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平面交叉口主要问题与改造思路浅析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2期   作者:阳杰
[导读] 通过对南宁市平面交叉口主要现存问题进行剖析分类,以微改造为主要原则
        阳杰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通过对南宁市平面交叉口主要现存问题进行剖析分类,以微改造为主要原则,以改善节点交通功能,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通行效率与交通安全为目标,提出优化改造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平面交叉口  微改造  交通功能  通行效率  交通安全

一、概述
        平面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相交道路间交通流转换功能,其通行效率和安全对交通系统整体运行状况至关重要[1]。受历史因素限制和设计不合理等因素影响,南宁市部分平面交叉口存在通行能力不足、交通组织模式不合理、缺乏人性化设计等问题,导致高峰时段交通拥堵、交通组织无序、交通安全隐患较大等现象频发,极大影响交通系统通行效率和安全。本文所提“微改造”是指从优化车道或公交站布局、完善交通设施等角度出发,以道路现状红线、工程投资为约束条件,提出路口优化改造方法。
二、路口主要存在问题剖析
        根据南宁市综合交通大调查数据,结合相关主管部门提供的拥堵节点清单、市民反馈意见,通过对主城区现状主要交叉口进行详细的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将现状交叉口主要存在问题归纳为五类:渠化设计不合理、缺乏人性化设计、公交站台设置不合理、缺乏交通组织和管控、交通设施与景观不协调。
2.1渠化设计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进口道未展宽导致车道数不足、车道过宽或过窄、车道功能划分不合理、渐变段设计不合理、非机动车通行/等待空间缺乏或不足等。
        (一)进口道未展宽,通行能力挖掘不足。部分路口进口道未进行展宽设计,进口道车道数与路段一致,造成进口道通行能力与路段不匹配,形成交通瓶颈。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当进口道不作拓宽时,其通行能力不足路段通行能力的一半,适当地增加进口道数和优化车道功能,可提高交叉口进口道的通行能力[2]。因此,随着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交通需求日益增长,建议考虑各类交通流通行需求,对交叉口的通行空间(包括车道数、车道功能与组合、过街斑马线与非机动车道宽度等)作出优化设计。
        (二)进口道车道过宽或过窄。机动车宽度过宽不仅导致土地资源和道路红线资源的浪费、建设成本增加,同时还会引起车辆违章超车或并行现象,影响交通安全和效率。而车道过窄容易造成车辆剐蹭,影响通行舒适性。
        (三)进口道车道功能划分不合理。部分路口设置2条左转车道,但高峰时段左转车流量不大,车道利用效率较低,造成时空资源浪费。而部分路口左转车流量较大,却仅设置1条直左混合车道,导致通行能力不足。
        (四)渐变段设计不合理,缺乏提前过渡和引导,导致行车不畅。交叉口进口道与路段车道间是否合理地衔接与过渡,直接影响到交叉口乃至整条道路交通流的运行状况。部分交叉口渐变段长度不足,地面标线缺乏渐变引导,给驾驶员造成“突变”的心理感受,导致行车不畅。
        (五)非机动车通行/等待空间缺乏或不足,对其他交通主体干扰较大。南宁市混行交通特征明显,高峰时段非机动车流量较大,但部分路口进口道未设置非机动车道,或非机动车道过窄,导致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或渠化岛空间行驶现象频发,进一步加剧与右转机动车和过街行人的交通冲突。
2.2缺乏人性化设计
        主要表现为:(1)交叉口范围过大,缺乏二次过街设施。对于行人过街流量较大的路口,当路口范围较大且无中央驻足区时,若行人一次无法通过交叉口时,只能站在路中高速行驶的机动车交通流之间等待通过,缺乏安全保障。(2)缺乏无障碍设计。部分路口或公交车站缺乏缘石坡道,给推轮椅者或行动不便者造成通行困难。(3)交通标志标线缺失或不连续,难以发挥相应的指示、警告或禁令作用。
2.3公交站台布设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公交站台设置在进口道,且距离停止线较近;(2)公交站台设置在出口道,但距离对向停止线较近。上述两种情况下公交车停靠对社会车辆造成较大干扰,从而影响路口通行效率。
2.4缺乏交通组织和管控
        (一)缺乏渠化岛或导流线。部分路口未设置渠化岛,或者未施划导流线,导致车辆行驶轨迹随意。
        (二)车辆不按地面标线或压线行驶。主要表现为:(1)部分机动车辆不按车道功能行驶,从辅道直接左转或直行;(2)右转车辆跨越非机动车道或前置待行区行驶,非机动车交通存在安全隐患;(3)部分非机动车直接穿越机动车排队区域行驶至停止线前。
        (三)路口交通组织模式与交通需求不匹配。随着周边用地开发逐渐成熟,部分无信号控制路口或右进右出路口交通流量增长,车辆自组织模式导致交通秩序混乱且存在安全隐患,右进右出模式造成车辆绕行距离增加,出行不便。
2.5交通设施与景观设置不协调
        主要表现为:道路绿化空间侵占交通空间、绿化的树冠遮蔽交通标志和信号灯等设施、绿化高度和位置不当影响视距等。如部分路口交通标志被绿化和广告牌遮挡,掉头口出处视距不良,增加驾驶员心理压力,导致舒适性和安全性下降,同时局部路段短距离内设置过多的交通标志,使得驾驶员无法快速识别和提取有用信息。交通设施与景观的不协调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交通通畅性和安全性。
三、优化原则与对策
3.1优化原则
        (一)微改造。针对现存主要问题进行路口交通功能的改善,不涉及征地拆迁,不考虑路面病害处理、人行道更新等。尽可能保留原有路树、路灯、交通标志等,控制工程总投资。
        (二)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沿线及片区居民出行的需求,充分考虑非机动车、行人的通行需求,挖掘路口通行能力,保障慢行交通的通行时空权,并妥善处理与机动车的关系,强调人性化设计理念,渠化交通。
        (三)分离原则。尽量减少不同交通流的干扰,通过交通标志标线引导交通参与者按照车道分离、机非分离(快慢分离)、人车分离的通行方式,各行其道。
        (四)疏导原则。明确不同交通流的行驶轨迹,通过设置导流岛、导流线等措施引导交通流有序通过。
        (五)合理衔接。做好与相邻工程、在建工程、沿线地形等的合理衔接,避免工程浪费。先易后难、滚动推进。
3.2优化对策
        针对路口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优化对策如下:挖掘现有通行能力、加强精细化人性化设计、加强交通管控等。具体对策如下表所示。

四、优化思路与流程
        基于优化原则,提出平面交叉口优化改造的主要思路是:根据路口主要存在问题,从挖掘路口通行能力、加强精细化设计、优化交通设施布局等角度入手,审查交叉口各组成元素(如车道数、公交站等)布局合理性和交通主体运行状况,同时充分考虑改造范围内市政设施迁改成本和难易程度,结合优化对策、规范要求、工程实践、地方管理模式、改造费用、整体效果等制定经济合理的改造方案,并对方案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价。具体流程如下:
        (1)基础资料收集。通过现场踏勘或资料收集,获取地形图、交叉口流量、渠化设计方案、信号配时方案、运行服务水平等基础信息。
        (2)问题剖析与诊断。根据现场观测,对照规范要求,结合主管部门和市民反馈意见,对路口存在问题进行详细剖析和梳理。
        (3)确定改造范围。根据交叉口设计范围示意图,结合问题剖析,确定改造范围。
        (4)方案制定。通过参考相关规范要求和实践经验,结合路口实际情况提出优化改造方案,即通过对上游路段和交叉口进口道、进口道和出口道、出口道和下游路段通行能力的有效匹配设计,以及进、出口道和交叉口内部各类交通流渠化设计,充分挖掘路口空间和时间资源。同时,充分考虑非机动车、行人等慢行主体的通行需求,确保其通行权和交通安全,实现人性化、精细化设计。
        (5)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延误、饱和度、服务水平等指标,作为方案评价的量化依据。
        (6)方案评价和修正。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指标测算和Vissim仿真,对比改造前、后相关指标和交通运行情况的变化评价方案效果,若改造效果不良,则综合考虑对路口交通组织形式及信号配时方案等因素进一步进行优化修正,直到形成最终的优化方案。
    
图1 交叉口设计范围示意图    图2 平面交叉口改造流程示意图
五、小结
        本文通过对南宁市平面交叉口主要存在问题进行分类剖析,以微改造为主要原则,提出相应的改造对策、思路和流程,可为其他同类城市平面交叉口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考虑到路口改造涉及专业和部门较多,建议加强与建设单位、相关主管部门的对接协调,避免重复建设或浪费资源。
六、参考文献
[1]杨晓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1
[2]杨晓光,《交通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