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2期   作者:肖正颖
[导读]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让学生单纯掌握知识更为关键,
        肖正颖
        安徽省芜湖市湾址区陶辛小学 241100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让学生单纯掌握知识更为关键,学生只有在对语文产生热情之后才能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教师在课堂中实行情境教学法,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将从创设真实情境、美感培养、文化浸染、提升能力这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全面发展
        引言:小学语文是学生推开语文大门见到的第一处风景,也是他们语文兴趣萌芽的关键期。传统教学中学生总是被动者,很难主动地参与课堂,缺乏想象和共情能力,学生很难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事,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做到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说明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陶冶学生的重要性。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中自然而然的感受。真实、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1]情境教学法能够将语文语言中学生难以体会的内容得以展现,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创造力。下文,就着重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运用,谈一谈笔者的见解。
        一、真实情境,再现课堂
        杜威在上世纪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改造”的教育理论,一反之前的赫尔巴特的“旧三中心”,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关注儿童的实际经验,把教材内容同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教材“活”起来。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和学习的工具,必须要在实际的生活情景中才能被良好地掌握,发挥本身的价值,展现其巨大的魅力。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时,应该注重文本情境的真实性,还要有意拉近学生与文本情境二者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熟悉感,让他们觉得自己就在作者旁边,就在文本旁边,产生一种“我”也有话说的感觉。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还不成熟,仍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在课堂上展现直观、真实的情境更有利于他们获得直观的感受,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初入学校大门,处于初步学习和探索语言文字的阶段,注意力还不能够长时间的集中起来。这时教师如果能够依据教学需求,将教学中可以运用到的图片、视频、立体图像等搬进课堂,以真实画面展示情境,这样创设的情境,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有直观的感受。比如我在执教四年级课文《小虾》时,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对本课的主人公感兴趣,我不仅在课件中展示了各种虾的图片,还带来了一只小虾让他们观察,学生的兴趣被这只小虾激发了,整节课热情高涨,学生也从中学会了如何细心观察小动物。这样借助实物,让学生真实感受,拉近了他们与课文的距离,让他们在情境中认识小虾、观察小虾,感受到作者对小虾的真心喜爱之情。学生处于教师创设的实物课堂情境中,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美感培养,加深体会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在几平米的教室里进行的简单教学活动,更高层次上来说它是一门奇特的艺术。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在乎于知识的教授,也交给学生美的感受和体会。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底蕴深厚,浓缩于一个个方块字中,一句句小诗里,一篇篇文章内。

语文课堂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在课堂学习中也要学会感受文字美、意境美,从而达到发现美、创造美的境界。这就需要在创设课堂情境中不仅要体现知识,更要体现美感。这种美绝不是直观肉眼上的视觉效果,而是在教师分析学生的特点后有意识的构建多元化、直观的情境之美,让学生自然而然的生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教授生字“人”时,字虽写法简单,但应用频繁、难写,通过微课讲解“人”字的演变过程以及它的写法,学生们不仅知道了“人”字是如何演变,也知道了“人”字的写法,更懂得了一撇一捺就如我们人的脊梁,要立正,也要舒展。他们写字时握紧笔的右手,微抿的嘴唇显示出他们不仅学会了这个字如何书写正确,更了解了这个字对于自己的含义。
        在语文课堂上,美不仅指外在的形象美,还具有美好和善良之意。在课堂中要创设情境让他们理解心灵美的重要性,这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教授《别饿坏了那匹马》时,我通过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创编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不仅让他们探究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更理解了守书摊的残疾青年的善良、美好和“我”的热爱读书和羞愧之情,这时再让他们说一说生活中他们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做,拉近文本与现实的距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兼顾情境创设的内涵美和语文学习中的文化美,加深他们对于美的感受,增进他们对于美的认识,从而影响他们以后的行为。
        三、文化浸染,情境相牵
        叶圣陶老先生在《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中说:“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人生观的根基”。教学的目标不只在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通过小学语文的学习,在课堂中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也感受了语文的美感,体会到了民族感?、使命感、自豪感。在对祖国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小学语文课堂中如果能经常有老师适当的创设情境,不但能增强教学效果,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诗歌教学中,老师能够有感情的范读,或者播放名家学者的朗诵音频、视频,以音乐为背景,让琅琅的读书声在其中徜徉,让思绪穿越回古代,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解决诗歌教学的重难点。在阅读课文中,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如在执教《穷人》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并有感情地朗读,让他们在读中体会每个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这样就加深了他们对文本思想情感的理解。
        四、情境构建,能力提升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知识。在语文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至关重要。小学生当前处于思维培养的关键阶段,语文能力积累的黄金时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除了教授语言、文字,也要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内化,成为自己语文学习大山当中的一块基石。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用知识,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就应该有意识的去体现这一点。在教授《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时,我不仅让他们学习作者的语言,也要他们把自己小脑袋里的奇特想法用笔描绘出来,希望能够早日造福人类。在教学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构建知识,一点一滴感受语文的魅力。
        情以动生,浸心体验,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设计是基于课堂的需求,教师选择适合的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感受能力、思考能力。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可谈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2]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仔细思考和琢磨具体知识和情境之间的联系,以此为切入点,创设丰富、有趣、真实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此情境中学习、思考,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语文教学也会更加优质和高效。希望在这样的浸染下,学生能推开语文学科的大门,并一直向前,向前……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人民教育,1991(5):27-33。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科学论坛,2004(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