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老城区城市更新设计研究 ——以维西县老城区农贸市场规划设计为例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3期   作者:胡志杰
[导读] 维西县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隅、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南端,
        胡志杰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   昆明市   650228

        摘要:维西县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隅、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南端,东与香格里拉市隔江相望,东南与丽江市玉龙县接壤,南与怒江兰坪县相连,西与怒江州贡山县、福贡县为邻,北与德钦县衔接。维西资源富集,素有“横断山脉中的绿宝石”的美称,被誉为“兰花之乡”、“药材之乡”、“天然杜鹃花园”和“滇金丝猴的大乐园”。由于历史原因维西县农贸交易市场整体状况较差,条件相对简陋,全县农贸交易场所为大棚或露天地摊形式。维西县老城区因场地及历史等条件限制目前无固定农贸市场,农产品销售无固定场所,菜农占据城区主街沿线进行市场交易活动,“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现象严重影响县城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和城市管理。本项目的提出,依托当地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旅游及特产资源,打造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集中式农贸市场,能为政府招商引资提供有效载体,通过“以商招商”促进维西县老城区乃至维西县城整体发展,打造为传承民族文化、感受滨水活力、体验休闲娱乐的商业古街滨水绿廊。
关键词:维西县;规范管理;老城区改造;
引言
    建设集中式农贸市场,打造差异化的交易服务模式是当前维西县老城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和有效途径。维西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为维西县老城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全局。由此,提出本项目的建设,通过打造集中式农贸市场和差异化的交易服务模式拉动消费、带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项目背景
(1)集中建设标准化,实施规范化管理
2020年4月29日,迪庆州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就维西县市政建设以及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会议强调要以“四城同创”为契机,努力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城市。会议听取了维西县政府以及设计单位关于维西县市政规划以及相关项目的情况汇报。迪庆州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就规划和项目提出意见建议。维西县市政规划以“山水维西?幸福家园”为理念,通过“四城同创”为抓手,以实施创园及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农贸市场建设、永春河流域生态景观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对照“四城同创”具体指标,解决原来城区拥堵、停车位不够、排水困难等问题,补齐城市发展的短板和不足。
(2)原生态土特产品实现畅销创收
维西县当地拥有丰富多样的土特产品,包括:维西百花蜜、维西核桃、燕麦馒头、高山苦荞、维西米灌肠、野生菌、竹叶菜、牦牛肉牛……等维西特有的土特产,这些土特产品甚至不被外界所熟知,以往山区百姓交易这些土特产都是通过零散的交易方式进行,通过本项目的建设能够为山区百姓免费提供一个场所进行集中交易,形成规模效应,让原生态产品实现畅销,更让山区百姓实现创收,进一步实现小康维西;同时,解决停车问题也是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的迫切需求。
(3)老城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维西县老城区位于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保和镇,是维西傈僳文化的重要载体;老城区地势南高北低,特殊的地势条件和复杂的历史原因是其形成分散式农贸市场交易形态和单一农副产品交易模式的重要因素。农贸交易点分布零散且缺少特色,经营思路传统、服务模式单一严重制约着老城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4)提升老城区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家园
维西县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良好的区位条件为维西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人居环境提供了天然的蓝本。
目前,维西县老城区老旧建筑居多,大量无历史价值的老建筑破坏了县城整体风貌,老城区街道流线、环境较差,人居群众幸福感及归属感不强,人居环境亟需改善。项目整体规划从维西传统乡村聚落获取灵感,将集中式农贸市场、配套商业用房、广场、滨水景观带有机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城市空间;建筑尺度依据傈僳族民居,形成高低错落的视觉效果;创造出极具民俗特色又亲切宜人的城市空间。
                                    图1.详细规划鸟瞰图



















(5)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维西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30)已编制完成并通过审核,其规划范围包括维西县全县乡镇,总面积达4676.5平方公里。《维西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30)指出:以全域旅游为发展理念,结合维西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开发现状和未来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循序渐进的立体推进开发模式,有利于科学配置旅游要素、创新旅游产品、营造休闲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旅游系统,促进全域旅游示范区与旅游强县的成功创建,保障维西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6)全面提升老城区城市风貌
规划设计延续百年维西县城肌理,呼应传统城市风貌。从传统乡村聚落获取灵感,将商业综合体、步行街农贸市场及住宅结合广场、滨水景观带有机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城市空间;建筑尺度依据傈僳族民居,形成高低错落的视觉效果;创造出极具民俗特色又亲切宜人的城市空间,全面提升老城区城市风貌
二.维西县老城区项目实施合理规划
1、通过集中建设农贸市场,清除“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现象,为下一步实施城市规范化管理提供条件。
2、依托当地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旅游及特产资源,打造独具民族特色的集中式农贸市场,一方面促进维西县老城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为维西县实施“全域旅游”长远布局。
3、通过对头道河沿岸及区域景观提升,结合当地特色文化打造商住一体的开放性社区,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改善民生,为进一步建设“干净、宜居、特色”的“美丽县城”奠定基础。
4、通过维西县老城区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实施,同时项目的建设可进一步改善民生,巩固脱贫攻坚伟大成果。
5、通过项目的建设,为政府招商引资提供有效载体,通过“以商招商”促进维西县老城区乃至维西县城整体发展,提高城市形象。
6、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融入历史文化,重塑维西县老城区整体形象,充分彰显维西县老城区文化内涵、区位优势和城市风貌。
7、通过打造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促进维西县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真正为当地老百姓谋福利,为进一步实现小康维西迈出坚实的一步。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为维西县老城区农贸市场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农贸市场、配套综合业务用房、农贸市场回迁安置用房、地下停车库、室外配套及头道河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40916.43㎡(61.37亩),总建筑面积66816.13㎡(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52607.03㎡,地下建筑面积14209.10㎡)。
                                        图2.城市节点设计













3.1组织管理
本项目的组织管理由建设单位(维西县老城区农贸市场建设项目指挥部)组织实施,项目指挥部的人员组成包括建设单位及实施单位相关领导、技术及经济的专业人员组成,同时从维西县当地抽调相关专家作为顾问。
3.2主要建设和施工条件
(1)建设方案:项目设计方案经过多方案比选,同时方案得到建设方认可,且已通过当地规委会评审,确定本次规划设计方案为最优方案。
(2)政策条件保障:项目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高位部署“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符合国家“全域旅游”战略和产业扶贫政策,与促进云南省推进生态与旅游相融合,与“健康生活目的地”高度契合。全面负责统筹推进该项目工作。
(3)用地条件:项目建设用地有保障,土地属维西县老城农牧片区。目前已完成地块内地上建筑物的三调工作,征地拆迁工作已有序开展,相关用地手续正在办理。
(4)资金条件:资金来源为多渠道筹集资金;项目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资金来源有保障。
(5)规划条件:满足《维西县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要求,相关手续正在抓紧办理;
(6)施工条件:项目场地交通十分便利,市政基础设施条件齐全,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讯等均满足供电所建设要求,工程建设条件较好,项目建设施工条件基本具备。
四.建筑形态组织策略
        整个老城区农贸市场采用南高北低的建筑形态,在布局上采用了高低错落布置,从聚龙路及各个角度进行天际线分析天际线全貌。其他各建筑均沿各条道路均形成多层次的、变化丰富的建筑景观界面。  
  图3.头道河景观规划节点设计



















五.项目整体规划与设计
5.1设计构思
        项目整体规划尊重当地传统建筑,在设计中融入地域民俗文化。规划设计延续百年维西县城肌理,呼应传统城市风貌。从传统乡村聚落获取灵感,将农贸市场及农贸市场回迁安置用房结合广场、滨水景观带有机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城市空间;建筑尺度依据傈僳族民居,形成高低错落的视觉效果;创造出极具民俗特色又亲切宜人的城市空间。
5.2建筑立面设计
        借助院落空间形式的组织功能; 完全体现了民族特色、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维西县老城区农贸市场建设项目从规划、建筑、技术三个层面全面展现先进的设计理念,从维西传统乡村聚落获取灵感,采用开放式布局方式,营造出具有民族特色、高低错落的建筑视觉效果。
5.3 环境设计
        在整体的规划设计布局时,充分考虑了将自然与建筑的结合设计思路,并以生态优先、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将头道河治理打造成绿色生态的城市共享头道河生态绿带,建筑结合景观资源,将景观引入建筑空间;同时规划设计多个入口广场、景观轴线及节点,实现将建筑融于自然的设计理念。
5.3功能分区
        总体规划中结合具体的情况。包括场地的周边情况、人流方向、交通流量、景观资源等因素,规划设计结合头道河独特的景观资源沿河布置农贸市场,聚龙路以南分别布置农贸市场及配套综合业务用房;以北结合农贸市场布置多层回迁安置用房。整个总图布局功能分区明确,同时结合道路、广场、景观节点创造出丰富的空间。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建筑组合方式,明确功能分区,通过垂直及水平交通的合理组织,满足农贸市场及回迁安置用房全方位立体交通组织设计要求。                                   
5.4交通流线系统组织
    规划设计以开放式为基础,灵活高效的组织各个功能分区的人流。设计中对农贸市场各功能分区明确,各流线既相互分离,又彼此保持联系,各功能分区出入口鲜明合理。农贸市场中又将活禽交易中心单独分离开,拥有自己独立的人行流线,避免与农贸市场人流有过多交叉,使用上更为合理安全。各功能分区竖向交通灵活设置,满足人流高效、便捷的疏散要求。车行流线根据场地高差,设置三个地下车库,分别拥有独立的出入口,且避免与人行流线交叉。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交通流线为人流、车流提供一个灵活有效的多维交通系统。
图4.中心广场城市节点设计

















六.公共服务设施
(1)合理布置导识体统;利用竹木作为主要材料,体现生态性、乡土性和低维护性。座椅主要放置于景观节点处,以及主要道路间隔50米放置。实木条椅:主要放置于节点平台处。景观设施:将竹木材料运用到景观挑台和廊架的设计之中,让人们感受到维西特色。
    (2)人文传承原则;尊重场地文化、民族文化为原则,做到对原有场地文化本质含义上的保护与传承,给本土文化、民族文化输血,从而焕发它无穷的魅力。设计力求达到从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上,双向满足城市居民与外来游客,营造出一个人文气息浓烈的景观。
    (3)生态优先原则:设计以“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为指导思想,以营造出一个土生土长的城市滨水景观为目的。强调人与自然相互对话和谐氛围的设计理念,保留原始风貌,提高景观品质,传播生态保护意识,保持生物的多样性,成为生态滨水游园的典范。                                 
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建议
?项目的建设应按照政府有关部门及上级主管单位批复的要求,严格控制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并按照计划要求进行实施。在工程建设实施前,对施工单位的选择上也应进行同样的考虑,项目的建设在设计阶段应按相关法律程序对设计单位进行比选,这对本项目的建设和工程的实施将起到良好的质量保证作用。维西县城停车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受到老城区坡地条件及用地条件的限制,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增加停车位数量,是目前缓解县城交通压力有效的方法;故在本项目中考虑增加地下停车位,满足当地群众及消费者的迫切需求。
        结语:维西县老城区农贸市场建设项目的实施能切实改变维西县老城区农产品销售无固定场所的局面,解决人民群众迫切关心的“菜篮子”工程,彻底清除“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现象,进一步规范老城区城市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融入历史文化,重塑维西县老城区整体形象,充分彰显维西县老城区文化内涵、区位优势和城市风貌。通过打造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真正为当地老百姓谋福利,为进一步实现小康维西迈出坚实的一步。项目要符合当今城市建设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大原则。因此,该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通过项目的建设提升维西县老城区人居环境,打造良好环境,提升当地居民幸福感的同时建立良好的县城形象。
参考文献:
[1]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城市更新的指导意见(云政发〔2020〕33号)
[2]浅析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J].赖建荣.江西建材.2015(22)
[3]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浅析[J].胡永峰,贾博.科技展望.2015(02)
[4]城市规划建设问题浅析[J].苏孝群.工程建设.2009(06)
[5]试析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交通环境评估问题[J].耿毓修.城市规划汇刊.200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