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堂的排箫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2期   作者:魏荣
[导读] 排箫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已有7000多年的发展历史
        魏荣
        深圳市龙华区玉龙学校    

 
        摘要: 排箫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已有70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古代音乐之魂。排箫走进小学音乐课堂,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问题,而且事关传承传统的音乐文明,并由此培养音乐素质和民族感情,陶冶学生灵魂,意义非小。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排箫教育,按照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新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乐器教学要求,应该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理念,培养器乐素质和音乐审美能力,我们在实践中探索了“故事导引,培养感情;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循序渐进,夯实基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创设平台,优化效果”的五环节教学策略。
        关键词: 排箫  民族音乐 小学音乐课堂  五环节教学  策略
        
        美国音乐教育心里学家詹姆士莫塞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这句话道出了器乐教学的价值就在于,器乐以其形体特色和古典风格,悠久的发展传统及其故事,以及独特的演凑方式和曲子的乐调、音色、音韵、节凑等,能让人沉入神奇的音乐境界,在体验与领悟时空的美妙中受到音乐的熏陶。以故排箫走进小学音乐课堂,对少年儿童来说,是学习也是欣赏,更重要的是审美情趣的陶冶和灵魂的洗礼。
        如何让小学儿童享受到优化的排箫教育,我们在实践中建立了“五环节”教学策略。
        一、故事导引  培养感情
        排箫起源于单管骨吹,在漫长的岁月中发展为编管乐器,源头很难确定。但清代的《渊鉴类函》却收集了不少资料,以为“伏羲作箫十六管”(《礼仪纂》);“黄帝命伶伦为律,伶制十二箫,听凤鸟之鸣,以别十二律,以比黄钟之宫,故黄钟宫律之本也。高诱曰,六律六宫,各有管,故曰十二箫。”(《吕氏春秋》);“按舜作箫,其形参差,象凤翼,十二管,长三尺”(《风俗通》);“雅箫长尺四寸,二十四彄;颂箫长尺二寸,十六彄”(《三礼图》);“箫大者二十四管,无底;小者十六管,有底”(《博雅》)。由此可见,排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器乐,是古代帝王用以正德、祭奠、雅颂的重要乐器。其发展从伏羲时代算起,至少7000年了。
        至于排箫之名,在中国古代因时代、地域、作用和演凑场合不同而各有美称。譬如雅箫、颂箫、舜箫、秦箫、凤箫、凤翼、云箫、比竹、短箫、底箫、籥、籁等等。至于排箫之音美,诗曰“喤喤厥声,肃雍和呜”;《释名》曰:“ 箫肃也,其声肃肃而清也。”《礼记》曰,箫发“参差之音”。唐·粱洽《吹竹學風嗚赋》曰:“鳳惟應聖,竹乃無情。何截彼蠏谷之節,而吹象朝陽之聲。音韻既生,訝嗈嗈而成響;宮商間起,若鏗鏘以和鳴” ;“五聲並發,疑九雛之互鳴;衆響難侔,覺七音之異品”。
        黄帝时代,排箫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以故名曰“参差”,成为成语“参差不齐”的源头。
        1956年8月,全国第一届音乐周在北京举行时,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确定以排箫的图案,作为中国音乐标志即乐徽,用以代表我国悠久的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艺术。此后,排箫的图案在我国音乐界成为向外国友人赠送的纪念章和礼物。
        排箫体载着渊源绵长的民族文明,堪为中华民族的音乐之魂,如果通俗浅近地讲述排箫的故事,无疑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和音乐情趣。



        二、营造氛围  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学生学习排箫的兴趣培养,除了充分挖掘排箫文化的丰富内涵,了解民族排箫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排箫在国际音乐界的影响力及重要地位外,还可以通过音乐故事或音乐动画的形式来感染他们。
尤其重要的是,要将排箫课程与音乐课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欣赏排箫名曲,让那些清丽婉转的音色和富有诗意的旋律深深地吸引学生,让学生从内心里有想学习和要学习的欲望。排箫的音乐魅力的感人肺腑的,《尚書》曰“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明·王寵《參差赋》曰:“繁音促薄兮蕩人心,罔象相求兮窮高深。神歸來兮勿周章,彷徨四出兮恐弗勝。”

        三、夯实基础  循序渐进
排箫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音乐知识积累的程度和音乐学习能力,整体把握学习的进度和节奏。制定音乐小组教学计划、班级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在排箫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学习单音的吹奏,同时学习正确的演奏姿势,进行气息练习,掌握一定的吹奏方法和技巧,能用排箫吹奏准确的音高和明亮清丽的音色.
再通过学习吹奏简单而且熟悉的乐曲,激发学生吹奏的积极性和信心.然后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可以先择适当难度的乐曲进行吹奏。在学习中逐渐增加吹奏难度,先慢后快,循序渐进。

        四、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排箫教学要以音乐课堂为中心,鼓励学生人人参与,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学生的音乐基础有高有低,接受能力有强有弱。
在排箫吹奏学习中,要做到齐步走很难,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音乐知识基础和音乐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要安排基础性吹奏内容,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的帮助逐步跟上大家的步伐,对于音乐知识基础和音乐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在曲目练习的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或者选择吹奏难度相对较大的曲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学,各有所得。

        五、创设平台  优化效果
     将校内外活动相结合,课内外学习相互补,家校学习相联通,,通过邀请排箫专家走进课堂,借助网络视频教学,努力优化教学效果。
        以班级为单位创设一个“走进国乐”的音乐欣赏栏目,每一个月安排一节音乐课进行“排箫音乐大展播”。在进行”排箫音乐大展播”前,让学生以音乐小组为单位,收集排箫演奏的乐曲和相关的音乐故事,每一组推选一名主持人在“排箫音乐大展播”中进行讲解。
        以年级为单位,每学期每两周安排一个班级在学校国旗下进行“走进国乐,箫声悠悠”的排箫吹奏表演。在学校每学期的艺术节活动中开展排箫吹奏展演活动。
        学校通过创设以上音乐活动,搭建排箫在音乐课堂学习中的实践与展示平台,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排箫演奏活动中互评互赏,有效地促进学生排箫演奏技能的提升,在排箫纯美自然的音色中,让国乐之声弥漫整个校园,让中国传统音乐之美渗透到全体学生的心灵。
        让排箫走进小学音乐课堂,做到“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养心”,引导学生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修炼童心,打下扎实的精神底子。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 车爽  2015
(2)《唐史论丛》 拜根兴  1998,000(001):252—261
(3)《孩子天地》 白雪花  2016,000(034):293—294
(4)《乐器》 王巍 2004(1):64—66
(5)《小学教学设计》 周进进  2004(30):30—32
(6)《渊鉴类函》清·张英主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八册卷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