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2期   作者:谭伟炳
[导读] 新时期的转变,学校德育工作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就其成因、对策一一作了阐述。
        谭伟炳
        广州市白云区大岭小学
        摘要:新时期的转变,学校德育工作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就其成因、对策一一作了阐述。
关键词:德育   策略
         
        教育“德”为先。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了解德育的内涵和意义,才能真正去全面关注“人”的发展。
一、明确德育的性质意义和任务
        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所以德育无处不在。德育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德育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继承性。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二、当前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总是听到老师、家长在抱怨,在叹息:现在的“学生难教”“孩子不听话”。
        的确,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确实越来越难教,越教越反叛。他们明知故犯,喜欢我行我素,让你恨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究其原因:一是,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但是非辨别能力还差,加上外来思想的影响,出现模糊的错误的思想认识,所在难免。加上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长大,权利欲望和享乐思想较突出,而政治理想和责任义务相对薄弱。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尖锐的现实问题。二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形式比较简单,缺乏生动性、多样化,没有注意时代特征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忽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内化的过程。教育方式的滞后,造成德育工作成效低,甚至反方向发展。三是,现行的“应试教育”,以分数论英雄,就看考试成绩的点数,来决定是否优秀教师。在分数这指挥棒下,德育形同虚设,德育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变成一句空话。四是,德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由于各种因素,有些德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失衡,也制约着德育的开展。只有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如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信息素质、身体素质,才能做到科学地、创造性地实施德育。
三、实施德育工作的策略
        面对德育工作的种种问题和困难,我认为,德育工作者应知难不畏难,注意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做到德育工作老题新作,常用常新,相信会逐渐走出自己的新路子的。
1、敢于面对社会的新变化,实施教育创新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对于教育的影响,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况且,当代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创新、变化,不愿意接受单调的教育方法和内容。所以,德育工作者要主动适应新形势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完善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不能一味地说教,要有所创新,要有生动性、趣味性和新鲜感。比如,我班有一个男生,有一段时间曾沉迷于网络游戏,严重影响了学习。家长很无奈,我多次教育无果,我只好另寻他径。在班里组织一次活动,我故意投其所好,让这个男生在课室玩游戏,还让另外两位男同学陪他。我则带着其他同学到操场上分小组玩各种游戏。操场上立刻欢声笑语。起初,课室很平静……十分钟刚过,只见课室门口探出一个小脑袋,接着又一个。哈哈,我知道他们按奈不住了,被欢声笑语吸引过来。果不然,两个小家伙跑到了操场,加入了游戏的队伍。我心想:那个……还没想完,第三个小了脑袋也探出来了,正是沉迷游戏的男孩,他畏缩着不敢向前,我忙向他招手,他迅速跑了过来,也加入了游戏的队伍,而且玩得不亦乐乎。事后,我又跟这个男生晓之以理,并帮他培养多方兴趣,同时,又与家长沟通,约法三章。在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引导帮助下,这个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游子”终于走向正路。我验证了,集体活动更有吸引力。我更验证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改变教育策略,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把握尺度,注意引导,大胆尝新,不失为德育的好对策。
2、孕境,发挥德育隐性功能
   “孟母三迁”的故事,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有在特定的环境氛围熏陶下,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相互感染,相互模仿,相互暗示,从而形成普遍相似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言行举止。孕育优美的育人环境,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有利于德育工作者感情的有效输入,有利于学生产生肯定的态度,愉快、自愿地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意见。文明健康的心理环境,好学上进的学习环境,美好幸福的生活环境,友善和谐的人际环境等等,都具有催人奋进,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3、使用教育机智,实行情感炮轰
        目前,有不少学生对老师的教育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和对抗言行,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不掌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只凶神恶煞,怒气满腔,大声训斥,势必制造恐惧与过度紧张的气氛,使教育失效,学生会形成逆反心理。
        有一年,我刚调到一所新学校,接任四(1)班。班里有一个男生,母亲在他很小时就去世,被寄养在外婆家,家庭环境复杂,家庭教育缺失,形成不良的思想行为,顶撞老师,不服管教。他常欺负同班的一个小同学邝振轩。这个同学的家长也曾在校外警告过他,但他依然我行我素,那个家长终于被激怒。就在某一天,刚好我值班,在校门口迎接学生,邝振轩的爸爸妈妈都来了,投诉那男生又打了他的孩子,正谈着,那男生回来了。我拉住他,了解情况。但他不但不承认错误,还嚣张得很,大声顶撞邝振轩的妈妈。站在校门外的邝振轩的爸爸这时再也看不过眼了,一下窜过来,揪住那男生的衣服,怒气冲冲。那男生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呆了,刚才的气焰不见了,脸色煞白。我也紧张起来,心里很想让那个家长教训他一顿,挫挫他的锐气,但本能地拉开那位家长,用身护住那个男生,一连两次,才控制住那紧张混乱的场面。好在那家长也是旨在吓唬他,劝说后都回去了。我没有再跟那男生说什么,而是叫他先回教室,让他冷静一下。放学后,我再找他聊,谈他的母亲,谈那位家长与他之间的厉害关系。他流泪了,再不像以前教育时那样顶撞老师,我想,他是想到妈妈了,想到老师保护他的情形了,感情的闸门打开了。经过这次事件,那个男生变了很多,对他进行教育也容易多了。所以,面对倔强的学生,我们不要直接交锋,迂回教育,这就是教育的机智。
        四、注意德育工作的实施原则,保证德育工作的科学性
     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论取用什么方式方法,都必须要遵循德育的原则,才能保证德育工作的科学性。
1、德育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德育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只有真正是为学生的,才算是找到了自己过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才能通过激发学生的发展和创造的能量,使德育质量产生飞跃。
2、德育与智育互补原则
        在教育史上,德育与智育分别实施,古已有之。但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实施时,不能割裂开来,要互为补充,教育才不会显得苍白。
3、德育的长久性原则
        教育是一项长久性的工程。他的特点就是周期性长,见成效慢,而德育更是“冰冻一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实施中难度更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和风细雨,慢雕细琢,长期备战。
4、德育的实效性原则
        学校德育要遵循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办事,要求少年儿童从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开展近距离,小目标,经常化的德育教育,从细节抓起,切忌“高、大、空”。
         
         
         
参考资料:
1、《德育原理》——黄向阳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德育创新论》——吴亚林     东方出版中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