反映采茶女欢悦的心情,使整首曲子具有了浓郁的民族风格。《采茶扑蝶》这首曲子生动地表现了茶女上山坡、过小桥、穿茶丛、摘茶、拣茶、筛茶等劳动,以及扑蝴蝶、追逐嬉戏的场面。
这首曲子是一首再现的三段体。由一段模拟民间锣鼓节奏的引子引入,经过重复的再现发展,使曲子在最后达到高潮,于异常欢乐的场面中结束全曲。这首曲子咱们之所以能百听而不厌,除了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娴熟的作曲技巧外,其中蕴含的音乐审美关系也值得我们深究。
一、联觉
所谓“联觉”,是指“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或者说是以好几种感觉去接受刺激物的能力。“联觉就是对一种知觉系统的刺激引起另一个或数个其他知觉系统的反应。人的感觉是相互联系,有时候表示“听”不一定非得用耳朵,可以调动全身的感觉去体味。比如刘鹗的《老残游记》里对听书有着绝妙的描述:“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话说“听”的书,怎能用“五脏六腑”、“毛孔”等来表述呢?但正因为充分调动了联觉,使这段听书的描写不落俗套,反而更能激起人共鸣。
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它是音乐创作者用来叙事、描写、抒情的媒介。但怎样让听众感受到创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呢?这就需要一个中介,这个中介包含着联觉、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过程,但最基本的还是联觉这一心理活动过程。人们聆听到音乐音响,最初是一种感性体验,后来才进入辨识理解阶段。例如,听到由弱到强的音乐,首先是一种感性认知,好听或者不好听?其次,伴随着联想和想象的心理活动过程。如人们先产生由朦胧到明朗的联想,进而或者联想到交通工具的由远而近的视觉景象的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环节。
二、联觉、钢琴演奏、音色之间的关系
钢琴因为有着丰富音色的变化,被称为“乐器之王”。它看似是键盘乐器,从发声原理来看,实质是一件“打击乐器”。要想在钢琴演奏中获得较为丰富的音色,主要靠不同的触键方式。换句话说,影响触键的因素一般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触键的速度,不同速度的触键会导致不同的音色变化,一般来讲,慢速的触键,可以获得较为柔和的音色,反之,快速的触键,可以获得颗粒性的声音;触键的方向,一般来讲分为水平方向的触键和垂直方向的触键;手指的坚硬程度,一般来说,手指较为坚硬的触键,能够获得较为刚硬的声音,反之,手指较为柔软的触键,可以获得较为柔和的音色;手指承载的重量,身体的不同部位的重量的触键会导致不同的声音。根据作品表现的需要,演奏者产生相应的联觉、联想,再根据这些联觉、联想以及想象环节,通过不同的触键方式找到自己想要的声音。
周海宏先生用心理学的实证方法对音乐听觉相关的六种联觉对应关系规律进行了证明。在此基础上,周文详细地论述了与音高相关的联觉、与音强相关的联觉、与时间相关的联觉、与时间变化率相关的联觉、与紧张度相关的联觉、与新异性体验相关的联觉等。音乐审美过程中,往往有联觉、联想、想象等这一系列心理活动发生,但需要指出的是,联觉是所有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普遍反应,而联想总是以个人经验为基础的,联觉是最为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能够被音乐表现的对象,必须具备一些明显的感性特征,并且这些感性特征还必须与音乐音响具有联觉对应关系,这样才可能让人感受到被表现的对象究竟是什么。例如:要通过音乐来表现一位年迈的老年人,首先我们要找老年人行动迟缓、语言低沉等感性特征,其次找到这些感性特征和音乐音响的哪些要素具有联觉对应关系,如行动迟缓可以与音乐中的速度、时间变化率发生联觉对应关系,使用较慢的速度;语言低沉可以与音乐中的音区发生联觉对应关系,更多的使用低音区。如果被表现对象的感性特征与音乐音响中各要素联觉对应关系越多,那么所表现的对象就越清晰。下面我们就以钢琴曲《采茶扑蝶》为例,较为详细的阐述音乐音响的诸要素与被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
三、与情绪体验相关的联觉
(一)情绪体验与音高相关的联觉
乐曲一开始,那特定的或个性化的旋律、节奏、音色,便像一个纺织女从线穗上抽线一样,手指只那么轻轻一绕,就能将人们心底的情感绕出。钢琴曲《采茶扑蝶》的第一主题是用民间加花变奏的手法来发展的,犹如一支中国笛子在吹奏轻盈明快、悠扬动听的旋律。旋律显示,主题开始出来的音区基本都在中高声区,大致在小字一组的b1到小字二组的e2。
联觉定律告诉我们,听觉的音高越高,情绪体验就越倾向于兴奋性;听觉的音高越低,情态体验便越倾向于抑制性。因此,该段旋律所表现的情绪是高兴的、欢快的。例如,我们经常听到《春节序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等曲子。
谱例1:《采茶扑蝶》片段
(二)情绪体验与音的长短相关的联觉
人们在分析问题经常不仅仅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而是要从多角度考虑,对这段旋律的分析也不例外。除了音高外,情态的兴奋性还与速度、音长等因素有关。从这段谱例我们还可以看出,作曲家在主题创作过程中均大量使用短时值的音符。联觉定律告知我们,长音使人感到安静;短音使人感到急躁。正因为这一定律,所以在音乐中,凡是使人感觉悲伤、压抑的旋律,一般来讲都使用的较长时值的音符;反之,凡是使人感受到兴奋、急躁、激动的旋律,一般都使用较短时值的音符。在这个主题中,作曲家均大量的使用短时值的四分、八分音符。
(三)情绪体验与速度相关的联觉
情态抑制与兴奋即是心理活动的活动性的表征。抑制性的情态,是一种处于低活动状态的心理活动,从人的机体上来看,表现为人机体活动的慢速与迟缓。反之,兴奋性的情态,是一种处于高活动状态的的心理活动,从人的机体上来看,表现为人机体活动的敏捷与快速。正是因为情态活动存在着速度、节奏的体验,因此,以相同或相似的速度、节奏为中介,悠缓、急躁、从容等情绪特征与音乐发生联觉对应的可能。
一般来说,在音乐中使人产生悲伤、压抑、沮丧的旋律,一般都具有慢速的特点,如《悲歌》《哀乐》等;相反,表现快乐、兴奋的音乐一般都具有快速的特点,如前面讲过的《北京喜讯道边寨》《春节序曲》等;介乎二者之间的速度,一般都是表现从容、适宜、自然的旋律,例如为风光片匹配的音乐,一般都具有这样的速度特点。
从这段谱例我们可以看出,整首作品都具有快速的特点,其目的是为了表现快乐、兴奋的情态体验。
(四)情绪体验与音强的时间变化率相关的联觉
“时间变化率”是一个事物非常重要的感性特征,是指一个事件从开始发生到达到某种程度所需要的时间的比率。“音强的时间变化率”是指从听觉上体现为在特定的时间内音强变化的程度,具体来说,就是指一个声音从开始发出声音到达最大强度所用时间与音强变化的比率,也可以称为“起音状态”。它广泛地存在于各种感官体验中,是许多事物共有的感性特征。也正是由于各种感官系统中均存在“时间变化率”。因此,用于描述触觉“软”、“硬”的词汇,除了描述人的性格特征外,还可以描述人的视觉、听觉等。同时也可以表现人情绪体验的急躁、兴奋和和缓等特点。在这段旋律中,如果为了表现兴奋、高兴的情绪体验,那么要求音强的时间变化率要较大。
综上所述,为了表现采茶女在采茶过程中的“兴奋、高兴”等情绪体验,作曲家找到了采茶女在采茶过程中一些较为明显的感性特征,而且这些感性特征能够与音区、速度、音的长短以及时间变化率构成联觉对应关系,因此,我们才能通过声音感受到采茶女在采茶过程中的高兴的情绪体验。
作为二度创作的钢琴演奏者,必须根据这些联觉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触键方式,充分的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且符合作曲家需要的情感。根据前面的分析,在《采茶扑蝶》这段主题的演奏中,演奏者必须有较为坚硬的指尖、快速的下键速度(音强的时间变化率),较为垂直的方向以及适度的重量,这样才能让听众获得较真实的情绪体验,也才能够感受到采茶女劳作过程的快乐。
四、与物体大小体验相关的联觉
根据联觉定律,我们也必须明白,小的物体具有轻巧、飘逸的特点,也具有灵巧、灵动的特征,基于此,我们必须在音乐中找到与之匹配的音乐要素,使得两者之间构成“同构”关系。这样才能够让欣赏者感受到作曲家、演奏家所想表达的内容、意思。
(一)物理属性的大小、轻重与音高之间的联觉
审美经验告诉我们,较高的声音总会让人产生轻巧、小巧、灵敏运动的感觉体验,反之,较低的声音则使人产生大、重、运动笨拙的感觉。通过实验我们也证实了这一点,听觉的音高越高,视觉感觉物体越小、质量越轻,相反,听觉的音高越低,视觉感觉的物体越大、质量越重。从谱例2可以看出,这一段的旋律比较高,很多音都在小字三组c左右,使得人产生了小、轻、运动灵敏的感觉,许多只可爱蝴蝶的俏皮形象跃然于音符中。同时旋律在小字三组c左右环绕,让人感觉好似许多蝴蝶在草丛中上下飞舞,让人感觉晴朗的日子里天空是那么蓝、那么高,人们在采茶的间隙可以欢心鼓舞的去捉蝴蝶。
谱例2:《采茶扑蝶》片段
(二)物理属性的大小、轻重与音强之间的联觉
审美经验告知我们,在音乐中表现小巧的、灵动的、轻飘的对象,一般都使用较弱的力度;反之,表现笨重的、庞大的对象,一般都是使用较强的力度。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大小不仅仅存在客观的物体重,还存在主观体验以及感受中。例如在《动物狂欢节》中,表现大象的音乐总是使用了较强的力度;反之,在表现小鸟的时候,使用了较轻的力度。从谱例2我们可以看出,为了表现蝴蝶的轻巧,作曲家在此处用了较轻的力度,用了一个p的力度。这样就把蝴蝶轻巧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三)物理属性的大小、轻重与音长之间的联觉
物体形状的大小,实际上是对象在空间中的延展性特征,体积较大的东西,延展性较长,反之,体积较小的东西,延展性也较短,这样就跟音的长短构成了“同构”关系。正因为如此,在音乐中长音使人产生空旷,物体大而重的感觉;短音则使人有狭窄,物体小而轻之感。从谱例2可以看出,这段旋律大量的使用了十六分音符,用来表现在蝴蝶在草尖上下飞舞,再合适不过。
综上所述,为了表现采茶过程中蝴蝶的轻巧、灵动、上下翻飞等特点,作曲家找到了蝴蝶这种昆虫一些较为明显的感性特征,如它的“小巧”、“快速”、“灵动”等特点,而且这些感性特征能够与音区、速度、音的长短等要素构成联觉对应关系,因此,我们才能通过演奏者的演奏感受到蝴蝶在空中的小巧、灵动的姿态。
作为二度创作的钢琴演奏者,必须根据这些联觉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触键方式。同样,根据前面的分析,在《采茶扑蝶》这段旋律的演奏中,演奏者必须有较为坚硬的指尖、快速的下键速度(音强的时间变化率),较为垂直的方向以及较轻的力度,这样才能让听众获得较真实的情绪体验,也才能够感受到蝴蝶飞舞的状态。
音乐创作中,音乐语言无异于文学家的语言,可摹万物之形色,可现万籁之声音,可描众生之百态,可绘浮世景象,可以记叙,可以描写。因而当音乐诉诸我们的听觉器官时,或单纯或复杂的情感激荡中,乐曲所描绘的形象、所叙述的事情,瞬乎间便一一浮现于我们的眼前。这就是奇妙的音乐赠予我们的审美联觉。总的来说,与音乐相关的联觉还有很多很多,这里暂且以《采茶扑蝶》为例浅显一表,以求将来做更深入的分析。而这首优秀的曲子也定会在历史的长河里经久流传!
作者简介:罗愫(1995—),女,硕士,四川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钢琴演奏及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