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
22062219860301****
摘要:我国建设工程概预算制度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日益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特别是2008年7月9日国家住建部发布第63号公告,颁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并于2008年12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建设工程计价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是一次计价观念、制度、体制、模式和方法的革命。为我国建设工程领域工程造价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它更加有利于工程合同管理与诚信机制的形成,是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和健全工程管理体制的战略性措施。
关键词:建设工程;概预算制度;造价管理
引言
合理、完善的建筑工程造价是项目投资回报和经济效益预测的重要参考指标,同时也是建设单位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以此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然而目前,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影响,建筑行业工程造价预算超支现象非常严重,严重影响了整个工程投资的经济效益。如何在分析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因素及背后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是当前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重点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1我国工程概预算制度的形成
1.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工程定额管理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2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起步和恢复时期。这个时期我国的经济处于起步阶段,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还未开始,基础建设事业也处于起步阶段,与此同时,国营建筑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来,当时少量的基础性恢复建设工程主要由私人承包建设,稍微大一点的建设工程由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承建。这个时候在建设工程中实行的是定额管理。1951年4月,首先开始建设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实行了《国营企业计件工资制度暂行规程》,建筑部门则制定了东北地区统一劳动定额,回头来看发展历史,这一时期的劳动定额法就是我国工程建设计价管理工作的初创阶段。
1.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得以健康发展
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我国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时期,国家推出了一大批建设规模大、投资额度高的代表国家形象的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为了确保高质量完成这些项目,管好用好建设资金、保证建设进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总结以往工程定价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符合我国计划经济需要的工程定额管理和工程概预算制度。当时的国家计委在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于1954年编制了《1954年建筑工程设计预算定额》,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1955年新成立了国家建设委员会,并由其主持编制了《民用建筑设计和预算编制暂行办法》及《工业与民用建筑预算管行细则》,通过这一系列的规章和制度,规定了经过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是确定工程建设费用的唯一依据和原则,明确了基本建设概预算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工程概预算影响因素的分析
2.1概预算体系尚未健全
首先目前相关行业中尚没有形成统一科学的概预算管理体系,尤其是部分新成立的公司、企业由于其预算管理理念淡薄、成本控制意识不足等,导致其对工程概预算所持的态度有待完善和提高。概预算体系的形成需要一系列完善的配套措施,但是反观目前部分工程建设单位,其在实际工程进行过程中,由于缺乏预算-成本-实际支出的偏差调整机制,导致其所进行的概预算方案与实际需求之间相差甚远。其次,目前工程行业中的概预算控制过程尚不清晰,其所用的措施方法也缺乏科学合理性。例如以建筑行业为例,该行业的概预算管理体系应当至少包括成本整体核算、实际成本核算、成本偏差估计、成本调整机制等。但是在实际预算管理过程中,部分建筑企业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反馈机制,导致其根本无法建立起完整的成本预算控制管理框架。
最后,工程概预算研究历经多年,其已经在多个行业、多个领域均已形成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
但是在部分特殊行业内,由于近年来不断出现新的预算管理方向和内容,导致部分企业中此类方向的管理岗位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即部分工作人员没有充分掌握新兴岗位所要求的工程概预算技术。所以,专业性人才匮乏也是相关行业不能够形成完善的概预算管理体系的内在成因之一。
2.2(概)预算编制不完善
在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概)预算分析时,相关造价工作人员往往需要将所有可能影响工程造价(概)预算的因素全部考虑在内,尽量确保(概)预算的全面、科学、合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概)预算编制不完善的情况。一方面,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整个工程施工的程序相当复杂,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和问题,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很容易遗漏相关问题或者个别因素,从而导致整个工程造价预算出现不全面、遗漏的问题。如此一来,其工程造价便会出现(概)预算编制的不完善,便无法保证工程造价管理合理、高效运行。另一方面,即使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到施工现场,通过实地考察将施工规模、施工技术、施工过程等具体的因素都考虑在内,并以此为根据来编制工程(概)预算编制,但仍然会因为项目的特殊性及相关定额的缺失导致(概)预算编制方法和管理机制的不合理,进而出现工程实际投资与前期(概)预算存在较大误差的情况。
2.3建筑工程造价中设计变更
对建筑工程来说,后期工程建设及施工的具体规模、进度和质量都要以前期的设计图纸为参考依据和标准。然而前期的建筑工程设计图纸大多是基于理想状态下画出,但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往往会受到地质、实际标高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前期工程设计与后期工程施工不符的问题。在此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变更设计,通过调整施工内容来确保工程如期进行,如此一来,便会直接影响到前期的工程造价(概)预算。
3建设工程概预算制度的创新发展
3.1健全概预算管理体系
针对工程管理中概预算管理体系不足的情况,工程单位应当从整体角度出发,切实在内部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切实提高概预算的质量和适用性。以下将具体阐述健全工程概预算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第一,工程预算人员应当对具体工程的成本方向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细致地评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工程预算管理基础,进而有利于解决预算控制中最本质的问题。第二,工程预算人员应当对具体的工程业务进行细化,因为现代化工程预算管理理论认为将整体工程进行模块化有利于预算任务的进行。
3.2提升预算编辑人员综合能力,优化队伍管理水平
工程造价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对于整个工程造价准确度存在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造价超(概)预算问题得以合理解决,必须要提升造价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而优化整个队伍的管理水平。为此,需要施工企业在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筛选的过程中详细考核其综合能力,包括全局意识、专业知识水平、技能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等,通过筛选和考核结果精选一支具有高水平、高能力的从业人员队伍。
结语
2008年以来的实践证明,工程建设领域全面推进以清单计价模式报价,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造价改革由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政府定价转向市场经济模式下市场定价的重要标志,是深化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措施,也是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有效推行工程总承包管理和合同管理的重要保证,必将在提高我国工程建设投资效益性和有效利用国家资源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建清.建设工程变更与造价管理探讨[J].科技风,2018(31):120-120.
[2]陈峰.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及控制要点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8(20)87-88.
[3]孟凌文.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9):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