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造价指标管理及未来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3期   作者:黄文瑜
[导读] 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事项
        黄文瑜
        瑞安市财政局  浙江瑞安  325200
        摘要: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事项,随着政府投资的逐年增加,财政评审工作模式也不断迭代,力求建设高质量基础设施的同时又能发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工程造价指标作为衡量经济效益的重要指南,亦将成为未来工程管理的一大元素。本文分析当下造价指标管理的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有所展望。
        关键词:工程造价;造价指标;财政评审;标准化管理;限额设计
工程造价控制是长期以来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重点内容。工程造价指标是指贯穿于工程项目始终的成果性经济技术指标数据。工程造价指标管理指的是一种“分析-运用-验证(分析)”的循环动态管理模式,它从项目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到财务决算,每一个环节都能对工程造价进行指标分析,分析得出的指标数据都能灵活运用到每一个环节,也能通过结论性数据的分析对运用的指标进行后期验证在分析,由此形成循环动态管理。财政评审工作模式不断的迭代,从刚开始的结算监督管理到预算监标管理,再到估算概算审查,评审重心不断前移,评审状态由被动转向主动。财政评审始终贯穿于技术服务于管理的原则,不断摸索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效益的新模式,如今,工程造价指标管理将成为未来管理模式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一、工程造价指标管理的必要性
全国各地财政评审内部尚未统一规范标准,但是各地都在摸索工程标准体系建设,工程造价指标数据的建设是其重中之重,它不仅可以大幅提升评审工作效率,还可以促使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推开,以此平衡不同业主单位的建设标准,增强评审公正性,减少评审随意性。
(一)工程项目建设的现状
        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脚步大步迈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项目决策对于工程造价控制的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的定位,建设规模的选择等直接关系到投资额大小。在建设标准的定位上,随着新时代物质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业主片面追求造型美观、高大上,功能先进追求时尚等,忽略了自身的功能需求和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因此,建设一套工程标准体系,用工程造价指标来框住建设标准是当下首选任务。
        EPC模式的铺开,使初步设计方案成为工程造价控制的重中之重,我们通过概算了解工程的构成,分析配置合理性,以及时调整项目功能与成本趋于更加合理。但由于不少设计人员重技术轻经济,缺乏限额设计意识,且各个细分专业相对独立进行,经济技术协调不充分,无形中造成了高标准投资。因此,分门别类按专业内容罗列出工程造价指标数据,按细分专业分别限额设计很有必要,是实现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二)技术管理发展的摸索
我所在的瑞安市财政评审工作中,五年共完成2328个项目监督审查,送审金额共计271.7亿元,核减额25.6亿元,基本上达到节约财政资金,发挥资金效益的监督职能。但日益增长的政府投资额,日益增多的建设项目数量,日益增加了监督工作量,几乎让有限的评审技术团队满荷载运行。我们急切的需要一种新模式,大幅度提高审核效率。就目前的进展,我们初步分析了关于市政道路、学校建设等使用较多的造价指标,将其运用到估算投资意见中去,该工程造价指标的建设管理,开启了标准体系建设的滚轴,是大幅提升投资评审效率,降低超荷载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如何实施工程造价指标管理
    政府投资项目数量多、范围广,短时间内无法标准化管理全覆盖,需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实施建设,现就从以下三方面讲述如何实施工程造价指标管理,如何实现“分析-运用-验证(分析)”的循环动态管理模式。
(一)树立全局观念
面对众多的建设项目,首先对全市近几年所有项目进行分门别类并统计,并对未来建设项目计划方案做分析,按照“急用先行,先易后难”的原则,如市政道路、学校建设指标先行,截污纳管、美丽乡村整治、公园绿化项目后续跟上。我们分析行业标准的差异,寻找共性数据需求,按需提取历史项目数据,以标准体系建设理念,制定短期计划和目标,开展工程造价指标分析工作。
(二)做好数据分析
根据常用项目成果目标,选取一定数量的同类项目预算数据,将项目细分专业,如市政道路工程,按软基处理、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电力工程、交通设施工程、绿化工程等细分专业分门别类,将整体项目打散,统一项目定额使用、基期时间、界限划分等分析口径,以施工图预算作为支点进行各项同期数据分析,然后根据规模大小、项目类型等因素做数据排序比对,寻找数据相差的不同原因,分析各项指标的合理性及适用性,做到依据充分经得起验证,最终以方便成果性数据的随取随用,扩大适用人群范围。
(三)做好动态调整
指标数据的应用离不开后期项目数据的不断验证,验证结果作为动态调整的依据。验证分为两种,一种是工程结算和财务决算是成果性成本分析的阶段,对完成的工程结算做成本分析,结论性数据再利用,置换到大数据同期时间及最新时间,套用统一分析口径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对工程造价预算指标进行验证;另一种是最新项目预算阶段的及时性数据分析用以平行验证,随着时间的发展、市场的变化,根据验证数据是否成趋向性发展,以此判断动态调整的必要性,适时对造价指标做出及时调整。

        三、工程造价指标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宏观角度来讲,工程造价标准体系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持工程建设市场平衡,且通过市场管理规范市场主体价格定位。
(一)推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是老话题,如何让限额设计落到实处是一个长期的谈论话题。推行限额设计,让方案设计与投资估算标准化体系相匹配,根据清晰的指标层级体系,能避免造价人员漏项的情况;让设计人员细专业方案与细分工程造价指标相匹配,能框定设计人员根据自己专业指标数据在有限的范围内限额设计,在有限的范围内优化设计兼顾功能提高。
(二)加强各环节投资控制
        在前期方案阶段使用大框架估算指标数据控制总投资,在初设阶段用估算指标细分专业控制概算,在施工图招标阶段用概算细分项框定预算分部分项,同时用工程造价指标衡量预算分部分项,分析造价经济合理性。此外,用工程造价指标严格控制施工阶段工程变更,严控建设规模和标准,各环节加强管理提升造价控制,将工程造价控制贯穿建设项目全过程。
        四 结语
工程造价不仅与建设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环节息息相关,也对建设项目的成本、收益产生影响,因此,通过分析工程造价指标,对比行业内先进水平,明确在每一个指标上的不足,继而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的予以解决,进而推动造价管理水平迈向更高层次。我国目前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部门相对庞杂,工程造价指标是各部门容易上手的一套标准体系,我们须审视现有的监督体系,加强协调工作,还应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并强化人大及公众的监督,使政府投资项目真正成为“阳光下的行动”,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建设共同的美好未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