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2月36期   作者:瞿虎 徐华
[导读] 建筑给排水工程是房屋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瞿虎  徐华
        南通市通州区自来水有限公司  江苏南通  226300
        摘要:建筑给排水工程是房屋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实际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当要结合建筑特征以及具体需求等,保证设计与施工环节的科学性。此外,在建筑施工环节中,还需要强化施工技术,保障建设施工材料品质,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给排水工程保质保量完成。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问题
        1建筑给排水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1.1管道渗漏
        在出现给排水管道渗漏问题时,渗出水分腐蚀周边建筑结构,长此以往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同时也影响结构稳定性。在管道渗漏问题较为严重和渗漏量较大时,也影响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管道渗漏问题的主要出现成因如下。(1)使用管件质量较差,存在外头外侧壁厚不均、砂眼等质量缺陷,在后续使用过程中承受过大压力而出现结构破裂问题。同时,部分管件在运输、安装过程中受到外力碰撞导致结构破裂。(2)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如混淆使用管件、管道安装顺序错误、承插接口插入深度不足等,使得管道连接处密封性能较差,形成管道渗漏途径。(3)采取连接工艺与管道材质不匹配。例如,采取氩弧焊工艺对耐热性较差或温度敏感性较强的管件进行焊接处理,导致管件损坏。
        1.2管道堵塞
        在出现管道堵塞质量问题时,会对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造成影响。现阶段,管道堵塞问题主要分为两类,分别为慢性堵塞与异物堵塞。其中慢性堵塞指在给排水管道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内部流体物质逐渐附着在管壁上,与管道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管道壁厚逐渐加大。在管道壁厚超过一定标准时,会出现管道堵塞问题。而异物堵塞指在管道中掉入异物,引发管道堵塞问题。
        管道堵塞问题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1)施工人员未及时对管道内部进行清理,部分杂质遗留在管道内,并在后续管道调试、给排水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管道堵塞问题。(2)施工人员操作错误,在管道内掉入各类异物,如各类小型施工工具。(3)所安装排水管道直径过小,部分杂物无法通过管道,在给排水工程使用期间频繁出现管道堵塞问题。同时,在管道结构布置不合理时,也将提高管道堵塞问题的出现率。(4)杂物未得到及时清除,卡死在管道S弯处,提高管道疏通难度。
        2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1设计因素
        现阶段,部分建筑给排水工程所制定施工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符,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难以取得预期施工效果,有可能出现管道渗漏、给水水质污染等施工问题,具体设计问题有以下方面。(1)设计方案可行性不足,缺乏实施基础条件。例如部分管件安装位置与建筑结构相重合、难以达到管道设计坡度、末端点位不对应等等;(2)设计理念僵化,没有充分发挥各项新技术的应用作用。例如,在某建筑给排水工程中,项目红线区域内分布着排洪渠设施,对这一设施进行改造吹,即可将排水坡度提高0.5%左右、满足排水要求。但由于设计人员理念僵化,仍旧选择采取传统的砖砌井排水方式,给排水系统的排水效果有待提升;(3)设计人员没有从全局统筹角度出发,设计方案存在局限性,与工程使用需求不符。例如所制定管道管径过小,在使用过程中频繁出现管道堵塞问题。
        2.2材料因素
        施工材料是影响给排水系统使用的重要因素,一些工程使用劣质管件,导致配置管件材质与施工工艺不匹配,经过长期使用,管道渗漏问题严重。例如在采取氩弧焊工艺时,需要安装具有良好耐热性能的管道,如钢制管件。在使用各类耐热性较差的管件时,管道在焊接环节易产生各类质量缺陷,如焊接裂纹。此外,在所安装管道的质量不达标时,不但管道会产生老化速度加快现象,实际使用寿命较短。同时,管道受到外力碰撞、施工扰动、或是承受过大水压力时,也会提高管道破裂、扭曲变形等质量问题的出现率。
        2.3施工不规范
        建筑给排水工程具有工艺流程复杂、施工难度大的特征,加之受到人为因素影响,施工人员安装操作随意性较强,部分施工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频繁出现违章操作和错误施工问题。而在工程验收环节,验收人员没有严格遵循相关规范条例,导致验收工作流于表面,无法及时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就无法进行有效处理。


        3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3.1优化设计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常出现各类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施工方案缺乏可行性、工程设计水平有待提升。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工程设计力度,及时组织开展优化设计工作,落实以下控制措施。第一,提前开展工程现场实地考察工作,重点采集建筑结构尺寸、地下情况、空间结构分布情况等信息,在其基础上明确设计思路、准确评估给排水工程使用要求;第二,对各项设计参数进行准确算量,求得参数最优值,合理设置给排水管道管径,可以降低管道堵塞问题出现率;第三,对施工方案及图纸进行审核,论证方案可行性、重点检查图纸是否存在缺项漏项问题、开展图纸碰撞检测。深化设计方案,如调整相邻管道间隔距离、施工孔洞预留位置等等。
        3.2加强材料管控力度
        为保证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达标,消除材料因素对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企业需要加强材料质量管控力度,具体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可选择引入材料招投标机制,对投标方企业资质进行审核,合理选择供应商,签订材料采购合同,在合同中明确标注各类材料的质量、数量要求。在施工中如果出现劣质材料,企业将根据采购合同对供应商进行追责。(2)在入场环节,仔细检查施工材料质量。例如,检查管件外观质量、管径大小、管壁厚度。如管件表面存在生锈现象,要及时对管件进行除锈处理。管件表面存在瑕疵,形成裂纹时,则需要将劣质管件退回更换。并随机抽取材料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施工标准进行对照分析。(3)做好材料现场管理工作,将材料进行分类堆置,并提供较为干燥的贮存环境,避免管件在存放过程中出现受潮锈蚀现象。
        3.3施工质量动态管理
        为提高施工规范性,企业需要及早转变管理理念,实施动态化质量管理模式,具体控制措施如下。(1)组建专职团队,主要负责对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监管,随机检查施工成果质量是否达标,同时检查施工操作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条例。(2)在管道安装等关键环节,监理人员需要在现场进行旁站监理,及时制止错误操作行为、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向施工人员提供技术指导。(3)完善补充质量管理体系,消除人为主观因素对管理水平、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4)开展人员专业培训,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3.4采取防治措施
        为重点预防管道堵塞、管道渗漏等常见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技术人员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准确评估各类质量问题的出现率、掌握问题出现成因,随后针对性采取问题防治措施。例如,针对管道渗漏问题,需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首先,检查管件外观质量,做好管件与各类半成品材料的保护工作,避免管件受到外力碰撞出现结构破裂问题。其次,在管道安装前,对管件质量进行重复检查,向管道灌入水体,观察管道是否存在渗漏现象。第三,做好技术论证,评估管道材料种类与施工工艺匹配度。第四,开展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施工人员掌握各项操作要点、理解施工意图。此外,制定应急预案。例如当出现管道渗漏问题后,技术人员需要快速锁定渗漏点。如渗漏点分布在穿楼地面管道根部,需要沿管道在楼地面凿除适当宽度深度的沟槽,向槽内填充各适量的密封涂料,在楼地面与给排水管道交接处反复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
        3.5做好工程验收工作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完毕后,要及时组织工程验收工作,对施工阶段所采集各类施工信息、工序交接质量检测报告进行汇总整理,综合分析。以此为参考制定工程验收方案,对施工成果质量进行全面性检查。同时,开展给排水系统通水试验,检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渗漏、堵塞等现象。在质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水试验通过后,再将工程交付使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各项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了工程整体施工质量,还对业主的日常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因此,技术人员应认真分析和总结给排水系统问题出现的成因,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消除施工不确定因素,保障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永妮.浅析建筑给排水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设备工程,2018(20):167-168.
        [2]蔡桂萍,曹峰.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趋势[J].建材与装饰,2018(22):29-29.
        [3]贾德祥.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趋势[J].工程技术研究,2018(15):207-208.
        [4] 王曼.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新材料·新装饰,2019,1(3):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