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3期   作者:谢全松1 喻鹏飞2 孟庆华3
[导读] 城市想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建造地铁和人防工程等设施
        谢全松1 喻鹏飞2 孟庆华3
        浙江五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城市想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建造地铁和人防工程等设施。建筑工程施工当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目前已经成为一项较为独立的系统建筑施工体系。深基坑工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深基坑支护的主要目的是在于保护地下结构的施工,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基坑的稳固和周围环境的安全,需要我们不断地加以研究和在施工中总结经验,使基坑工程的施工技术得到不断的完善。基于此,本文主要是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建筑工程;应用措施
        1、建筑工程中基坑支护施工存在的问题
        1.1深基坑环境复杂性
        在设计过程中,根据提供的资料进行基坑工程支护的设计,由于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可能考虑到实际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由于地质调查覆盖的程度不同,现实中存在的软弱地层或涌水地层等可能没有勘查到,在实际中需要多加指定响应的预防措施,以保障支护施工的顺利进行。
        1.2设计与施工不达标
        由于设计人员的疏忽或认识不足,在进行边坡的设计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这种情况往往较少发生。最主要的是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时,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如在喷射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混凝土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合理的养护,未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就进行接下来的支护施工,或者是在土钉支护过程中,锚杆并未达到设计的强度等等,都是经常遇到的。同时边坡面的处理不当,达不到标准要求,以及相关负责人员急功近利,没有做好基坑正规施工工序的协调工作,只是盲目的追求施工进度,都会给建筑工程支护带来安全隐患。
        1.3基坑工程中地下水的影响
        在基坑工程的开挖和支护过程中,地下水的影响尤其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加,许多基坑在地下水位以下或者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尤其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以及粉砂地基中,往往容易发生地下水的灾患,容易给基坑工程支护工程带来极大的危险。对于基坑支护等过程中出现的涌水、渗水等现象,需要事先制定响应的防范措施。        
        2、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要点
        2.1地下连续墙支护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由于施工区域地理环境差异性较大,在施工中会遇到较多特殊性施工地质结构。在施工中碰触到松软土质之后,要注重对支护结构稳定性全面分析。松软地质难以实施项目施工建设,针对此类土质进行施工支护,要注重选取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此类支护结构在沉降要求相对较高的工程项目中应用较多,与多数支护结构相比,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应用价值较高。能在各类较为复杂的土质环境中进行应用,对施工区域周边环境不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促使项目建设始终处于稳定状态。但是此项施工技术应用中也存有相应限制性。其中施工区域土质状态硬度较高,对于此项技术应用具有较高要求,消耗的施工成本也较高。在施工过程中,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产出的废浆量较多,施工部门要设定针对性废浆排放措施,降低对地下施工区域的负面影响。
        2.2基础排水防水工作
        深基坑支护施工操作要在地下环境中开展,容易受到地下水环境综合影响。当前为了保障深基坑支护施工活动全面开展,要结合施工环境要素做好对应的防水与排水操作。在防水技术选取中,要对施工环境中土层现状进行分析,设计对应的技术方案,拟定完善的施工应急方案。在排水技术选取中,要注重选取彻底性排水技术。深基坑支护施工与其他环节施工之间存有差异性,在施工开挖准备阶段,要将地下环境水分全面清除之后才能开展后续施工。

深基坑施工会受到施工技术与环境要素综合影响,所以当前要在不影响深基坑施工操作基础上做好针对性排水操作,提高项目建设效益。
        2.3桩墙内支撑支护技术
        桩墙内支撑支护技术作为市面上最常见的支撑支护技术,是通过特定的支护结构来打造能够承受基坑侧边地下水与墙体的压力,主要借助打入排桩与挡墙来实现,同时希望能够通过反作用力来打造能够通过连接点的反向支撑力来给予排桩支撑。特别适用于现阶段地下深基坑不断加深深度的现象,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掩饰悬臂式挡土墙不宜建造在软土中的弱势。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发现地下水超过基坑的高度,出现了管涌的现象,就需要立即加筑防水幕,再通过某些化学方式来降低降水或及时止水。
        2.4放坡
        放坡是指为了防止土壁塌方,确保施工安全,当边坡土方开挖深度超过2m时,其边沿应放出的足够的边坡。放坡过程中应注意坡顶2m范围内严禁堆载,2m范围外严禁超载。开挖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施工顺序和开挖深度进行分层分段开挖,开挖作业面深度在2m范围内,在淤泥和淤泥质土等软土层开挖时,不超过1.0m。分层坡度不应大于1:1.5,分段长度不宜超过30m以确保开挖过程中土体的稳定,避免造成工程桩移位。放坡采用多级放坡时放坡平台宽度应严格控制不得小于1.5m,在正常情况下放坡平台宽度一般不小于3.0m。放坡过程中应加强地下室水位的控制,有完善的降排水体系、坡顶截水措施及坡底排水措施。放坡施工前,应对基坑周边的环境的监测点位进行收集及布设,放坡过程中采用专人巡视检查记录和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基坑的稳定。
        2.5冲孔灌注桩
        冲孔灌注桩是灌注桩的一种。施工前做好桩位的定位,及时设置护筒,冲孔灌注桩为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应做好护筒及泥浆池周边的临边防护设置。孔桩的成孔过程中,及时量测泥浆的比重,确保泥浆的粘度保持在设计允许值内,避免塌孔现象的发生。泥浆保持置换,待钢筋笼下放完成后,混凝土灌注前,停止置换。混凝土开始浇筑时,导管深度接近孔底,第一料斗混凝土应保持1m3左右,加快灌注速度,使混凝土冲击力冲开孔底沉渣,保证桩的成型质量。砼超灌高度宜为0.5m,人工凿除泛浆,保证暴露的桩顶砼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浇灌完成,覆盖孔口。
        2.6钢支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钢支撑支护施工技术是拉结檩条的圆钢,也就是建筑材料中的粗钢筋,这种支护技术的使用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建筑结构的稳定性,确保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进程中较为常见。
        2.7支护施工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安全工作,除必须有合理的设计外,还需施工的密切配合,严格按设计要求精心施工。任何超挖都使得支护结构超载工作,必然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施工前应严密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建筑工程基坑的施工过程中,安全防范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或者是监理人员等都必须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必须佩戴安全帽,以及持证上岗等;工作人员不可酒后上岗工作;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按照规定检查机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保证正常施工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化建设脚步逐渐加快,建筑工程种类愈发丰富,规模逐渐增大,开展深基坑施工的作用和意义愈发关键,各建设企业有必要对其提起应有重视,参考现场施工现实状况,科学开展支护技术择选操作,确保深基坑的安全稳定性,保证各环节施工操作的规范性,优化人员施工理念,降低各类安全事故出现概率,优化工程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金发.综合降水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河南建材,2019(6):9-11.
        [2] 石建平.边坡土钉墙支护施工技术在城市建筑深基坑中的应用[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9(9):69-71.
        [3] 王宏.新形势下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安全管理方法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2):22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