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舟
云南民族大学澜湄国际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一个学期后,课程在准备、实施和总结反馈的各个环节都呈现较以往传统线下教学不同的特点,针对教育部提出同质等效的要求,本文尝试对进行总结和梳理,并对一学期线上教学的经验成果进行反思。
关键词:线上教学 教学反思 同质等效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2020年春季学期,高校全面开展了课程在线教学。作为任课教师,在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的同时,也积极为在线教学地开展进行了相应的学习和准备。近三个月的在线教学结束后,得到非常丰富和宝贵的经验,基于这些经验又进行了深度反思,本文将从平台选择、教学过程实施、学生反馈等几方面进行对在线教学的思考与总结。
一、平台选择
在线教学开始前,学校组织老师进行了专门培训,培训针对两个不同教学平台展开,一是雨课堂,另一平台为钉钉。培训的内容集中在教师如何安装、使用客户端,如何通过软件应用组织课堂教学。
培训后的直观感受是雨课堂安装和使用都非常快捷,使用门槛不高,适合没有经验的老师快速上手;钉钉功能强大,但稍显复杂,尤其是对于入门者来说,使用门槛比雨课堂高。前期雨课堂没有课程自动录制的功能(后期软件更新弥补了这项不足),网络卡顿也比较明显,需要搭配腾讯会议使用。
经过反复比较权衡,另外考虑到服务器稳定性等外部因素,最终选择了以钉钉为主进行在线教学。雨课堂用于发布课件、布置课堂预热作业、小调查等,对钉钉进行一定辅助。
二、教学过程整体情况
反思整个学期的在线教学,教学效果呈现非常明显的高潮和低谷。在线教学的最初阶段,由于不熟悉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技术方面、设备方面以及与学生磨合方面都不同程度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教学的进度、效果等受到一些影响,属于教学的第一次低谷。具体表现为教师和学生都普遍对软件应用不熟悉,只能使用最基本的功能,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外由于全国各类学校都进行在线教学,钉钉的服务器承载能力、各家网络带宽等都不同程度造成了卡顿,使得教学无法流畅进行。
随着教学进程不断推进,逐步熟悉了这种教学模式后,教师开始更全面地使用钉钉的附加功能,例如使用圈子功能,可以打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师生交流互动平台。随着各方面磨合到位,教学效果变好,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更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教学效果维持在高潮状态。然而等到老师和学生都已经适应这种教学后,最初的新鲜感逐步褪去,在线教学的一些缺陷,例如反馈不及时、互动难推进等开始凸显出来,并不断被放大,师生都出现比较明显的疲态,教学效果出现第二次低谷。
综观整个在线教学的过程,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花费了一定时间来突破技术壁垒,而硬件上的不足,例如电脑设备、网络带宽等因素自始至终都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障碍。由于教师普遍缺乏网络授课的经验,在教学设计、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没有或者很少专门针对网络授课进行调整,导致授课方式改变,而授课的思路和方法依然在沿用过去的一套,当教学出现问题的时候,只能反复摸索、尝试着去解决,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却并未收到期待的效果。
三、学生反馈
为了了解学生对本学期授课情况的意见,笔者在学期结束后,设计制作了问卷,在钉钉平台对上课班级发放。问卷发出32份,收回32份。
在对本该门课程在线学习的整体打分中,1-10分的评分,32个学生的自评平均分为6.91分,仅仅达到基本合格的程度。有40.63%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学习有很大收获,而接近6成的学生认为有一些收获。由这两项调查结果可知,本学期的课程整体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生的满意度也不高。
在回答“你认为在线教学有没有因为授课方式的变化而在质量和内容上缩水?”的问题时,近6成学生认为有缩水,其中6%认为缩水比较多;31%学生认为教学没有缩水,仅9%的学生认为不仅没有缩水,教学内容和质量甚至还超过了线下教学。可见,多数学生认为教学形式的改变确实影响到教学内容和质量。
在对线上线下学习效果进行对比时,笔者罗列了以下对比项:课程内容的吸收和理解;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知识掌握牢固程度;学习专注度;课堂氛围;与老师的沟通;与同学的沟通。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还是认为线下学习在各方面都优于线上学习,比较突出占优的是学习专注度(75%的同学认为线下学习的专注度好于线上)、知识掌握牢固程度(69%)和与老师(69%)同学(65%)沟通这几方面。有趣的是有46.9%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的课堂氛围比线下好,这也是线上学习在所有对比选项中得分最高的一项。说明线上教学时,由于更多运用了融合媒体辅助教学,在活跃课堂氛围方面是有一定帮助的,下一步老师应进一步思考如何运用新技术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在用表格单选择在线学习存在的主要困扰时,按困扰程度请学生选择非常大、大、一般、小和没有五种程度。比较突出的困扰存在于以下几方面:一是网速慢,有21.8%的学生选择了困扰非常大的选项,另有34.4%选择了困扰大;二是外界干扰大,18.75%的学生选择了困扰非常大,34.4%选择了困扰大;三是影响健康,接近半数(46.9%)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带来了健康方面的困扰;四是设备不好,40.6%的学生在此项选择了困扰大或者非常大。
可见,对于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在线学习首先面对的困难并不是自身的问题,而是客观条件不足制造的问题。偏远农村或是家境不太好的大学生,在上网课时没有网络、没有电脑、手机性能不好或者网络带宽不足等都会成为日常学习的障碍,而这些障碍在线下学习时并不会遇到。因此,网络在线教学对于教育公平性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能让边远落后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学生也能享受同样的效果和质量的在线学习,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进一步追问在线学习的干扰因素时,可以得知学生受到来自社交软件和家庭环境的干扰非常严重。多达75%的学生认为社交软件干扰了自己的在线学习,68.75%认为家庭环境也对学习有较大影响,半数学生认为抖音等娱乐应用干扰了学习,35.7%的学生勾选了游戏选项。在问到一堂45分钟的在线课程中,会打开几次社交软件时,仅有15.63%的学生一次也不打开,超过6成人45分钟内会打开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两次以上。由于在线教学依托于网络和电子设备展开,学生不可避免地处于一个较以往更容易受到干扰的环境之中,这种学习对学生的自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除极少数内驱力强,自我约束能力强的学生能不受影响地正常学习外,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都会被外界因素影响。
当被问及什么情况下会分神去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时,分别有81.25%、71.9%和37.5%的学生选择课程内容枯燥、网络卡顿和没有互动。因此除去设备因素影响,由于缺乏眼神交流、现场即时互动、板书等,在线授课对教师能否全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不能因应授课模式变化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那么学生的专注力下降、涣散甚至完全掉队的风险就变得比线下教学更大。
本学期的线上课程教学进行了两个新的尝试,一是使用线上作业批改;二是借助中国大学Mooc提供的spoc异步课程进行教学资源的辅助和补充。问卷针对这两个新举措的效果也进行了提问。
首先针对线上作业批改,绝大多数学生都对这种作业形式持肯定态度,84.38%的学生对线上作业批改评价好或者非常好。认为好的原因中,大部分人都勾选了反馈及时、可以相互学习、修改痕迹和批改结果清晰直观和方便省时的选项。因为是应用文写作课,本学期一共在钉钉圈子的作业平台布置了20次作业,包括通知、计划、总结、请示、函、讲话稿写作等。除了传统的文字作业外,还布置了图片改错、海报文案与设计等传统作业模式很难轻松实现的作业形式。在云作业批改的平台上,老师的每一个批改、标注痕迹都清晰可见,除了教师批改以外,同学互相批改也能够清楚看出谁在哪里做什么哪种修改。由于作业提交以后,同学可以查阅并点评其他人的作业,也可以看到老师对其它作业的批改,这就为学生营造了一种非常自然、轻松的同伴学习氛围,除了清楚知道自己的作业哪里需要改进以外,也能从同学的作业里得到启发,获得进步。有87.5%的学生认为采用这种作业批改模式后,老师的点评比过去更细致。
第二个新举措是采用中国大学Mooc的异步课程资源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在后台设置课程发布的时间节点,设置并发布练习,安排考试等。学生所有在线学习的表现都有详细的数据可以查阅,例如登录次数、视频观看时长、观看次数、练习次数、练习准确率等。通过后台数据,教师可以轻松获知学生的学习表现,在过程性考察中能直观和相对公平的给出评价分数。在问及Mooc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有没有帮助时,84.38%的学生选择了有帮助,仅一人认为没有帮助,原因是觉得课程没有吸引力。而进一步追问Mooc资源对学习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时,44.44%的学生认为通过Mooc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40.74%认为可以补充课堂没有讲到的内容,另有14.81%的学生认为平台提供了丰富的练习对自己的学习很有帮助。
在“你认为线上教学的哪些尝试可以在以后的线下教学中继续保留?”一问中,超过八成(81.25%)的学生选择了云作业批改的选项,半数学生选择保留互动课件,在线答疑和Mooc资源的选择比例分别是43.75%和40.63%。由此可见,作业云批改是本学期应用文写作课最成功也最受学生欢迎的创新,在转线下教学后依然值得继续实践。其它线上教学的新尝试都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值得教师进一步思考如何应用于线下教学。
四、教学反思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总结,加之问卷反应出的一些问题,可以对此次线上教学的尝试做如下反思:
(一)线上线下教学“同质等效”任重道远。尽管教育部要求教师的在线教学应尽量做到同质等效,但实际教学执行过程中真正能够做到线上线下同质等效的课程非常少。在变换教学模式后,受制于主客观因素限制,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改变,如果教师和学生不随之进行主动地调整和适应的话,必然会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甚至教学难以继续的情况。然而,面对大规模实施线上教学这种新局面,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缺乏有力地支持、引导与帮助,仓促进行的线上教学,调整的空间和可能性都受到很大限制。
(二)线上教学经验迁移需要总结提升。虽然线上教学已经告一段落,但实施线上教学获得的很多经验与启发非常值得教师或者教学研究者进一步思考。融合教学将会成为未来教学的一个大方向,如何将融合教学的工具、手段和革新融入新一轮线下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总结。以应用文写作课为例,如何用好云作业批改平台,搭建一个学生互学互助的学习社区,提升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全面提升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就是一个十分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议题。
(三)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迫在眉睫。线上教学实施后,反映出学生利用电子设备进行高效学习的能力十分有限,如何更好地筛选、利用网络资源,如何将网络学习的劣势限制在最小,将优势发挥到最大,实际都与学生的信息素养关系密切。下一步的大学生素质养成中,信息素养培育应该受到更多关注。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课题《基于<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20J0346)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李海舟(1983- ),女,云南民族大学澜湄国际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