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思考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2期   作者:尹显俭
[导读] 以高中生为代表的广大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尹显俭   
        曲靖市教科所 云南省曲靖市 655000   
        摘  要:以高中生为代表的广大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根本问题。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出高智商的人才,同时还要注意道德素质的教育,只有培育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使其在国家的建设当中发挥才能,服务社会,这才算是一次成功的教育。高中学校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明确,将德育工作当作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高中学生   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建设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德育史,在我国进行广泛的道德教育既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也是提升国民素质的有效手段,以高中生为代表的广大青少年学生,做为祖国的未来,对他们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既符合时代的要求,也有利于他们自身的成长。如何进一步加强道德教育来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和提升的个体生命质量,就成为摆在高中学校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以高中教学为出发点,探讨高中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
        
        一、高中学生的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道德教育具有广泛内容,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实际,我认为高中生的道德教育必须要抓好以下几项:
        1.行为习惯的规范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和社会都将终身受益,在学校以学生守则为依托对学生进行日常纪律约束、行为管理和专门教育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高中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此必须要培养高中学生以反对民族分裂和国家分裂,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产生对祖国发自内心的自信心。
        3.法治思想教育。针对学生认识能力和意志力不足的特点,以法律常识为主要教育载体,从认识不良行为的危害入手,使学生增强守法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法律价值和法律信仰的理念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自觉守法、护法和维权意识。
        4. 诚信教育。诚信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一种美德,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全体国民特别是青年一代进行诚信教育,这对学生本人和社会的道德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高中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
        1.决定着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功与否。
        当今社会各个国家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但是如果国家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有知识没有相应的道德,不仅不能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反而如同现在动乱地区的一些学生一样,成为外国的代理人工具,成为国家动乱的帮凶。因此,只有的青年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国家的发展才会是持续而有效的。
        高中学生毕业以后,大部分将进入大学深造,成为未来国家建设的核心人才来源,他们将逐渐成为我国包括舆论界在内各行业发展的核心主力军,整个社会包括爱国主义在内的全部精神阵地都将由他们来主宰。他们的思想健不健康直接决定着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能否成功的问题,因此必须在他们思想趋向稳定和固化的时候,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把他们培养成对祖国成就和文化有自豪感、自信心和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新时代建设者。
        2.决定着未来学生走入社会后的生存与发展。
        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反映,能够引导和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调节着社会整体和个人的关系,使个人不断去适应他人和社会,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原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做出的各种符合社会和自己发展的正确行为,由此可见道德教育直接决定个人的发展。
        三、现阶段高中道德教育的存在的问题
        1.对道德教育的不够重视。

学校迫于升学的压力,对德育教育的相关课程安排较少,甚至几乎没有任何德育相关的活动;大多数家长则认为德育教育完全是学校的责任与工作,自己不需要或很少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而中学的学生们正处在青少年的懵懂期,对德育没有深刻的认知,没有良好的引导,自身也不重视德育的培养。
        2.德育影响不连贯,德育效果不理想。社会、学校、家庭的德育观念、教育要求、德育方法等方面的不一致,导致德育效果不连贯,削弱学校德育力量。学校是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主阵地,但不可否认社会,家庭导向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长期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有效地教育学生,学校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的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方向发展。
        3.政治教学代替道德教育,教学内容抽象单一。在高中,德育教育经常用思想政治教育来代替。“德育政治化”缩小了德育的视野,影响德育其它部分的教育,结果在课堂上往往只是单一强调道德教育中的政治教育,势必影响德育其它部分教育的开展,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得德育教育的目标只停留在“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这一宏观层面上。
        4.道德教育在教学中缺乏实质性教育,未发挥教化功能。教育行政部门未能真正确立道德教育评价机制,都是唯分数论英雄,品德再好,差一分仍上不了学,在这种导向下教师只是把德育简单地当作不重要的内容来教学,在教学效果上只是追求分数,不是教给学生道德的理念,学生也只是采取简单的记诵方式,把提高分数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这样德育教育就成为一种摆设,根本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教化功能。
         四、加强高中道德教育的对策思考
         1.转变认识,把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要充分认识到德育在中学教育中的首要地位,认识到“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中学阶段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学校必须本着为学生一生负责的精神,真正确立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2.重新建构有时代发展特点的德育目标体系。
         德育目标体系应包括合作意识、环保意识、全球意识、学会关心与合作等全人类应具有的目标,而心理保健和品德能力的培养, 有促进和保持人的整个心理品德的协调与平衡的功能,也应作为现代学校德育目标体系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另外,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清层次,要求学生首先从最基本、最实际的事做起,防止思想道德教育架空和伪化。德育过程与人的诸多心理过程一样,是一个“知—情—意—行”螺旋式上升的演变过程,研究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的各自特点,确定相应的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多学科并举,采用多种方式,促成学生正确道德观的生成。
学科德育应以各学科教学为渠道,以教学内容为载体渗透思想品德、心理等多方面的教育。如通过体育,要增强对学生性格、意志、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通过劳动技术教育,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树立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通过美育,学会体验美的情怀和创造美的能力等。还可以创办各种类型的主题活动,加深学生的体验,活动主题可以是当前的重大事件,可以是班集体的自创性活动。通过以上各科教学和各类活动,弥补教材与实际生活脱离的空隙,这对增强和提高学科德育的实效性,养成学生的道德主体观念意义重大。
         4.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结合。
         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庭教育,现代教育理念中,家庭教育是学校领域的延续,是学校教育密不可分的环节,德育工作更需要家庭因素的参与,一些家长在家中主要强调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德育行为不够重视,还有一些家长很少考虑到自己的一些不雅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程度,家长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程度更为严重,这就需要学校不仅要给学生留作业,也要给家长布置任务,让家庭成为德育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学校和家庭的有机结合,共同实施德育管理工作。
         4.教师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古人云“业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道德教育的引导者的老师,必须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为青少年树起人格的榜样,用垂范的言行和身教的形象,实践“品德只能用品德来培养,人格只能用人格来陶冶”的至理名言。
        综上所述,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将为学生走上社会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道德基础,作为高中教师的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有效策略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使每一位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