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6期   作者:钟先国
[导读] 安全文明施工工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安全、质量、进度以及单位的信誉,因此做好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文明施工非常重要。
        钟先国
        四川省兴旺建设工程项目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迅速,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具有施工场地狭窄、规模大、专业复杂、协调量大、周边环境复杂、风险高等特点,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安全文明施工受重视程度高,安全文明施工工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安全、质量、进度以及单位的信誉,因此做好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文明施工非常重要。
        关键词: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
        引言
        客流量的快速增长对地铁车站的综合管理业务造成了巨大压力。一方面,乘客对乘车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一个安全、舒适、信息获取便捷且多元的智能化乘车环境;另一方面,车站日常管理业务繁多,且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不足,面对乘客不断提升的需求力不从心。因此,通过提升车站整体的智慧化程度来提高乘客服务质量、提升运营管理效率这一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地铁公司所接受。建设智慧车站,能够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地铁公司提供更高效的管理方法。
        1现场标准化管理
        1.1策划管理精细化
        项目中标后,公司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成立项目经理部,迅速开展现场调查,针对工程特点及现场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策划等,指导项目的实施。进场后,如何快速组织实施交通疏解,实现全封闭施工,管线改迁及绿化迁移是重中之重,也是项目抢占先机的关键点;项目根据设计交通疏解方案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组织管理人员召开交通疏解策划会,群策群力优化交通疏解方案,解决管线改迁及绿化迁移问题,加快交通疏解进度,从而抢占先机。施工方案作为施工的指导书,通过对主要的施工方案进行策划比选,选定最优方案,为项目的生产提供了便利和技术保障。如采用可移动式单侧支模支架体系,既节省了施工工期,又保证了施工质量,拆模后混凝土观感良好,不渗不漏不裂。混凝土支撑拆除采用绳锯+水钻结合的工艺,达到在城市居住区进行混凝土支撑梁破除的降噪、环保效果。
        1.2现场管理网格化
        地下车站施工是在有限的空间和场地内进行,如何在施工组织和现场形象上打造亮点。项目部从总平面布置图入手,通过将BIM技术运用到总平面布置中,可以解决传统二维总平面布置中很难发现和解决的许多问题。由于站房施工场地狭小,使用BIM技术模拟现场施工环境,根据不同工况对总平面布置实时进行动态调,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保证了现场施工有序性。对围挡范围内进行区域划分,精细到每一个施工阶段,每一个功能分区,凝聚了项目管理人员和劳务队的经验和智慧,从驻地建设、前期工程、围护结构到主体施工,都需要进行周密的实施策划,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安排都经过反复推敲,使现场布置整洁、有序,合理规划作业区、办公区、设备区、材料区、加工区、便道、幸福通道、休息区等,降低了交叉施工的干扰因素,促进文明施工;能让现场人员都知道在每个区域只能做什么,达到了网格化管理的效果。对于现场的管理人员,采取了工长负责制,按专业进行分工,谁的施工区域谁负责。
        1.3硬件设施科技化
        临时设施是现场文明施工的重要部分,也是项目标准化建设的展示窗口。项目确立以“装配式、可周转、可移动”为原则对所有的临时设施进行设计,使之可周转,尽可能地引进科技和自动化的元素,达到降本增效目的。如移动式钢筋加工棚,装配式临边防护栏杆、组装式灯架、电缆线槽等,拆卸方便,可多次重复利用,而且整齐美观,成为全线推广蓝本;钢质泥浆箱、泥浆分离机、智能冲洗平台、无人值守过磅系统、自动温湿控制标养室、全自动降水控制仪、现场照明自动开关装置、钢筋笼滚焊机等,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对施工场地的污染,节省了资源投入。


        2浅谈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
        2.1智能环境控制
        车站智能环境控制包含乘车环境和行车环境两个层面。乘车环境层面的核心是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包括空气环境、光照环境等。因此,可以根据站外天气情况和站内温度、二氧化碳浓度、PM2.5(细颗粒物)值、PM10(可吸入颗粒物)值、噪声、人员密度等指标,通过综合监控系统进行运行模式智能优化,对站内温湿度、照明、风量等指标进行实时调整,实现环境的智能调节,保证车站内乘车环境平稳、舒适。除了乘车环境外,地铁的行车环境同样非常重要。行车环境跟乘客的乘车安全密不可分。在一些降水较多的城市,常发生暴雨造成列车轨行区甚至车站被淹的事故,因此可以通过增加水位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位数据,在监测到水位异常后报警并执行相应的应急预案,保障行车安全。实现智能环境控制,需要对BAS进行感知升级,增加温湿度传感器、CO2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等传感器、控制模块以及接口,实现BAS的智能化。
        2.2能源管理和节能策略
        车站级能源管理和节能策略主要关注点在车站设备用电和用水,可基于线路级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覆盖车站空调通风系统、照明系统、动力系统、商业几个类别,通过分类、分户、分项计量统计,完成对车站能耗结构的把控。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车站运营时间和客流量规律,对各种用能设备进行自动化监控与节能控制,达到节能的目的。目前能源管理系统中对能耗的统计分析功能已经比较细致和完善,因此在智慧车站的建设中,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实现节能控制,从车站层面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采用更加节能的设备,包括变频空调、变频扶梯、智能感光照明设备等。(2)通过能耗数据分析,找到能耗规律,对于异常的能耗进行报警并提供分析结果,辅助节能。(3)在客流量较少的时段,适当减少照明、闸机、智能显示屏、水泵等设备开放数量,调整空调运行模式和通风模式。(4)实现车站级能源精细化管理,需要在车站加装智能电表和一部分智能水表,考虑到表计的复用性,可将电能质量监测与能源管理合并在统一的系统中。
        2.3环保标准化管理
        2.3.1体系建设流程化
        项目进场后,结合某城市绿色环保施工要求,并以创全国绿色施工示范项目为目标,根据环保流程,首先制定施工现场扬尘预防治理专项方案;制定环境污染应急预案,以便发生环境问题时及时响应;制定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费用投入计划,并专款专用;建立扬尘治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环保管理员。达到体系建设的流程化。
        2.3.2冲洗设备规范化
        项目冲洗设备为自主设计并已获专利的循环冲洗系统。该循环系统包含自动冲洗平台、过水槽、三级沉淀池,不同之处在于过水槽采用槽钢和钢筋网片焊接而成,车辆从工地出到市政道路前先通过过水槽,将车辆轮胎上的泥进行第一次冲洗,钢筋网减少了轮胎与泥浆的接触面从而使车辆轮胎洗得更干净,然后通过自动冲洗平台进一步冲洗达到不带泥上路的目的,使市政道路不被污染,从而做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同时自动冲洗平台、过水槽和三级沉淀池通过管沟连接,冲洗后污水进行沉淀后重复利用,节约水资源和成本;过水槽、三级沉淀池及自动冲洗平台为装配式设计,可重复利用。
        2.3.3废弃物处理标准化
        项目废弃物处理主要为“出”和“盖”。“出”,即建筑垃圾采用绿色环保渣土车外运;生活垃圾由环卫定期清运。“盖”,即对没有条件及时外运的废弃物,项目坚持落实裸土100%覆盖,随挖立即归堆覆盖防尘网,对正在施工区域采取边施工边覆盖的方法,土方外弃时将回收防尘网重复利用,对于暂时不可外弃土方覆盖防尘网进行四周加固压紧。
        结语
        轨道交通智慧化进程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智慧车站的建设核心是先进理念结合先进技术,通过思考客运过程的每一个步骤、细节,寻找提升的空间,逐步进行智慧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杨帆,浅议地铁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201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