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初探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2期   作者:吕英
[导读] 新课改下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吕英
        夏津县双庙镇后柳小学 山东德州 253200
        摘要:新课改下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作用,这是教学活动开展中的重大进步。教学活动开展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欲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只有深入了解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现状,才能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主体作用;方法;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以学科素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突出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主体性,引导他们积极开展自主性学习和探索活动是各门学科教学的一个基本准则。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许多教师依旧会过多应用知识讲解式授课模式,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突出和强化,直接影响了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以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养成,加快革新数学教学理念,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是当前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话题之一。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比较僵化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阶段,为了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需要重视教学模式的科学化运用,从而真正为学生良好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而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这不利于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
        (二)应试教育观念严重
        小学数学教学应试教育观念严重,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关注的往往只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就说明学生表现突出,这种观念导致教师和学生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学习上,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不够关注。学生为了能够引起老师的重视,在学习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没有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应试教育观念不符合教育活动的要求,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全面的人才,应试教育观念导致学生畸形发展的情况,学生因此与教师之间产生了很大的隔阂,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应试教育观念下教师不能平等的对待学生,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比较关注,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不够关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出现了隔阂。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愿向老师进行求助,知识点掌握程度比较低,造成恶性循环的出现。师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双方之间的缺乏交流导致课堂教学中气氛不够活跃,学生不配合教师的工作,不仅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同时教师的教学任务无法顺利地完成。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兴趣是决定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如果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那么意味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没有实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目标,相应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会非常低下。因此,为了有效突出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还要注意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自学兴趣,灵活地选择情境创设法为他们创设一些能吸引他们注意力,促使他们开展高效学习活动的教学情境,如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保证可以有效激活他们的自主学习思维,促使他们自主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
        (二)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的观念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合理的评价学生。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仅仅通过学习成绩,还需要对学生的素质、爱好进行关注,将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结合在一起,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学习和掌握素质教育实施的方法和手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准确的运用这些方法。转变教育观念需要教师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好学生鼓励工作。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进行表扬,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应委婉的进行指正,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转变教育观念,做到以人为本,全面考查学生,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素质,加快学生成长。
        (三)张扬学生个性
        绝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都能创设别开生面的生活情境,但是却设计了“扎袋式”的问题,促使学生思维受到极大的限制,失去了发挥想象的空间和余地,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思路得不到认可,让学生被动式落入了教师提前预设的问题“陷阱”。比如《长方形的周长》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索之后,得出:①长+长+宽+宽=周长;②长×2+宽×2=周长;③(长+宽)×2=周长。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不仅算法多样化,而且非常思路清晰、缜密,真是可喜可贺!但是,为了体现算法最优化,与常用的计算公式接轨,有教师只是高度肯定了(长+宽)×2=周长的想法,还满心自豪地表扬这类学生的想法也是数学家的做法,却大大冷落了其他两种解法的学生。孰不知解法①和②正是解法③的原形,如果没有解法①和②的思维过渡,直接抽象得出解法③的孩子能有几个?况且解法①和②是一般孩子认识事物的过程与基础,虽然解法有些烦琐,但却是周长的定义的化解,也是解法③的知识和思维本真。更何况,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岂不知计算(一边靠墙或多边靠墙)长方形的周长都是四条边吗?为何教师总是喜欢厚此薄彼呢?教学实践证明,孩子们的这些想法、个性得不到教师应有的肯定与“接纳”之后,孩子们的天性就会被教师的冷漠而慢慢磨灭,学生的个性品格得不到锤炼,学生就会出现无知地盲从。
        (四)加强师生交流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需要加强师生互动,通过师生交流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师生交流时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同时对于学生的生活也需要进行关注。在学习方面,教师应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对学生知识点掌握中存在的疏漏进行及时的讲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生活方面,教师课下可以与学生开展一些活动,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敬畏心理,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加强师生交流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配合教师的工作,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积极有效评价
        积极的评价是最能体现人文思想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要吝啬评价语言。针对错误的学生说道:“你还坚持自己的想法吗?”“对你的想法还有什么补充?”“你的一句我明白了,让老师知道你离真理已经越来越近了!”这种鼓励与肯定的评价语言,体现了教师对小学生自尊心的呵护,会让小学生对老师倍感亲切。有效激起学生挑战自我的信心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结束语
        素质教育模式下教学活动开展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做到以人为本,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时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和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旺珍.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初探[J].小学生(中旬刊),2021(02):28+113.
[2]赵想平.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考试周刊,2020(22):83-84.
[3]李芸.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67.
[4]周超禄.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C]..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74.
[5]张套.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新课程(小学),2017(12):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