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灿国
万邦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科技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进程中,造价超预算的情况常有发生,极大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让工程预算失去了作用。鉴于此,建筑工程应重视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并在施工建设中加以控制,以保证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作用,分析了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并提出了超预算控制的有效方法,希望实现成本和质量的控制,提高施工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控制措施
引言
对建筑工程来说,合理地控制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所以,需要对工程施工的成本进行评估,这样才能有控制成本的依据,评估成本这项工作就是工程造价预算,工程造价预算可以将工程量,直接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对建筑工程中的所有基本要素,都进行了一定的评估。如果可以按照工程造价预算,对工程的成本进行合理地控制,将会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针对工程造价超出预算的情况,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实现控制工程造价。
1建筑工程实施造价超预算控制的重要作用
首先,可以有效控制相关的建设成本。在建筑工程进行造价预算时,相关造价预算人员会对建筑材料、建筑设备以及工程建设人工等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合理有效地预算这些成本,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此外,预算工作人员还需要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来分析施工单位实际的日工作量,在此基础上,科学且合理地制定预算计划和预算方案,最终使其满足工作的最低要求。其次,控制造价超预算有利于推动当下造价管理水平的优化和提升。工程项目成本预算会对后续成本计算过程产生直接影响,能够最大程度上控制不必要的成本浪费,最终会使得建筑施工过程以最小的投入得以实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
2.1预算编制体系不完善
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施工项目,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造价的过程变得难以控制。个别施工单位为了尽快施工,通常会将预算时间缩短,这将会使施工材料、市场调研、建筑信息等方面信息收集不全面,导致预算与实际的偏差过大,最终使实际的成本超出预算,对施工过程造成极大的影响。例如:某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材料选购时,由于忽略了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在购买施工材料时,施工材料正处于价格上涨的阶段,而且又难以找到可以替换的施工材料,只能以超出预算的价格购买施工材料,在成本上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让施工单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进行预算时需要保障预算编制体系的合理性,并且对不足之处进行有效的完善,让预算编制体系能够对预算过程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从而避免超预算现象的发生。
2.2造价控制管理不够完善
建筑工程的造价主要在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在控制管理上也以这两个方面为主。有效地控制管理需要针对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因素做科学合理的应用,以此达成成本控制。但是,目前的建筑企业造价控制管理并不完善,在人力成本控制上忽视了工作调度,只重视单位时间的投入和性价比,综合施工进度来看,这种压缩施工人员成本并没有取得造价减少,相反增加了质量管理的难度。在材料成本控制上忽视了市场因素,过于注重材料量的减少和替代,导致市场价格变动下出现较大的超预算情况发生。造价管理是控制超预算的核心工作,其管理的不完善也就让本职工作失去作用,超预算的情况也就会出现。
2.3预算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根据相关研究,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在我国属于人才匮乏专业,很难培养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预算编制人才,而且人才培养出来,他们一般不会也从事低层次的预算工作。因此在实际预算中,预算人员不能实地收集原材料信息,而是根据学习的知识来编制材料信息,从而忽略了自然环境,市场需求和建筑周期对实际运行的影响。预算人员无法按预期得出建材价格的波动,也无视施工现场的实地调查,因此在工程预算过程中,容易出现漏失物品和价格波动的情况,导致整个项目工程预算都不是完美的状态。
3控制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有效措施
3.1优化预算编制体系
预算编制体系在工程预算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增加造价预算的准确性,让工程造价预算的结果更加的合理。预算编制的优化措施如下。第一,工程在施工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施工现场情况进行详细的判断,尤其是在施工技术方面,需要确保施工技术的合理性,防止施工出现任何的问题,避免出现返工的现象。第二,需要对施工材料的价格做好调查工作,并采取合适的购买方案。例如,可以采取分批次购买的方法,当施工材料的价格上涨时,可以在不影响工期的情况下购买少量的施工材料;当施工材料的价格下降甚至恢复到正常水平时,可以多购买一些施工材料,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应对施工材料价格波动的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第三,预算编制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优化,让预算编制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3.2构建完整的建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制
一套合理、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是建筑企业运营过程中各个环节资金有序循环和利用的保证。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强化建筑财务预算管理与风险管理的融合机制。通常情况下,合理、有效的建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应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需要制定一个长期有效的资金运行管理目标。这就需要企业立足于经济效益最大化来科学且合理的分配企业内部资源。与此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还需要科学合理的划分企业员工职责,完善企业员工的考评机制,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能够高效履行职责,在此基础上,督查企业员工不断学习,使其能够完善自身市场经济知识体系,以对市场环境的发展情况做到有效了解。(2)建筑企业需要有效保存资金流动报表和账单。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工作时,需要制定以年为编制的流动报表,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细化年度目标和季度目标,以此来帮助企业构建健全的运营方案。此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建筑财务管理之外的企业资金流动申请,制定出完善和健全的财务审批体制,以完全控制建筑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3.3建设动态智能造价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还让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过去,预算分散体现在工程的每一个细节处,这对于预算使用情况的收集、分析和反馈都带来了相当大的阻碍。有了造价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就可以在计算机上对各种预算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有了这些精确的数据支持,预算的精细化管理也变得更加可行,提高了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效率。另外,造价信息管理系统还能为企业制定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让决策更加准确,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把控企业的发展方向。不仅如此,造价信息管理系统还能将过往所有工程的预算工作信息汇集起来,形成强大的数据库,为企业未来的工程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立智能动态造价信息系统时,还要确保数据的安全。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经济效益,让工程施工得到质量和进度的保证,有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控制策略上要注意超预算产生的原因,在工程管理、施工等多个方面做出应对,节约施工成本,应对工程变更和价格波动,以此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但是在超预算的控制中要以质量为核心,要合理控制造价成本,不能因为超预算的控制而降低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子豪.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J].居舍,2020(25):137-138.
[2]卢斌.试析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管理措施[J].四川水泥,2020(7):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