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1月32期   作者:廖锦勋 朱浩鹏
[导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及基建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各方面均得到快速增长。
        廖锦勋  朱浩鹏
        东莞龙光锦瑞房地产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市  523850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及基建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各方面均得到快速增长。土木工程作为建筑行业的主要内容之一,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综合实力发展的主要力量。日常生活中,土木建设随处可见,随着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安全管理作为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内容,为建筑项目提供了安全保障基础,本文就土木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模式创新进行探究,根据建筑行业现场管理及施工情况普遍性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法,希望对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有所帮助[1]。
        关键词:土木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引言: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土木工程建设的专业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大量的建设企业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同时,也暴露出更多的安全质量问题。很多项目急功近利,忽略安全管理内容,施工人员没有安全意识,缺乏合理有效的安全设计等问题,导致项目始终存在安全隐患,甚至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针对多类安全事故问题,提高施工单位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将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进行体系性的调整及改善,取得施工安全、进度、质量达到一个动态平衡,保证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的基础上提高项目质量和效率。
        一、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涵义
        土木工程安全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参与了工程施工的每一环节。主要管理内容包括:施工者安全、施工设施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对原料、人员、设施采取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土木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2]。
        二、现阶段我国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的状态
        在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后,我国的基础建设得到大力推进,同时暴露了部分项目的安全管理漏洞,为加强基础建设的安全保障,合理规避安全事故发生,政府提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无价,安全第一的思想”,努力建立建设施工的安全环境。结合实际数据发现,随着政府相关安全生产措施的出台,安全事故明显下降,但是仍然不能忽略。
        三、国内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安全生产意识有待强化。土木工程施工建设具有高风险、高强度的特点,很多项目的开展都需要施工者和施工设施协作完成,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及施工员的专业技能对工程的质量存在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很多施工企业将资金和精力放在施工者的专业技术培训和工程质量控价等方面,安全意识淡薄,很多施工企业如果没有发生安全事故根本无法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只靠单一的口头提示、宣传标语无法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存在施工作业的安全风险,严重的将会发生难以承受的工程事故。
        (二)、现场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组织管理体系未能得到优化。就目前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多数的土木工程施工人员来自农村,他们不具备系统化、综合化的专业能力,安全意识薄弱,只凭借熟练度和施工经验进行工作,很容易留下安全隐患。除此之外,有部分安全管理者只进行表面检查,无法有效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也很难起到安全监察的作用[3]。
        (三)、工程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现阶段,部分土木工程施工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管理模式,没有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施工单位在成本预算及现场安全管理这两方面存在冲突,往往在安全管理投入方面上进行压榨,导致安全基础设备缺失,未能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工程事故的发生概率无法有效降低。还有部分施工企业为了压缩工期,没有真正落实安全管理工作,一旦发生事故,影响恶劣。由此可见,一个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不具备规范化的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奖罚机制,很难调动施工者的生产主动性,没有切实考虑施工者的人身安全,也就无法有效提高各岗位的责任感。


        (四)、工程安全监管力度不够。施工安全管理内容包括建立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严格的安全监管机构。但是,很多施工企业往往忽略安全监管的重要性,认为没有必要浪费资金建立监管机构,对已经存在的安全管理制度也没有得到落实,起不到安全监管的效果 [4]。
        (五)、施工人员流动性大,不易管理。土木工程施工建设往往因为单元多、分工杂的特点,所以不同的单元项目由不同的施工队伍跟进,施工队伍流动性大,当这个单元项目完工,下一个施工队伍接替,这个流动状态为安全管理带来很大阻碍。由于大多施工人员都是临时工,没有经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也不具备规范的安全知识操作,管理起来难度高,无法提高工程建设施工效率。
        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内容
        (一)、提高现场管理者、施工人员的安全认知和专业技能。现场一线的管理及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如何改善企业岗位普遍存在的安全意识薄弱问题,总结了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工程管理者应加强包括自身在内的企业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做到“生命至上,安全第一”。2)要求施工人员熟悉建设施工流程,做到充分准备,全面分析,提高工作效率。3)定期总结工作情况,学习专业技能,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施工人员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可以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作为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基础内容之一,施工企业和管理者必须提高重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两个方面:1)建立健全建设项目管理制度,保障各部门有效配合,分工明确,相互监督,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2)建立严格的奖罚考核机制。对于出现工作失误的员工进行严格教育或处罚措施,对于工作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表彰,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能动性和安全生产自主性,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三)、加强监管力度,明确岗位职责。施工单位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框架,同时进一步落实监督巡查反馈动作,整合施工质量管控。具体步骤分为两个方面进行:1)建立健全工程施工监管机构,加大整控力度,明确落实岗位职责。施工企业的监管机构主要工作内容是保证施工人员都有所作为,给予正确指导工作方向并向领导提交工作报告。除此之外,因为施工建设部门较多,所以需要分工明确,确保各环节部门的监管连续性,才能做到有效监管,提高工作质量。2)严格审核施工企业资质,对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设备属性不达标的施工企业不予放行,从源头杜绝具有安全隐患的施工企业。保障施工建设质量的同时也可以达到安全管理标准。
        (四)、加强施工环境的安全管理。土木工程建设施工需要用到大量的生产原料、设施设备,而采购的标准规则除了达到质量和性能上的要求,还应该保证所提供施工物质的安全性、稳定性。同时,还要确保施工人员具有专业技术证件,保障建设工程可以顺利开展。列如,建设施工场地都需要电力支持,如何维护电力安全,首先,要做到选择合理的电力导线等设备,其次,科学布设线路,确保其绝缘性和防水性,布设的位置最好选择在墙壁边缘等地,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语。
        总结: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作为整个工程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其安全管理模式的有效完善和创新,可以提升工程建设质量效率,减少施工建设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利益等方面,对建筑行业而言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土木工程施工存在的安全弊端,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和创新安全管理模式,落实相关培训制度并加强员工的专业技能,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加强施工环境安全管理,设立严格的奖罚机制和监管部门,希望对土木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环节有所帮助[5]。
【参考文献】
[1].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中的责任[J]. 中国招标,2019,12:37-38.
[2]唐源,张飞涟,曾雄. 我国土木工程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现状分析[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7-19.
[3]郭凯,郭春华. 关于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探讨[J]. 消防界(电子版),2018,22:39.
[4]汪亮婷,陈礼鹏.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与经济分析[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9,03:58.
[5]何欢. 工程安全谁之责?(二)——会展行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法律问题分析[J]. 中国会展,2018,21:112-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