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宕昌县阿坞九年制学校 甘肃省陇南市 748501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翻转课堂”已成为一种新的课堂模式,为了让该模式更多地运用到初中化学课堂中,本文以“翻转课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例,开展了“翻转课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初中化学 实践研究 制取二氧化碳
随着科技的发展,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书包等等不断地呈现各种各样的应用,人们逐渐将其与基础教育联系在一起,推动着翻转课堂的发展。
一 案例
本文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例,具体介绍“翻转课堂”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过程。新课程标准在“科学探究--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中要求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在“身边的化学物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要求学生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结合新课程标准,本课题划分为2课时,第2课时--探究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在组合仪器摸索过程中选择最优装置,本节课选择翻转课堂的理念和形式来展开。
翻转课堂的全过程一般由三个环节构成:问题引导环节、观看视频环节和问题解决环节。
1 课前微课录制与准备
教师自己制作的微课既能与备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高度一致,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讲解,特别是根据班级的优等生、学困生两种不同的情况分别录制适合他们的微课视频,有效做到因材施教。
1.1微课录制
根据九年级学生视觉驻留时间的特点,将单个视频的长度控制在5-10分钟。本次微课内容包括:比较固体加热型与固液不加热型两种发生装置、比较排水法与向上(向下)排空法。
1.1.1实验视频录制
根据课堂需要拍摄:分别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排水法)、高锰酸钾制氧气(向上排空法)。同时要注意实验操作规范;拍摄的画面要清晰、不能晃动;实验装置要有近镜头,便于学生观察比较不同装置。
1.1.2PPT制作
根据微课的内容分别制作适合优等生、学困生的两种PPT,同时将实验视频分别插入到PPT对应内容中。对于前者,内容对知识的文字呈现方面无需太细致,大框架形式即可,主要侧重于学生的思考、自己对内容的填空。而对于后者,内容要面面俱到,方便学生对知识的查漏补,增强对学习的信心。
1.1.3微课制作
笔者运用的屏幕录像大师录屏软件,对于初学者而言,该软件比Camtasia Studio操作起来更简单,同时也能满足微课制作的要求。在一个安静的房间,先打开PPT,再打开录屏软件,点击开始按钮,录屏就开始了。笔者一边放映PPT,一边讲解PPT上的内容,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讲解深浅不同。一是注重启发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一是侧重于夯实基础知识。本次微课是为了解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什么样的装置?”,于是在微课的一开始就提出问题,便于大家带着问题观看和思考微课。在微课中笔者设置了讨论:“如何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中随时添加液体?”这样学生在课前可以思考或小组讨论,在课堂上直接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在微课结束时笔者设置了一些题目,为了检测大家有没有掌握微课的内容。
1.2 学习任务单准备
学习任务单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讨论、学习检测四方面。学习目标:通过比较过氧化氢、高锰酸钾两种方法制氧气的发生装置,选择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通过比较排水法、向上排空法两种收集气体的方法,选择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学习内容:比较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不同装置。
学习讨论:如何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中随时添加液体?学习检测:针对制取气体的装置的一些习题。
2 学生课前自学
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4]。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上考虑,该课时内容与已学过的“实验室制氧气”关系密切,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就是“似懂非懂”的知识,激发并促进了学生的自学。在学习任务单的指导下,学生有针对性地观看微课视频,提高效率。
2.1 自主学习
笔者将微课视频、PPT、学习任务单传到学生QQ群、学生邮箱等等,学生可以在午饭时间观看、放学路上观看、放学后在家观看等等方式,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单,并对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
2.2 信息平台上讨论学习
学生之间可以通过QQ、微信、YY语音等等一些方式进行讨论,互相分享,把最终有疑惑的地方记录下来。学生和老师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互相交流,笔者针对优等生进行一些问题引导,例如“注射器能作少量药品的反应容器么?”、“二氧化碳真的就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么”等等;笔者对学困生多一些铺垫性的引导,例如“过氧化氢与高锰酸钾分别制氧气,药品状态有什么不同?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选择哪一类装置呢?”
3 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转变为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教师解惑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并促进知识内化。
3.1 确定问题
通过课前自学,学生已经有一些疑惑。笔者将学生的疑惑归类后列出:(1)哪些装置可以作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各有什么优点?(2)只能用向上排空法收集二氧化碳么,排水法行不行?(3)如何验满?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列出的问题要与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相吻合,不能偏离教学目标。
3.2 解决问题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分三步骤来解决问题:一是学生小组间讨论,解决部分问题;二是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部分问题;三是剩余的问题教师来解惑。一般情况下,前两步骤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只有极少部分或重难点才需要教师讲解。比如: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学生小组讨论结果大部分是不能,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有小组认为能,雪碧里面就有二氧化碳,打开瓶盖就有大量气泡冒出,这不是二氧化碳么。笔者让他们先做实验,再讨论,最后再进行讲解。如此,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在实践证明中进行了知识的内化。
3.3 学习总结
在“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下,用学习总结方式代替课堂作业。笔者先是自己总结一般情况下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目的是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学生来发言总结。在本次翻转课堂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学困生也举手发言,不得不说这种课堂模式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4 课后巩固
不管是传统课堂还是翻转课堂,学生都要进行课后巩固,只是巩固的方式有些不同。翻转课堂的课后巩固除了习题检测,还可以对上课不明白的问题通过观看微课加以解决,可以反复观看,不断思考,直至理解。
二“翻转课堂”教学反思
笔者在“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第一,该模式的实现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觉性、求知欲、家庭经济条件等等。第二,该模式的实现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主要体现在教师制作微课视频的能力、调控课堂的能力、考核学生的能力。第三,该模式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初中化学课堂,笔者认为翻转课堂在实验类课堂中运用更好。
三 结语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学中的革命。如何让其深入到课堂,让它成为一种习惯模式,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摸索,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管珏琪,邱慧娴.翻转课堂国内应用实践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5,06:66.
[2]王洪霞.“翻转课堂”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