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鑫1 李光晰2
1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30
2上海市交通建设工程管理中心 上海市 200030
摘要:在如今的城市景观建设上,景观元素越来越多元化,公园,广场,绿洲,景观桥,街头绿地等等元素的出现,为城市的美化提供新的面貌,本文以上海科技绿洲四期项目为实例,分析其景观桥的几种形式和做法,具体阐述桥体在有河道相关的景观建设科技园区中的运用,总结景观桥的设计在未来城市建设以及景观营造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景观桥,桥体分类,桥的做法,科技绿洲,发展趋势
一、何为景观桥
我国对桥景观的理解一般反映在“景观”上,即“观”桥与桥上观“景”。桥不是孤立于环境,其景观总是与地景、城市景观相伴,有时其符合景观意义更大。景观桥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可观、可游。即能唤起人们美感的、具有良好视觉效果和审美价值的,与周围环境共同构成景观的桥。它可成为一定环境的主体,也可成为景观环境的载体。
景观桥应具有以下3个特点
(1)符合桥造型美(功能美和形式美)的规律;
(2)遵循桥粱与环境协调的规律,
(3)体现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景观的内涵或具有象征作用。【1】
在一定环境中,景观桥是人与景观环境关系的结合点,桥和环境的适应程度。直接影响景观整体的审美价值。对于景观桥,既要重视桥的环境因素,又要注重桥建筑艺术设计,并要有创新精神,以使桥与其环境共同构成景观。
二、景观桥的应用案例
本文以漕河泾科技绿洲工业园区为案例,来阐述已建成地块(四期)中桥梁设计在整个场地中的运用。项目地处上海徐汇区城市中心,四期和五期、六期一并规划并且分期建设,目前四期(以下简称本项目)已经竣工交付使用,五六期在建设中。规划如下图:
整体设计上,充分尊重建筑与景观的结合,将水系和道路、桥体的交错排列形成同心系统,建筑如珠串排布穿插在水域之中,形成外环、内环与中心水系的几条景观带,打造出“在水一方”的视觉美感,同时营造出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改善城市中心的绿地小环境,体现城市“肺”和“肾”的功能。
详细方案总平面图:
2.1、景观桥体分类
本项目位于整个地块的东北角,道路分布横跨外环水系,河道穿插在建筑之间,通过联通桥来引导交通流线,行成区块内的系统连接。其中主要涉及有三种桥体:木栈道,梁式桥和涵洞式过路桥。位置如下图所示:
2.1.1木栈道
栈道,曾是人们为了在深山峡谷通行道路,且平坦无阻,便在河水隔绝的悬崖绝壁上用器物开凿一些棱形的孔穴,孔穴内插上石桩或木桩。上面横铺木板或石板,可以行人和通车,这就叫栈道。现今的栈道多为景观水系之上的游步道。
本项目的木栈道即作为连接河岸两边的自由步道,随着水系的曲线变化而变化,宽窄不一,似一条飘带一样漂浮在水面之上,既满足人的通行功能又兼备观赏驻足需求。
在材料选择上:我们进行了比选和实验,在防腐木、竹木和塑木做了市场调研(详见图表),最后选择了实心塑木做为木平台以及木扶手的材料,桥体立面用白色镀锌钢板封边,栏杆选用防水的白色镀锌钢管,交错造型,隐隐约约密而不透,整条木栈道与建筑楼体的颜色交相呼应。

木栈道的基础:采用的是国内比较稳定的钢筋混凝土基础,由于整个四期的河道坐落在地库顶板之上,为防止二次施工导致的河道或地库顶板漏水,将栈道结构桩与河道顶板一体化浇筑,省去二次扎筋的麻烦。结构设计上为了达到景观的美观性,尽量减少结构柱的数量,除宽度>5米以上的桥板设2-3根柱体外,均采用中心独立基础柱结构,柱宽控制在400mm,减少臃肿感。
木栈道的排水:木平台本身有缝隙,面层排水到结构板,结构板向中间放坡,在板中间开直接为100mm的排水洞,从而达到整个桥面的排水通畅。
2.1.2 梁式桥
梁式桥是实用、经济、简洁、纯朴的桥型,具有很强的沿水平方向伸展的力动感和穿越感。
本项目中梁式桥分布在商业建筑群,人群密集区,同时兼备消防通道的功能。此种桥体对硬度要求较高,设计上保留了与上层屋顶空间对应的手法,设立了一条主连接桥可通车,两条人行桥,直线设计,简洁明快,从屋顶上看不到多余的道路,完全阴影重合。
在材料的上,桥面装饰选择了石材,硬度高,排水性好,另外为了延续河岸两端的铺装饰面,石材铺法不变,保持统一性,弱化桥体的突兀感。石材端头依然选择白色镀锌钢板包边,保证结构层不外露。栏杆选用两种形式,人行桥栏杆因为与两边的木栈道衔接,因此钢管栏杆延续过来,形式统一,中间的过车桥则选择的玻璃栏杆装饰,与屋顶花园的栏杆保持一致。
石桥的基础,同样选用钢筋混凝土梁板与基柱结构,此处桥体虽坐落在地库顶板之上,但柱基结构是直接与地库顶板连接,脱离河道的结构,增加了桥体的稳定性。
石桥的排水,相对简单,桥体连接两岸道路,排水由桥中心向两岸放坡,系数1.5%,端头用线沟收掉。
2.1.3涵洞式过路桥
涵洞式过路桥位于地块与地块衔接的位置,主要分布在车行交通主干道上,其涵洞功能为河道的连通管,跨河道的车行桥,是整个园区道路的重要组成元素,所以也叫道桥。详附图:道桥立面
在材料的选择上,主要是沥青路面和石材,道桥还设立了人行的部分,进行了人车分流。栏杆的选择依然是白色镀锌钢格栅,保证整个园区的统一性,桥体侧面进行了简单的装饰,延续河岸两侧外露部分的文化石,桥体也用青黑色的文化石进行装饰。
道桥基础,硬度要求满足市政行车的指标,涵洞为预制4米宽洞,与河道底部做套嵌衔接,设河堰围挡,防止漏水,混凝土防水等级采用P8。
道桥的排水比较简单,一般分布在道路放坡较大处,因此靠道路放坡排水即可。
以上,是应用在漕河泾科技绿洲四期三种桥体,从设计到落地,经过不断的打磨与实验,为了达到与建筑的整体协调性,景观的趣味性,改过样式,换过材料,调过颜色,甚至栈道的曲线都是经过与岸线的种种比对,与水岸的互动性,驻足停留时间,以及观赏角度的修整,才呈现了现在的最终效果。当然还有五期六期,尚在建设中,还有更多的桥体样式即将展现。
2.2景观桥与环境的关系
2.2.1增加观景驻足点
从科技园区项目上来讲,桥的存在是增添了景观的观赏视角,“对岸景”,“纵观景”,都是做为绿洲园区有别于其他科技园区的视觉亮点。
2.2.2延续绿洲景观结构
在有地库存在的水系道路上,桥体与水系之间往往是结构一体化,桥体与建筑空间一体化,它既可单独存在于景观之中,也可以作为整体结构的一个部分,是绿洲景观构成的延续。
2.2.3绿洲的景观符号
科技绿洲的必要组成元素,建筑,植物,道路,水系,是一个闭环的系统。桥体则成为地块与地块,河道与地块,以及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联系,是作为科技绿洲的重要景观符号。
三、景观桥的可持续发展
桥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其造型也是要遵循城市景观的控制原则。桥常常是进入某一区域的必经之路,它和城市特定的地形、绿化、水系组成丰富的天际线。(如附图)城市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桥作为城市的视觉形态,必然反映出这一动态发展的特征,因此对于城市景观的更新与发展,必须从城市景观的整体性出发,进行控制和引导,保持城市视觉形象的连续性和合理性,真正体现城市应有的价值观,有效的延伸城市的景观构成。【2】

结束语
城市绿洲项目是当下比较火热的引水进城的一种景观营造,它充当城市的肾,用以缓解城市排水压力以及增加蓄洪能力,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那么桥体则是水系营造的最佳组合,有水有桥,可观赏可亵玩,也是承上启下的连接纽带。相信在未来的景观桥设计上,会有更多更炫目的样式呈现。
参考文献
[1]靳琛.城市景观桥与其周边环境关系研究
[2]任丽莎.城市景观人行桥的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