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奇年
浙江嘉越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 嘉兴 314000
摘要:随着现代化城市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部门对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引起重视,并在此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结合城市整体发展形势注重园林景观设计特点,使园林绿化成为城市发展中一道靓丽风景线。同时,在园林绿化建设中,注重苗木种植施工技术与养护技术,既确保苗木存活率及生长情况,又能提升园林绿化效果,突出园林绿化建设作用。同时,还可通过园林绿化净化空气,为大众提供休闲场所,时刻满足现代化城市创新发展要求。
关键词:园林绿化;苗木栽植;养护管理;措施分析
1园林绿化苗木栽植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1.1忽视树种合理选择
园林绿化工程实施,最主要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苗木种植,那么在苗木种植过程中,往往会因树种选择缺乏合理性,导致树木在后期生长过程中出现生长缓慢、外形不美观等情况。严重的还会使苗木直接死亡,使建设单位面临一定经济损失,整体实施效果受到不利影响。已知在该项工程项目中影响因素较多,一旦忽视对各项因素分析,就会对苗木种植及生长效果产生影响。其中,就包括苗木树木选择问题,施工单位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方面,而忽视了对苗木树种合理选择,使苗木在不适合的条件下生长,无法满足苗木生长要求。
1.2栽植规格不合理
栽植规格不合理,主要因为各类树木都有明确的种植方式,无论是种植前的松土处理、栽植坑距控制、尺寸大小设计,还是后期的浇水、养护等,都需要根据树木种植要求规范性实施,从而确保树木存活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因前期的树种选择不合理,未开展树木种植工作前就已经引发部分树木死亡情况。再加上现场栽植规格不合理,使树木存活率不达标。
1.3苗木种植目的不明确
大部分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开展,往往会把重心放在苗木种植工作中,不但未考虑到现代化城市发展及对园林绿化项目建设要求,而且也会因为盲目开展园林绿化工作导致树木大面积死亡,影响园林绿化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此外,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实施与现代化城市生态化发展理念存在差异性,因各项理念与工作目标不明确、不统一,消耗大量资金、浪费树木资源,最终影响园林绿化项目长久发展。
2园林绿化苗木种植施工技术
2.1合理选择种植苗木
在上述园林绿化苗木种植问题中对苗木种类选择问题相应分析,可使我们了解到因苗木种类选择不合理而导致的后果极其严重。对此情况,还需引起施工单位重视,要考虑到园林建设标准及要求,能够在苗木类别选择前开展实践勘察工作,目的就是掌握种植区域地质情况、自然条件等,以此为分析依据,可帮助施工单位合理选择苗木类别,避免发生苗木死亡情况。
2.2明确种植时间
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中的雨雪量、冻土深度、季节湿度等都需重点分析与考虑。因为苗木种类不同,种植要求不同,从园林绿化长远发展角度分析,还明确苗木种植时间。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春季、秋冬季节完成苗木种植,那么对苗木种植具体时间明确后,还需考虑实际勘察工作中所产生的信息数据,有利于掌握种植地区自然条件、土质、湿度、温度等,确保苗木种植后有适合的生长环境,从而确保园林苗木健康生长。除此之外,在苗木种植过程中还对施工人员提出更高要求,因为施工人员操作规范性会影响到苗木健康,尤其种植前与种植过程中对苗木根部保护,避免因人为因素影响破坏苗木根系。同时,要确保苗木根部有充分水分,有助于苗木适应新的环境。
2.3园林布局设计
园林布局设计,主要目的就是确保工程项目整体顺利实施,而实施基础前提就是完善施工方案,经过前期各项工作准备,还需全面、多角度分析,确保施工方案设计合理性。例如:在苗木类别选择时,就考虑到园林整体布局情况,可借助苗木类别不同对园林空间自然划分,又使苗木在不同空间内都能展现出独特性质,依然影响着园林整体建设效果。除此之外,还需注重园林整体环境美化,以园林施工方案为基础前提,再完成苗木栽植、排列等工作,无论是树木形态还是树木高度都能保持一致。再或者是根据园林施工方案及创新要求,在不同空间区域中展现苗木不同形态,既在创新过程中完成树木外形修剪工作,又使苗木在园林绿化建设中体现自身特点与影响性。再如:注重苗木配比,以园林内各空间应用性及特点合理选择苗木选择及明确种植时间,展现苗木形态、特点,还可确保园林绿化空间布局设计合理性。
3园林绿化苗木种植养护技术
3.1定期施肥、浇水
关于园林绿化苗木种植养护技术分析,是以园林绿化苗木种植施工技术为前提,因在苗木种植前及种植过程中对各项影响因素全面分析,不仅确保苗木稳定生长,还为后续工作开展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才使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能够全面落实养护技术。其中,在园林绿化苗木种植养护技术实施过程中,最主要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对苗木定期施肥、浇水,使苗木在各阶段生长过程中都有充分养分,增强苗木自身抵抗力,可对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具有抵抗性,降低苗木病虫害发生率。
此外,通过对养护技术实施,以施肥管理为基础前提,使苗木健康成长,再通过科学化施肥及管理,考虑种植地区土壤性质,构建完善施肥管理,对苗木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在距离施底肥28-30天时,施加氮磷钾肥料,目的就是在苗木生长旺盛阶段使其吸收更多营养,使苗木生长速度越来越快,时刻注重苗木生长并满足苗木生长要求。而对苗木浇水,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苗木种植前,把种植地区完成水分灌溉工作,确保水分完全浸透土壤,为苗木种植后水分充足提供;第二阶段是在苗木种植完成后,一般情况下,会在苗木种植完成后的7-9天喷洒式浇水,可滋养苗木根茎、树叶;第三阶段,是在苗木后续生长过程中,结合种植地区实际情况分析,避免在雨季大量浇水,具体时间与水量控制还需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分析,时刻确保苗木有充足水分。
3.2定期除草
对园林内杂草清除,主要目的就是避免杂草吸收过多的营养成分,要时刻注重苗木生长情况,做好苗木全程养护工作。此外,在杂草处理过程中还能开展松土工作,促进苗木根系更好地呼吸,使苗木根系向更远、更深的方向发展,增强苗木自身抵抗性。尤其在特殊天气影响下,苗木根系会牢牢抓住土壤,避免出现苗木受损、死亡等情况。经过处理后的杂草,工作人员要统一、标准化处理,避免随意堆积杂草影响园林美观性。
3.3防治病虫害
苗木死亡率还会受病虫害因素影响,还需在养护阶段注重病虫害防治。首先,工作人员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加大监管力度,第一时间发现病虫害隐患,能够在病虫害未发生前采取措施合理解决。其次,在病虫害发生阶段可选择物理防治手段、虫害天敌等防治方式加强病虫害治理,整体实施效果也会影响到苗木生长情况。最后,定期处理苗木外形,把受损或病虫害侵袭的枝条去除,并运输到指定地点统一性销毁,也可确保苗木在适合环境下健康生长。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促进我国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还需相关部门加大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力度,结合建设地区各项情况全面分析,利用园林绿化苗木栽植技术及养护技术确保苗木存活率。并且,在园林绿化整体实施阶段重点关注苗木存活率,再加上后续的养护处理,提高苗木种植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民. 园林绿化苗木栽植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建材发展导向(下), 2019, 017(009):128.
[2]于博. 园林绿化苗木栽植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信息周刊, 2019, 000(010):1-1.
[3]周嗣翔. 园林绿化苗木栽植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居舍, 2019(24):142.
[4]杨俊勇. 园林绿化苗木栽植和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商品与质量, 2019, 000(00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