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维工作计划优化方法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32期   作者:徐可纯
[导读] 现阶段,我国各行各业建设的发展迅速,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现代电网正不断朝着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对变电设备管理维护人员的要求逐渐向运行、维护一体发展。
        徐可纯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熟市供电分公司 , 江苏 常熟 215500
        摘要:现阶段,我国各行各业建设的发展迅速,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现代电网正不断朝着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对变电设备管理维护人员的要求逐渐向运行、维护一体发展。同时,由于电力设备及相关辅助设施愈发先进成熟,电力系统对人员值班的依赖性正逐步下降。少人值守、无人值守的变电运维模式正成为电力企业工作模式的主流。但是,变电运维工作的重要性却丝毫没有降低,电力设备在长期运行中难免会产生各类安全隐患,一旦隐患发展成为故障甚至事故,将可能对电网、人身产生巨大威胁,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更是难以估量。目前变电运维工作遇到的问题集中体现为:一方面运维部门所辖变电站数量增多,新、老变电站在设备型号、原理、性能上不尽相同,客观上导致运行维护工作量增加;另一方面,现有的运维班组配置下,平均于单个变电站的运维人员数量不会增多,甚至在将来还有下降的趋势,因此运维人员紧缺将会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
        关键词:变电运维;工作计划;优化方法
        引言
        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设备呈现类型众多、数量庞大、技术新等特点。电网运行过程中变电站各个元器件随之产生大量数据,数据的多样化考验变电运维人员的处理能力,如何对数据进行存储、挖掘、分析、应用,尽可能发挥变电运维数据的作用,成为新时代下变电运维技术的研究重点和难点。目前,变电运维存在表单多、杂、繁的现状,运维记录大多仍是纸质化形式记录,存在易丢失、查找难、分析慢、离散化等不足,记录分析以人工为主,效率低且主观性强。虽然目前变电站机器人开始推广应用,但机器人的记录数据与其他数据分析割离,而且需要人工核对。大多数情况下,变电设备的缺陷形成是基于隐性马尔科夫模型的缓慢不确定过程,合理利用运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监视、分析,可以尽可能早地发现缺陷,排除故障,避免进一步恶化,危害站内甚至电网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探究迈向智能化时代变电运维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尤为重要,有助于电网持续高效可靠地运行。
        1工作分类
        同根据《变电五项通用管理规定及细则》(简称:《五通》)中的运维管理相关规定,变电站日常巡视维护项目及维护周期包括避雷器动作次数、泄漏电流抄录等33项工作。在运维班组实际工作中,除《五通》规定的运维工作项目外,还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增加工作项目。变电运维工作具备特有的规律性,一是工作具有周期性,不同工作间周期有显著差异。例如,《五通》规定“单个蓄电池电压测量”工作每月进行1次,而“蓄电池内阻测试”工作则每年至少1次;二是某些工作的作业范围相对集中,例如“管束结构变压器冷却器冲洗”工作,其作业地点仅在变压器附近,而“高压带电显示装置检查维护”等工作的作业范围则基本覆盖全站。把握各项变电运维工作的特性是合理进行工作分类的基础。巡视是所有变电运维工作的核心,若能将日常工作项目和巡视“打包”起来,将维护工作计划性地分散到若干次巡视中,可以有效降低单次维护工作的数量进而提升单次作业效率。结合前述的变电运维工作特点,将工作项目作如下分类,周期短且作业范围大的工作为Ⅰ类,此类工作适合与巡视结合开展,在工作计划汇中应当优先安排;周期长且作业范围大的工作为Ⅱ类,可在Ⅰ类工作编排完毕后与剩余可用的巡视结合安排;除Ⅰ、Ⅱ类工作外的其他工作为Ⅲ类,此类工作宜安排在非巡视时间开展。
        2运维大数据类型
        变电站的运维数据由于设备类型多、来源广、数量大、零散化、结构复杂等特点,从而导致目前运维过程中出现数据存储差异化、利用率低、关联性弱等多重困境。基于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思考,本文首先以运维数据的刷新周期作为主分类标准进行运维大数据类型划分,分为固有数据、动态数据和随机数据,再以设备类型、采集方式等进行细分。

1)固有数据包括:设备台账参数、出厂试验报告、说明书等。2)动态数据:①气象数据:温度、湿度、天气状况、风速等。②负荷数据:计量、测量等各类电压电流数据、电能质量数据。③测量和试验记录数据:一次设备试验报告、GIS局放在线监测、高压柜局放数据、油色谱监测、微水、设备介损、主变绕温油温油位、主变分接开关动作次数、油流继电器示数、断路器动作次数、避雷器动作次数和泄漏电流、铁芯及夹件泄漏电流、液压机构打压次数和液压表压力、SF6压力、套管油位、红外测温、设备声音记录、蓄电池电压内阻测量、电压互感器N600接地电流测量和电流互感器二次电压测量等。④遥视图像记录。3)随机数据包括:设备试验和检修记录、开关跳闸记录、保护动作记录、故障录波及测距数据、装置告警信息记录、设备缺陷记录、节假日特殊活动等社会数据。面对如此繁杂的运维数据,单凭人工处理过于单一化,往往难以发现数据间的潜在信息,而大数据技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因此运维大数据融合大数据技术可对变电站设备进行状态监测。不仅可针对单一设备,还可延伸至间隔内、本站内、对侧站、片区电网甚至全网监测,进行结构化存储分析。
        3变电设备运维技术优化建议
        3.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在变电设备的使用环节,为显著提高维修保养及一般管理的效果,电力企业就要制定针对性的工作制度,制定变电设备维修登记制度,根据其实际使用情况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预防发生各部门或人员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把责任落实到人头上。针对变电设备要履行定期保养制度,对相关保养人员进行考核,对操作人员熟练使用变电设备和操作的准确性等进行检查,持续强化对相关人员的变电设备操作技能培训;充分调动维修管理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全面提升变电设备的使用价值。同时,针对变电设备的实际使用频率以及对应的损耗情况也应加强预测处理,随时关注变电设备库存情况,尽量预防因设备损坏彻底而没有后备设备,耽误工作进程;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保证变电设备设施的完好率。因为变电设备本身牵涉到的领域相对广泛,还囊括了诸多先进的科技和技术,而变电设备维修保养与管理本身就属于系统性工程,需要维修人员在掌握专业维修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对变电设备提高维修保养意识,细致了解对应的规章制度,同时把英语学好,准确理解一些进口变电设备的维修保养事项,更好地完成变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和管理。另外,电力企业的仪器工程师也要针对仪器设备加强监督,掌握其使用状况,能够针对变电设备的安全性、工作环境等检测工作做好评估,这样也可满足设备使用安全性的要求。
        3.2规范变电设备报修流程
        在电力企业变电设备的报修流程中应考虑使用信息化系统,促使变电设备报修流程不断趋于规范化。在该信息化系统中,电力企业的每一台变电设备都存在对应的编号,这样就会有对应的身份标识,当有变电设备发生故障,科室人员就能利用故障设备的身份标识进行扫描,获取有关于故障报修的信息,并了解其操作流程。作为报修人员则只需按照对应的操作步骤,就可实现在规定流程下对于保修信息的处理,并且这对于之后维修工作的实施也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
        结语
        以管理手段提高变电运维专业,乃至电力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是企业提质增效的理想途径。过去,对于变电运维工作的编排往往仅依赖于个人经验,故存在各种弊端。本文提出的工作计划优化方法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在变电运维班组推行以来,班组工作计划完成率由不足75%提升至88%左右,对变电运维工作效率提升显著。
        参考文献
        [1]陈奕群.变配电工程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分析[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10.
        [2]郭凯东.变电站电气设备运行及维护措施探析[J].能源与节能,2018,6.
        [3]王东峰,王旖旎,于洁.异步电机分级离散变频软启动器研究[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