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段语文“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操作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2期   作者:张莉
[导读] 2011版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张莉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92小学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22)
        2011版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习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本体性内容一直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最直接体现。高段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安排有习作任务。可见,习作能力的高低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衡量指标。但是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因为缺乏对教材中作文训练在编排上的序列和规律的科学认识,导致学生的习作兴趣较低、习作水平层级分化现象严重等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长期存在。
        管建刚老师提出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这一理念,为我们一线教师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指明了方向。
        2016-2017学年,我与同组教师们共同开展了《运用“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理念提高五年级习作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提炼出了高段语文“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实践操作策略,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认真研读课标、教材,选择适宜进行课题研究的典型单元。
   人教版五年级二册教材共十六个单元,并不是每个单元都适宜进行本课题的研究。例如:上册教材中的七单元和下册教材中的六单元都无法实施课题的研究。除此之外,有些单元虽然也是课文加习作的编排模式,但是课文的表达方法与本单元的习作毫无联系,这样的单元也无法实施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研究和讨论,我们认为五年级上下二册教材共有十四个单元都是带有习作任务的。现行的人教版五年级上下册教材中大部分的课文选择与单元习作在题材、写作方法、构思方法上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五年级上册的第一、二、三、四等单元,五年级下册的二、四、七单元的习作内容和要求与单元课文结合得比较紧密,可以在这些单元中采用“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着力进行相关的习作技巧训练,为学生顺利完成单元习作搭好支架。
第二、立足单元习作教学,采用三结合方式细化单元习作目标,确定每课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目标。
    研究要想顺利开展,必然要把指向写作的阅读任务落实到每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去,寻找恰当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目标就是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
        通过认真研读新版《课程标准》,再次明确小学五年级习作训练的具体要求。在研读的过程中发现,课标中对高段学生习作要求的表述是条框型的,学生在习作时需要学会的写作技巧、构思技巧等具体训练点均没有提出。这样就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具体的、实际的参考标准。我们一致认为,某一种写作方法在哪里教,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等类似的习作具体要求必须整理出来,供老师们在教学中参考和选择。否则,习作教学很容易造成因人而异,训练结果差异巨大。
    通过多次讨论,我们认为,《课程标准》是习作训练的总纲领,是习作训练的理论依据;单元习作要求是具体的方向;课文则是习作训练点产生的大本营。因此,我们认真研读课标、教材,从每个单元的习作要求中寻找写好本单元习作必须掌握的技巧和方法,再把这些技巧和方法与每一篇课文结合起来,依据课文的最突出的表达特点,选定本课的指向写作的阅读目标,做到把习作教学目标细化到了每个单元、每一课。
第三、注重课堂实践研究,及时总结经验。
    课堂实践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课堂实践的深度、广度决定着课题研究的成败。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们遇到了不少的困难,突出的一点是:
每一课的教学任务都比较多,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目标的落实在整节课中所占的时间比例应该是多少才科学?
    带着这个核心问题,我们一边查找相关的资料,一边在课堂实践中探索、实验,同时利用组本教研活动进行主题式的研讨。通过一个学期的研究,我们寻找到了这个问题的解决策略。
(1).因为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所以,在语文课堂中,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不可偏废,要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表达特点来决定哪一类目标所占的时间比。根据目前全国范围内“突出语用性训练”和“一课一得”的呼声渐高,我们决定采用训练点“小”,训练密度“高”,训练强度因课文而“活”的“小、高、活”的策略来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化。
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本课是六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来表现父母之爱的。
根据本单元的习作的第1、2条要求,学生在这个单元学完之后,要能够运用“通过一件事情”的描写方法来表现出父母对自己的爱;“通过一件事情”的描写来说明他们的教育方法有问题、或者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他们有什么不好的习惯,已经给家人造成了较大的烦恼等。
总之,要想顺利地完成这个单元的习作,“写好一件事情”是学习的关键点。怎样才能够让学生把这件事情写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这是我们制定的这个单元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任务。结合单元导读中的学习任务2,我们认为在这个单元中,“写好一件事情”的要义,或者说写作的重点方法就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那么,本课的文本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呢?本课的文本特质适合完成单元学习任务中的哪一个,或者那几个语用训练点呢?
通过研读课文,我们发现,本课对父亲的动作描写最多,全文共有14处。语言描写有9处。外貌描写有1处。如果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既抓动作描写,又抓语言描写,还要带上外貌描写,结果必定是四面出击,所获甚微,甚至有可能一无所获。必须有取舍。
能不能在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把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逐个有重点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中对其中的一种描写方法学懂学会,能够在自己的习作中有意识地运用?这样,单元课文学完了,写这个单元作文要用到的方法学生都见识过了,练习过了。到了单元作文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把前面学到的方法进行综合运用了。这就是训练密度的“高”
带着这种思考,我们又研读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发现《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突出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慈母情深》这一刻重点突出外貌、动作描写;《“精彩极了”和 “糟糕透了”》重在语言和神态描写;《学会看病》重在心理描写。
因此,本课的第一课时,我们决定重点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描写入手,让学生从父亲的动作中体会他的爱子如命、救子心切。学会通过动作描写表达父亲深沉炽热的爱。即训练点的“小”。
这篇课文中动作描写有14处,并不需要每一处都作为训练的重点,只需带着学生体会重要的二、三个动作描写,其余的学生就可以自己学习了。这就是训练强度的“活”
通过一年的研究,我们组教师总结出了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教学目标设定的原则:
一课一得,随文学写,学好这一点;随文练写,练好这一点;单元作文,写好这一篇。
    在一次次的课例研究活动中,老师们对于恰当地制定指向写作的阅读目标这一艰难任务由畏惧到从容,逐步实现了课题研究之初的目标。同时,还总结了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课如何上好,上得有成效等方面的宝贵经验。提炼出了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
第四、开展教学观摩活动,推进研究深入进行。
有效的研究必然是建立在交流的基础之上的。课堂观摩活动就是课题研究的一条必经之路。课题组的老师们抓住机会,利用学校、区教育局组织开展的各级各类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主动练兵,先后开展以本课题为主题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三次。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训练方式等,以期实现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终极目标。

作者简介:
张莉(1973.8-)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市人。乌鲁木齐市第92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