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艳军
湖南省娄底市第八小学 湖南省娄底 417000
摘要:拓展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是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之一,课内阅读为学生提供了方法论的加持,课外阅读则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智力生活的重要手段。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低、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弱,很难完成教师布置的自主阅读任务,因此,本文将从教师利用心理因素入手,开展有效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关键词:心理因素;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小学阶段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学生善于阅读科普读物和古典文学作品能够有效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文化正在以极高的速度发展,所以不可能经常把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和规律写进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当中,因此,阅读文学名著作品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利用课文教学夯实基础,激发学生展开课外阅读的兴趣
(一)完善课内阅读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
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产生课外阅读的学习信心是善用心理因素的具体表现之一。语文教师只有让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课外读物时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和引导者,才能使学生在产生自信的前提下产生阅读的动机[1]。而要想使学生能够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当注意完善课内阅读教学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具备科学、严谨的阅读能力,从而为开展课外阅读学习提供物质基础。
教师在进行课内阅读教学时,要利用课内的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文章题目、阅读文章内容、划分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并注意在培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阅读的能力,从而方便教师运用学生的自信心开展课外阅读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
例如,语文教师在对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第一单元“燕子”进行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概括文章内容梗概,之后,让学生利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划分文章的结构,感知作者在描写燕子的形态、习性、象征意义等内容时抒发的对燕子的喜爱之情。也就是说,教师要利用课上教学的时间使学生学会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此为基础,方便他们从课外阅读中获得更多情感体验和阅读经验。这是利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激发他们内心对语文知识的阅读渴望,从而使他们兴趣盎然、情绪高涨。
(二)注意课内教学的“浅尝辄止”,使学生打开课外阅读的天窗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时,就像是把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之窗微微打开一点,留些东西并不完全讲透。”这样的课内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看到超出教学大纲必修教材界限的可能性,畅游广袤无垠的知识海洋前景会使他们激动起来——这正是促使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动力[2]。
此外,教师在开展课内语文知识教学之前,应当为学生提前布置比较难的语文知识点的相关课外阅读任务,使学生能够提前在较难的知识阅读中获得自我效能感,从而有效激发他们对这部分语文知识的思考和疑问,也就为教师接下来的课内知识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途径和知识问题,使得教师既能够保证学生学习复杂语文知识的兴趣,又能激发保证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问题意识。
例如,语文教师在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第一单元“3 现代诗二首”进行教学之前,要引导学生利用校内图书馆的书籍资源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们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现代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同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选择一首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现代诗,将他们选择的现代诗内容进行课堂展示,以此提高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这样的教学能够充分利用小学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有效提高他们借阅书籍的积极性。
二、构建“三位一体”的课外阅读环境,加强家长对学生的监督
(一)注意和学生家长展开联络,利用课外阅读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小学阶段中的不同学生在智力发展和反应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别,但是,通过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因此,教师应该引导语文成绩不佳的学生对名著读物进行专门考虑过的、有规定的和有组织的阅读,实质上,这也是语文教师在生活实践中对学生开展针对性阅读教学的措施之一。教师在对学生安排课外阅读任务时,要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使学生家长认识到阅读对帮助学生摆脱成绩不良状况的重要意义,从而有效增强家长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督促意识,以此使学生的思想更清楚、智力更积极。
例如,语文教师在对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中第八单元“习作:推荐一本书”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提前布置好课外阅读的要求,根据学生的日常语文成绩状况、阅读能力水平以及写作能力,为他们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读物,使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之下阅读我国的“四大名著”的中小学生导读版本,以此在丰富他们智力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储备量。这一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发挥小学阶段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服从心理”,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
(二)定期开展主题班课,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依赖性比较强,对朋友、同学、教师和父母有比较强的情感依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本班的学习团体的作用,促使班级学生养成良好的集体阅读习惯,使热爱阅读的学生带动其他阅读兴趣不高的同学展开阅读。此外,教师可以适当通过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干扰他们的心理因素提高班级整体阅读质量[3]。
例如,语文教师在对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第二单元“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进行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们利用一周的课下盈余时间借阅《鲁滨逊漂流记》这本名著,并利用一个课时带领学生们展开小组合作讨论,以此激发本班学生的交流欲望和分享欲望,同时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积累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阅读开展“课外优美词句积累比赛”,通过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好胜心提升他们的素材积累能力,为之后的写作教学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这样既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又能有效落实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教学要求。
(三)加强教师干预,增加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语文教师除了要发挥家长、同学的辅助作用以外,还要深刻认识到教师自身对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课上教学的间隙与学生开展深入交流,通过了解学生的个性偏好、阅读习惯为他们推荐适合研读的书目,从而“对症下药”,有效激发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性格上表现出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应当利用小学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因素进行适当感染,充分发展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奇心,再辅以高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和学生家长的监督作用,有效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从而促进他们在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J].黑河教育,2018(12):55-56.
[2]刘海燕.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8(12):39.
[3]於海勤.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8(1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