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杭州宇振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115
摘 要:建筑工程质量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息息相关的,而通过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开展,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建筑工程检测主要技术发展特点展开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检测技术;发展特点
引 言:
各种类型的建筑工程在竣工之后,都需要通过工程检测技术的使用下,来实现对于工程质量的有效评估,以保证其物理性能与相关标准相符合,并且针对相关的数据信息展开全面的分析,进而有效地对建筑结构的实际变化情况进行判断。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乎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当建筑工程完工之后,必须要开展工程检测工作。
1.建筑工程检测主要技术的发展特点
建筑工程检测中的主要技术在实际发展的进程中,是具有众多特点的,⑴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在建筑工程领域的起步时间是比较晚的,为了保证建筑质量评定的有效性,我国以立法的方式进行了相关质量评定规定的制定。⑵建筑工程检测工作在实际开展中,应较为广泛的对先进的技术方法进行应用,主要包括破损检测技术、微破损检测技术以及非破损检测技术等等。其中破损检测技术与微破碎检测技术在实际使用中,都会对建筑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性,而非破损检测技术的使用是不会产生任何破坏性的,而在实际使用中也极为简单与便捷。
2.建筑工程检测主要技术在实际发展中的不足之处
我国当前阶段的建筑工程检测技术在发展迅速上是非常快的,但是依然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法律保障不完善:这一点尤其是在一些检测领域、实施规范等方面体现的极为显著,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尤其是在检测结果以及相关的判定中,所必须的理论性支持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同时使得相应的检测参数结果也难以进行确定,使得工程检测处理工作在规范性方面难以得到保证。⑵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尤其是在针对设备、人员以及技术等方面的管理标准,统一性存在的不足要更为显著,而且很多设备都存在难以达到合格标准的问题。
3.在工程检测实例中对于主要技术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
3.1案例分析
以某办公楼的工程建设为例,该办公楼的建筑结构为错层式的砖混结构,一共有6层,建筑的东西长度为56.55m,其南北的长度则为18.16m,每一层的层高约为2.70m,而建筑的基底标高约为-2.60m,设定地的基承载力为160kPa左右。该工程在抗震设防方面完全符合8度抗震设防要求,每一层都需要设置相应的圈梁,外墙设置四角步,在内外墙交界的位置以及纵横墙交接的位置都设置了构造柱,而同圈梁之间需要相交,该办公楼在具体实施建设中,一般使用的施工材料有C20的混凝土、水泥砂浆还有混合砂浆。
3.2回弹法检测技术的使用特点
回弹法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使用中,可使得该建筑在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150规范方面得到满足,该建筑共具备10个检测区域,需要将这些监测区域在待检测结构构件上进行设置,相关大小均设置成为 0.04m2。
在具体实施检测之前,需要在每一个检测区域内都测取16个相应的回弹值,进而获得出相应的碳化深度值。分别将其中3个最大值及3个最小值进行消除,并将其余的10个回弹值进行平均,并将回弹值的平均值与碳化深度值作为强度换算值的重要依据,并且在选定构件强度推定值的时候以其中的最小值为准。每一个测量区域都需要设置12点弹击点,而且每一个测点都可以事先连续弹击3次~4次,并详细的将最后一次回弹值进行记录。
3.3红外热像技术的使用特点
红外检测技术在实际使用中,主要是通过对红外辐射的利用下,实现对建筑工程进行检测的,属于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该项技术的实现主要是利用了处于绝对零度环境下的物质会发生分子运动的重要原理,针对运动过程展开分析的时候则会辐射出相应的红外线,当物质的内部存在缺陷问题的时候,那么在其表征方面则将会使得热传导产生变化,进而使得物质表面的温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性,进而实现对物质缺陷位置的有效明确。
3.4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使用特点
在当前阶段的建筑工程领域中,对于无损检测技术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比如超声无损技术这种无损检测技术。主要在岩石抗压强度监测方面较为常见,进而有效的评估岩石的实际性质。该技术的实现主要对超声波在实际传输时,所需要遵循波的传播规律的原理进行了利用,在对路面具体实施检测的过程中,首先就需要将相关的超声波进行发射,使其传输到相应的材料介质之中,并对其所具备的反射波与相关技术的充分利用来进行辅助,进而有效地针对路面情况实施判断。
3.5频谱分析检测技术的使用特点
频谱分析检测技术在实际使用中,需要与建筑工程的不同介质在传播表面波频率的差异性相结合。将一个相应的垂直力在路面上进行作用,以保证形成的振源为一个,并将这个震源作为中心顺沿于地表深度向四周进行扩散,针对力锤的重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能够获得更多类型的频率成分及其瑞雷面波信号,并在各个检测区域进行传感器的安放,进而实现对波传播频率的检测。
3.6雷达检测技术的使用特点
雷达检测技术在当前阶段属于一项新型的建筑工程检测技术,主要利用的原理是在对高频电磁波的利用下,实现对地下结构体展开相应的探测工作,这项技术在路面质量的监测工作、地下管线检测工作以及岩溶地质勘探工作等领域是较为适用的,其具有极强的穿跳投能力,并且能够实现在混凝土的脱粘环节与裂缝分层等方面的无接触检测,同时还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使得这项技术在当前阶段的建筑工程中应用极为广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阶段如果继续使用传统检测技术,是无法使建筑工程检测要求获得满足的,而无损检测技术势必会成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这项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进行使用,能够使建筑结构最大程度的保证完整性。同时,在实际开展检测工作之前,应该与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保证选择的检测技术具有合理性,进而实现检测准确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廖华忠.建筑工程检测主要技术发展特点探索[J].绿色环保建材,2020(12):150-151.
[2]康超,尚军伟.建筑工程检测主要技术发展特点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34):47-48.
[3]罗铭芬.建筑工程检测主要技术发展特点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