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3期   作者:张泽哲
[导读] 建筑工程施工下经常会存在一些不良地质现象,采用桩基础施工能够切实提高基础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张泽哲
        长春黄金设计院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下经常会存在一些不良地质现象,采用桩基础施工能够切实提高基础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文章通过对桩基础施工技术类型进行分析,探讨建筑工程施工下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基础施工
        引言
        在建筑工程建设施工过程当中,桩基础是其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作为建筑工程技术施工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一种由桩顶以及承桩共同组成的组合型建筑结构工程,其本身具备相对较强的竖向承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建筑物抵御外界的荷载,除此之外,还能够将建筑的竖向荷载转移至周边的地面,以此来确保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避免建筑物出现倾斜甚至坍塌。由于不同的地区在地质环境上面存在差异,因此不同建筑工程所适用的桩基础同样存在一定的差异。
        1桩基础作用
        建筑物是城市的地标,是百年大计,要全面控制好整体质量,就需要重视基础建设,作为建筑物的基础性建设,桩基础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桩基础主要承载了建筑竖向荷载力,使建筑物能够稳定。对建筑物进行施工过程中,已经普遍使用了桩基础工程,提高了建筑的承载能力,之所以得到普遍应用,就是具备自身良好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桩基坚固的持力层具备稳定良好的承载力,竖向桩刚度、强度非常大,整体性能非常稳定,与其他基础相比,其稳定性更好。桩基础技术在建设实施过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对建筑物竖向荷载做好综合性的转移,通过对承载力的转移,保证了建设的安全,承载力是建筑物的主要压力,只有通过转移,才能使桩基础周围土层减少压力,避免出现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实现了建筑物的稳定目标,如果因自然灾害产生土层沉降,那么,建筑物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或倾斜,对建筑物安全产生影响,通过有效的转移压力,提升建筑物的持久性,保持了力矩荷载和水平荷载能力,这样,建筑物整体抗震性能就会增强。
        2我国主要使用的桩基础施工技术类型
        2.1人工挖桩施工技术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将钻挖机和人工施工作业相结合进行桩基施工,不但能充分利用机械设备,还可以确保开挖深度符合要求,从而使桩基嵌入深度更加精确。同时,在桩孔调整中不需要使用泥浆,因此,施工过程不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太大的影响,有一定的环保性。应用这一技术时,对选择的钻孔设备有较高的要求,需要钻孔设备通过压力分层锚使螺栓均匀平稳地受力,以达到分散施工压力的结果,使钻孔工作效率更高,并且具有保护孔壁的作用,最终达到低成本、提高高效率的目标。
        2.2灌注桩
        灌注樁施工需要基于预置桩基础孔洞展开,即在预设地桩基础孔洞中进行混凝土浇注,以此形成建设的桩基础。施工实践中通常是以施工现场状况和设计标准为依据,通过作业成孔和沉管成孔来构筑桩孔,并在桩孔中放入预制钢筋笼,随之向钢筋笼浇注混凝土,混凝土凝结后,灌注桩施工即告完成。成孔阶段如果出现地下水将对桩基础施工构建不利影响,所以必需采用合理措施迅速排出地下水,确保桩基础施工质量满足建筑的整体需要,如期完成桩基础施工。沉管成孔主要是指通过冲击法和振动法来构筑桩孔,这种方法的最大缺陷是施工噪音过大,极易出现噪音污染情况,易对附近居住居民、公众产生影响,因此如果采用沉管成孔技术,必需有配套的噪音消除策略,只有如此才不会受到公众投诉及主管单位处罚。
        2.3预制桩
        预制桩,指的是首先按照深度的要求预制直径为150mm~300mm的钢管桩或者混凝土桩,把打桩机就位后,进行吊装钢丝绳的挂设,随后开始吊装。在此过程当中需要针对桩尖稳桩开展双向校正,之后需要使用冷击锤进行二次或者三次击打,并且针对桩垂直度进行复查之后,才能够正式进行入桩,在此过程当中需要针对贯入度进行记录。预制桩比较适合黏性土、淤泥土以及人工填土等类型的建筑工程桩基础。


        3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3.1建筑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
        桩基础技术在施工现场的土质状况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对建设现场进行全面仔细的勘察,对建设现场的具体位置和周围的环境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掌握工程施工现场的相关地形地势和地质等实际情况,结合施工现场的所有因素进行设计的工作,充分发挥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工程施工之前不仅仅要对现场进行全面的勘测,还要对施工的机器进行调试,对使用机械设备的相关性能进行测试,保证机械设备在实际工作中性能的正常使用,符合施工时对设备的需要。施工人员要根据桩基础技术施工的设计需求,对具体的地基进行全面的处理,为施工人员发挥桩基础技术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3.2合理编制桩基施工方案
        为了保证桩基全面实施,合理推进,则需要根据现场情况相关的数据,做好计划编制工作,以此为施工提供良好的参照。桩基施工方案要保证合理,编制科学,根据详细的数据,保证桩基施工技术的全面实施与应用。桩基施工方案的制定需要严密,通过对施工现场勘查,提取相关数据参数,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拟定桩基施工方案,同时,要以现场为基础,提出技术方案、设备方案等,为各流程操作提供良好的指导。
        3.3桩位复核
        在桩基础技术施工中,桩位偏差也是经常出现的问题类型,需要能够及时通过桩位对存在的偏差情况进行分析,以此对具有完善、科学特点的纠偏方案制定应用。在桩位符合当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开展复核工作,避免因施工规范性不足对后期施工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部分土质存在不足的桩基础来说,需要能够将其作为重点进行复核,避免因土质因素导致偏差问题的发生,以此有效控制桩基础质量。在桩位复核工作进行中,也需要做好专业设备的使用,做好设备校验,保证测量工作的精确性能够满足要求。
        3.4灌注混凝土
        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从漏斗口边侧将混凝土灌入导管内,不可一次放满。拔管时,要准确测量和计算导管埋深后方可拔管。导管埋深不得大于6m,且不得小于2m。混凝土面快到钢筋笼下端时,为防止钢筋笼上浮,当混凝土面接近和初入钢筋笼时,应保持较大的导管埋深,放慢浇筑速度,当混凝土面进入钢筋笼后,应适当提升导管,减小埋深(不得少于2.0m),以增加钢筋笼在导管底口下的埋置深度。混凝土浇筑到和距桩顶距5m时,可以不再提升导管,待混凝土浇筑到设计标高后一次性拔出。混凝土浇筑至桩顶时,应保证浇筑的桩顶表高高于设计标高0.8m,以确保凿除桩顶伏浆后的混凝土桩身设计强度符合要求[。最后一次拔管时,需要确保导管缓慢拔出,以此防止孔内上部的泥浆被压入桩中。
        3.5建筑桩基施工注意事项
        为了全面提高施工整体效率,保证质量,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几个问题。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要做好严格的保护,保护至少达30mm厚度才能起到支护作用,合理计算好抗弯强度,一般情况下,提升至35mm值为最好状态,实施浇筑水下混凝土,则更要提高参数,最少达50mm以上,才能提高稳定性,弯钩设置要合理,保证位置结构的合理性,主筋端部部位能够提高钢筋管和导管强度。焊接环或螺旋箍筋是主要的箍筋,最少直径6mm,保证200mm~300mm距离,钢筋笼大于4m长度,间隔2m左右,主盘设箍筋。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基础施工中,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人员需要加强对桩基础施工质量的重视,对土建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做好深入研究和分析。在应用过程中,应结合实际地质情况,优化桩基施工方案,并强化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科学选择桩基础施工类型,并严格按照施工作业流程进行现场作业。
        参考文献
        [1]苏利全,高辉.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解析[J].建材与装饰,2018(005):41.
        [2]李长河.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与装饰,2020(007):166.
        [3]王晓海.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解析[J].四川水泥,2020(01):2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