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霞
邢台市信都区皇台底中学 河北邢台 054009
我们课题组立足于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际,客观分析初中英语阅读现状,通过两年的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如课例研讨、互听互评、诊断课等形式,帮助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在阅读教学中有意侧重对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
一、阅读素养解读
“阅读素养”是对传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是以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依托,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
王蔷教授在她的《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一文中强调,阅读素养不仅包括学生学习和运用所学语言获取信息,建构意义、增长知识的能力,还包括通过阅读,发展跨文化理解、促进多元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积极态度和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意义
2006年,中宣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全民阅读倡议书,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展开。经过10年的努力,2015年全民阅读逐渐延伸,阅读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和多样化。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英语阅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首先体现在中考英语试卷的调整。2015年以前单选题20个,阅读理解短文3篇,完型和任务阅读各一篇,词语运用是填词完成句子。从2015年开始,单选题缩减到10个,阅读理解短文增加到4篇,也就是说,单选少了10分,阅读理解增加了一篇,分值增加了10分,试卷总分值未变,同时词语运用首次以短文的形式出现。
(河北省)中考英语试题形式的变化,阅读短文的增加,都在提醒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
三、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策略
1.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提高学生阅读素养。这一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阅读内容选择以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为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用校本阅读教材作为补充,具体做法:
第一阶段,每天利用课前5-10分钟,小组长轮流带领全班学生阅读一篇短文。
第二阶段,每天课前5-10分钟,小组长或优秀组员带领全班阅读一篇短文。
第三阶段,每天课前5-10分钟,要求学生阅读两篇短文。
经过三个阶段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
2. 丰富阅读形式
除了教科书外,丰富阅读素材也至关重要。为了拓展学生阅读量,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两本校本教材
目前河北省初中英语教学常用的教材有三种:仁爱版、人教版和冀教版,我们学校英语组整合汇编成校本阅读教材《English Literacy Reading》;英语工作室汇编了《怡心阅读》。我们课题组成员把这两套校本阅读教材作为课外阅读补充,以此来扩大学生词汇量,丰富他们的阅读世界。例如在讲解仁爱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1 Making New Friends时,把相对应的两本校本教材的11篇短文用于以上三阶段的课前补充阅读文本。
校本教材内容紧跟我们的课堂教学,通过内容丰富的语篇设计,包含“对话”、“短文”、“Self Check”、“实用短语和英语习语”“Culture tips”“ Learning tips”等板块儿,有图、有文,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为学生开辟了一个新的英语学习阅读平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但能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表达,而且还了解了西方文化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
(2)成立英语阅读社团
英语社团由课题组成员赵晓燕老师负责,每学期选一本学生感兴趣的绘本,如七年级的SNOWSHOE THOMOSON,八年级的HILL OF FIRE等,不查字典也能看懂,同时还鼓励阅读能力强的学生,选读一些缩略版的原著,如THE SOUND OF MUSIC等。社团成立两年以来,会员越来越多,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高,阅读自信越来越强。
3. 创设阅读氛围
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后,每周增加一节小组阅读分享课,分享课也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文章。第二阶段,分享内容丰富化,既可以是阅读过的美篇,也可以是自己写的短文。第三阶段,主要对自己阅读的文章进行解读。
第一阶段的阅读书目是我们课题组的两本校本教材,第二阶段的阅读范围扩展到自己选择喜欢的书目或绘本。第三阶段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记录自己的心得或评价。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整理一些英语美句、美文,甚至好的英文歌词,让同学们的知识面得到拓展,在小组讨论分享时,教师必须仔细斟酌每一个话题深层次的教育意义,用一些积极健康并有正能量的话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4. 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英语课堂应是语言思维的课堂,通过发展学生思维品质,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这就是本课题预期达到的目标。
心理语言学家、阅读模式研究者古德曼认为,阅读本质上是外部引导的思维过程。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领学生体验阅读,感受策略运用,为内容而读,为思维而教,培养学生使用反证的方式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争取做到“思读合一,言思合缝”。
(1)教师根据阅读文本设计猜测任务,如在讲解仁爱英语九年级Unit2Topic1SectionA时,导课环节先展示了两张West Hill的图片,让学生推断本节课的主题是什么?通过本节课学习可能收获什么?这一环节任务的设置打开了学生思维。
(2)教师根据阅读文本创设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还以九年级这节课为例,在学生开始阅读前我设置了三个问题:
Q1: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pictures?
Q2: How?did it happen?
Q3: What should you do from now on?
通过这三个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3)建构和谐的课堂气氛,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教师在教学阅读文本时,不应局限于教材,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拓宽思路,留给学生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初中英语阅读课堂需不断改进,教师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还需要强化素质教育,设计出灵活多样、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更好的促进其个性发展。
(本文系邢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80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