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3期   作者:程龙
[导读]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大优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为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性
        程龙
        安徽中谋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大优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为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性,混凝土基座需要具有较强的承载力,这样才能有效承担高层建筑的重量。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出现裂痕。虽然每次出现的裂痕都不大,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一定会给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带来极大的影响,从而使整个高层建筑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确保大体积结构不出现裂痕,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该结构的优势,是当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土工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特点及其施工要点
        混凝土结构类型多样,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是其中的一种。从该结构的名称上可以看出,该结构的特点在于体积比较大,正是因为该混凝土结构体积较大,所以温度、水汽等难以有效穿透该结构的内部空间。当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过高,出现水汽蒸发现象,但是由于水汽无法快速穿透混凝土结构而蒸发到空气中,导致混凝土内部始终都处于较高的温度中。如果这时外部环境气温过低,那么该混凝土结构就会处于比较大的温差中,这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较为严重的破坏,导致裂痕的出现。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要求与标准进行规范施工。另外,对该结构的维护保养工作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花费更多的精力,只要做到以上两点,可以很好的避免由于温差造成的结构裂痕。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时,需要确保该结构的完整性,避免该结构局部出现细小的缝隙,而导致后期出现较大的裂痕,该结构保养维护的关键点在于确保内外温度的一致性。为达到以上两点要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不能分次进行,需要一次性完成,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各种因素对该结构的影响,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因此,完成这一环节,需要施工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与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
        2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设计方案或施工操作不当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结构特殊而容易造成应力集中的位置,例如转角部位或者截面突变的位置,常会存在设计缺陷,或者在对外约束形式处理不恰当,针对这些问题,相关设计人员在这些特殊的位置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应投入更多注意力。另一问题则为由于混凝土的配比设计不合理,常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效果与预想方案中的形状差异较大,或者抗拉强度较低的问题。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养护技术不成熟,对检测养护方面重视力度不足等问题往往也会造成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
        2.2水泥中水分蒸发化热的影响
        根据混凝土冷凝的物理原理和混凝土化学成分原理,凝固过程中的水化过程由于其产生大量的水化热,该部分水化热量是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不断变化并且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并且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体积较大,热量难以透过厚厚的混凝土层而散发,则会导致建筑结构中心温度高,而表面温度较低的状况。根据力学和热学的相关原理,若温度差为内高外低的状况则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内部产生压应力,最终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的形状与预设方案有所出入,并且容易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2.3混凝土收缩变形产生影响
        混凝土的硬化过程常常会伴随着一定的体积收缩,而这一收缩过程则会使其内部产生一定的收缩应力。根据物理力学定理可知,当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小于收缩应力时,则会使混凝土结构中产生收缩裂缝。根据相关经验以及知识原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主要存在五种收缩变形问题,即凝缩变形、干燥收缩变形、冷收缩变形、自身收缩变形与碳化收缩变形。
        2.4约束条件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影响
        约束作用常会对混凝土的硬化变形过程产生影响,混凝土受到阻碍其变形二产生相应的拉应力。

根据相关原理,我们可知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影响的约束作用分为外约束与内约束,内约束指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收缩温度与非均匀分布,这一约束的产生原理为混凝土结构中各质点不能够均匀受力变形。外因素指结构的边界条件。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3.1合理配置混凝土
        在完成原料选择之后,要求施工人员根据施工需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制方法,首先要求施工人员对原材料的特性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工程量的实际需求,科学配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利用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按照。工艺要求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水量,以及对外加剂的合理使用。
        3.2合理运输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搅拌设备的参数进行确定和调整,通过加水试运行,保证内部足够湿润,进而根据配合比添加原材料,在搅拌过程中搅拌时间的控制十分关键,只有保证搅拌均匀后才可进行运输,大体积混凝土的运输环节同样重要,需要操作人员在科学配置和领土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浇筑到相关模型当中,运输环节将对混凝土的基本性质产生一定影响,所以要求运输人员合理对运输的过程加以重视,避免存在漏浆的情况,同时需要减少运输的频率和时间,不仅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同时也可以节约运输成本。期间还需要进行覆盖处理,保证运输的期间坍塌度、和易性达到技术标准。
        3.3做好混凝土的振捣工作
        为了提升混凝土自身的密实性要利用振捣棒均匀振捣,在大体积的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需要利用插入式振捣器,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直接插入到混凝土中,通过垂直插入的方法,保证插入的位置均匀,这样可以避免在振捣的过程中出现死角。在使用振捣器的过程中还要对插入的速度进行合理控制,根据“快插慢拉”的方式,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要保证插入的深度达到50厘米,不过也要避免触碰到模板,这样会损坏混凝土结构,施工人员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
        3.4做好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混凝土浇筑环节,要求混凝土温度至少达到5℃,浇筑期间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相应的方法浇筑避免出现施工缝,以此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稳定性。浇筑环节一般浇筑的厚度为400厘米,层面的间隔不可过大,如果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导致混凝土层间间隔过大,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在混凝土的浇筑环节要求操作人员在浇筑之前分析相关数据,对浇筑点进行测量。并且要彻底清理模板,以此保证浇筑面的洁净和完整,之后在浇筑环节需要对钢筋预埋件的情况加以分析,如果出现位移或者变形等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及时处理,保证模板之间的紧密性,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分层方法,也会采用推移式浇筑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和缺陷需要操作人员根据工作情况合理选择,浇筑的另一个要点在于保证浇筑的连续性。
        结束语:在我国建筑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各种新型建设材料凭借其成效优良、性价比高等优势,在实际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应用愈发广泛,其中,大体积混凝土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应用最为普遍。因此,为确保建筑工程最终建设质量,所有建设流程都应编制行之有效的规划,同时为后续的流程进行统筹设计,以此对大体积混凝土整体温度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刘少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4):500.
        [2]李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9):3092.
        [3]王婧,赵志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9):608.
        [4]姜自艳.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9,17(8):281–282.
        [5]章一夫,刘芳.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9(24):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