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2期   作者:姜献群
[导读] 《学科教学论》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深刻性、广泛性和传递性的特征
        姜献群  
        (南阳师范学院)

        摘要:《学科教学论》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深刻性、广泛性和传递性的特征,是高等师范教育推进课程思政的强力抓手。首先要分析《学科教学论》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剖析该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次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保障、课程评价等四个方面的实施路径。切实提高《学科教学论》在塑造师范生思想道德品质和立德树人能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学科课程;课程思政;路径
        
        
        课程思政的核心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发挥课程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以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学科教学论》作为高等师范院校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既承担师范生思政教育的现实任务,也承担未来教师思政能力培养的历史使命。应充分挖掘并利用其中隐藏的观点、方法,自觉地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
1 《学科教学论》在实施“课程思政”方面存在的不足
1.1 “课程思政”目标不够清晰
        传统的课程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科经验的传授,忽视素养养成教育,没有做到将专业素质的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合二为一。对《学科教学论》教学效果的评价,则着重于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构建,这必然会形成以专业学科教育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忽视课程内容中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意识的引领,对于专业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没能从哲学层面进行高层次的分析,无法将课程目标与课程的教育性提升至思政教育的高度[2]。 如:《中学生物学教学论》(人教版)第八章《中学生物学实验》中,课程目标定位于:使学生掌握对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评估和检查的一般方法,要求学生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一定的实验组织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相应的实验管理能力,最终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能够指导生物学实验的合格人才[3]。
        1.2挖掘思政内容的方法不够
        很多专业课教师明确表示,在参与“课程思政”的改革中,无法有效地把握专业课与“课程思政”改革之间相交融的契合度。一般对于思政内容由什么构成、什么样的内容才算是最重要、最核心的认识还不太清晰,难以精确地发掘课程中隐藏的思想政治元素,著名学者高德毅曾明确指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在以往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部分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将专业课与思政理论课互相分割开来,并且在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教学上的随意性比较强,并没有做好“思政”融课程的准备”。原因之二是教师缺少挖掘专业课思政资源的方法,“心有余而力不足”。
1.3课程评价体系中未能突出“课程思政”的要素
        高校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已经不能满足“课程思政”发展的需求,虽然传统的课程已经逐步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评价延伸,但其实质仍然是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角度进行评价,尚未建立能够全面体现课程学习、政治素养提升为一体的课程评价体系。与此同时,教条式的教学方式缺乏时代感、针对性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致使本应突出的思政要素未能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凸显起来。


2 推进《学科教学论》走向 “课程思政”的策略
2.1 完善课程目标,实现专业课标向思政迁移
        课程与思政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共同体。实施“课程思政”,必须尊重课程建设的规律,强化课程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优势,注重发掘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深化教学改革。依据可渗透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制定隐性“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层面主要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大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时政等。在技能方面渗透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实践论、方法论等。在情感价值观层面渗透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尊师爱生等教师职业操守。
2.2 挖掘思政内容,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融合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度挖掘思政内容:首先,从学科领域新成就、学科专家、教育家人物故事中,挖掘思政内容。青蒿素的问世,这是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里程碑,不仅仅是一个典型的生物专业知识的案例,更是一个培养爱一行、专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知难而进的献身精神以及为科研事业而忘我的牺牲精神的思政素材,充分证实了探索科学的前沿不仅需要胆略,还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和强烈的自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合这种鲜明的思政内容,显示了中国老一辈科学研究者的奉献精神,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6]。其次,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科教学论》中的运用。对于生物相关专业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指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人类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强调务必加强对生态文明的保护”。生物与生态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应当担负起学生生态道德养成的培育责任。三是在课程考核评价中加大学科课程与思政内涵的联系。课程考核不应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应该从知识、情感、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核,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四是在实验内容中挖掘出“思政体验要素”,强化认知领域的政治引领,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
2.3 加强教学改革,以创新推进课程思政
         改革与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强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论》的有机结合,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上教学等,提高学生学习体验的深度,达到入脑入心。采用案例分析教学、创设情境教学、集体讨论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以及真实情境中收获知识,将教学内容以生动的方式教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政治鉴别能力的提高。见习过程不仅丰富了教学方法,还可以有效地实现思政教育与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有机统一,开创思政教育的新视点。
3.4 完善课程评价模式,促进“课程思政”教学
         在知识层面要求培养大学生必备的职业认知。《学科教学论》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学生对教师职业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的重要媒介,同时也是学生的政治意识转向政治素养的重要过程,师范生应当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职业操守,应充分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以及行为准则。在能力层面要求帮助大学生提高职业能力,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基,更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在情感价值观层面要求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师范生应具有强烈地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使学生具备建设祖国绿色生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 结束语
        高等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一要着重提高师范生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二要优化教学内容,嵌入思政教学资料;三要课堂教学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采用辐射、聚焦、嵌入等多种方法,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厚度和深度;四要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将学生的“三观”趋向、思政目标等嵌入考核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层层渗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参 考 文 献
[1] 郑奕.大学数学野课程思政冶的思考与实践[J].宁波教育学报,2019,21(1):59-61.
[2] 张兴群,等.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J].纺织服装教育,2019,34(1):43-45.

[3] 邹悦.中学生物学教师知识结构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5):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