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茹玮
伊犁鼎轩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新疆伊犁州 835000
摘要:园林景观不仅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优美的视觉感受和舒适体验;还能够形成健康、和谐的循环体系,保障生态平衡。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随着生态理念的深入人心,园林景观设计在发挥原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根据气候、环境、地形、土壤等条件,形成新的科学生态规划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最大化的生态效益。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生态规划理念;运用;研究
1导言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生态规划理念是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亦是人们与大自然相亲近与融合的共同需求。将生态规划理念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不但能够确保自身观赏价值得到满足,并且还提升其生态价值。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能够正确掌握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并且采取有效的设计方式来充分发挥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生态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城市发展进程不断推进,人们对居住环境品质的追求和向往越来越高,基于生态规划设计,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全面渗透生态理念既是创造更好生活环境的先决条件,亦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规划理念,目前在很多城市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和示范效应,也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我国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起步较晚,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如设计方法相对单一、生态效益释放活力不足、片面形式化较为严重。基于此,在建设规划生态园林景观中,设计师需要寻找和挖掘人与自然和谐的平衡点,提供多元化可供参考的设计方案,结合园林周围建筑和设施的实际情况,以生态环保、节约资源为要领,运用生态理念有效利用自然资源,逐渐实现全域生态规划,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做到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园林景观建设符合城市未来的发展,有利于城市居住环境水平的提高。
3.园林景观中生态规划理念的设计原则
3.1区域性
所谓区域性原则指的就是设计人员在遵守因地制宜原则下开展园林景观的规划,并且在尊重传统历史文化和区域文化背景下,实现原有地形地貌与生态群的稳定,最终在当地植物和节能材料的有效应用下构建完善的生态园林景观。所以,在开展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过程中更需要加强对生态规划理念的贯彻,只有充分满足和贯彻区域性原则,才能尽可能实现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提升。
3.2可持续性
在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基础原则,这也是在当前环境恶化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全新发展理念。这一理念的基础在于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提下,实现对绿色资源的深入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满足群众对生存环境的发展要求。
3.3环保性
所谓生态规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指的就是在山水、绿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应用下实现对人们生产生活环境的优化。要想确保设计目标的稳定开展,设计工作人员就要在园林功能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加强对园林地区面积、景观等内容的自由搭配,只有充分发挥绿色环保性优势和功能,才能在保证人们身体健康和环境健康的基础上有效提升环境和空气质量。
4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4.1科学选择绿色生态材料
由于园林景观的建设会耗费许多建设材料,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能够树立起生态规划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来科学选择绿色生态材料,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以及对环境的破坏。通常来说,较为常用的能够循环使用、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的绿色材料有复合材料、节能灯等。除此之外,在设计过程中,还应当要充分利用起水能、风能以及太阳能等清洁、可循环的资源,将生态环保理念充分突显出来,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同时,还能减小工程维护成本,有利于园林景观的健康持续发展。
4.2合理选择园林植物
城市园林景观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植物类型以及其搭配方式的影响。不过有部分设计人员过于追求美学,而忽略了地方自然环境条件,选择了不适宜种植的植物,最终导致植物死亡,不但达不到设计预期,而且浪费了资源。因此,在实施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融入生态规划理念,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植物来进行种植,确保其成活率,并且有效发挥出园林景观的美化以及城市的绿化功能。如若无法同时兼顾观赏性与实用性,则需要先注重植物的实用性。例如,如若所在地方常常会出现各类极端天气,那么就需要优先选择能够降低粉尘、净化空气的植物;如若所在地方的气候干燥多风,则需要选择枝叶茂盛,根系发达的植物,来起到防风固沙的效果。除此之外,在具体设计环节,还需要合理扩宽种植范围,防止部分植物水土不服而导致整体园林景观受到影响,进而产生严重的损失。
4.3开展地形的生态设计
4.3.1在设计园林景观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将已有的地形有效利用起来,并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来进行地形的塑造,切不可将已有地形全部改变。在进行地形塑造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能够有效结合起园林地形地貌和周围地理环境,保证园林具有生态美。
4.3.2可以采取艺术手段来进行地形的处理。地形设计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设计人员应当要重视保护与恢复地方特色的地形地貌,将其和周边环境相融合。所以在设计时需要重视将设计方案和地方自然环境、周围建筑风格相融合,基于已有地形来进行创新,尽可能与人们对园林景观的实用性以及美观性的要求相符。
4.4合理增加绿量
在设计绿地景观时一个需要重视的生态学问题就是绿量的增加。要想利用较少的绿地来实现更多绿量的增加,就需要选用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光合作用强、叶面积指数高、枝叶茂盛的植物。此外,绿地需要较大的草坪空间,不过如若一味的增加草坪布局,就会导致绿量偏少,缺乏竖向空间的层次感,生态效益不明显。所以要想转变园林景观朝广场化发展,减少草坪花坛的现象,丰富绿化的纵向空间层次感,形成屋顶、墙面、地面等多层次、多景观的绿化景观体系。设计人员可以采取多种不同植物在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来进行植物的配置,以构建一个科学配置、层次鲜明、乔灌草结合的多样化植物生态群落。而群落是绿地的基础结构单元,其将会对绿地的结构与功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将绿地覆盖范围增加,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增加园林绿量,切实将绿地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4.5重复利用资源
将生态规划理念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重复利用资源,这样一来在提高资源利用率情况下,有效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数量以及资源地消耗。为此,我们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可以将中水系统设置在园林景观当中,同时装置相应的循环水净化装置,将再生水资源进行重复利用,将收集所得的雨水与污水有效利用起来,经过净化后作为流动景观水、路面洒水等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其次,在园林景观中的景观小品需要尽可能的采用环保、节能新材料,甚至是可以将二次建筑垃圾有效运用起来,实现园林景观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5结语
在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稳定发展背景下,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重要性越发显著,不仅要在设计环节中凸显生态、环保等健康的生活理念,还需要全面体现生态规划优势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限度满足发展需求。本文以园林景观设计作为研究基础,探究生态规划理念应用的具体情况,希望能对生态建设与城市稳定发展提供必要帮助。
参考文献
[1]宫铭.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9(24):54-55.
[2]吴茂仓.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9,42(23):88-89.
[3]杨亚婕,刘丽娟.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41.
[4]陈鑫娇.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农经,2019(2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