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智浩
身份证号:44030719850929****
摘要:园林工程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更加优化的配置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还能够为居民群体提供更加优化的生活环境,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本文在明确园林植物选择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全方位阐述园林植物配置方式,以此为相关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为城市绿化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园林植物;植物配置;城市绿化
园林植物选择和配置是城市绿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形式的搭配形式,不仅会对园林建设质量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对城市周边环境和周边居民群体精神生活享受产生明显影响。在进行园林植物选择时,必须要坚持对应的原则,全面做好配置方式选择,以此有效提升园林绿化工作水平,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1、园林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1.1 搭配多样化原则
园林植物搭配方案设计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公众群体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景观享受,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合,能够创造出更加丰富的景观特征,因此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在选择植物时,应当在遵循园林植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坚持搭配多样化原则,将不同种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植物有机搭配在一起,确保所选用的搭配方案能够满足植物生长需求,能够方便后期修剪维护工作的开展,体现出风景园林应有的美感,全面提升园林绿化建设水平。
1.2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
园林绿化建设本身具有准公共产品特征,其投资主体主要是以城市市政部门为主,在建成后必然会产生对应的社会效益。但是在投资建设过程中,不同建设方案所需要的投资成本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确定具体设计方案时,还应当充分考虑整体建筑成本,在确保美化效果的同时,尽量选择一些经济适用的植物,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能够尽量采用较为成熟的施工方案和技术,实现园林工程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1.3 与环境相适配原则
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存在较大差异,不会的搭配方式会对园林植物生长和后期维护工作开展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在设计工作开展前,设计人员首先要查询当地土壤、气候、水源等方面的历史数据,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尽量提升植物成活率。其次是要考虑地方特殊地理环境影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极寒天气影响,避免由于选择不当造成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死亡率过高,从而给后期维护工作开展带来影响[1]。再次是在选择园林植物时,还应当考虑地方文化的影响,尽量选择一些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植物,从而为城市宣传和对外形象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1.4 季节性原则
季节性原则是指在构建园林植物设计方案时,应当遵循四季常绿要求,选择一些能够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观特征的植物,以此能够真正体现出园林植物选择的技术性,能够有效提升园林植物搭配水平,在不同季节都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景观特征。在具体设计方案中,应当尽量扩大选择范围,在完善养护技术的前提下,确保植物生长成活率和景观特征需求保持在平衡状态。
2、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2.1 以时节变化为基础配置
园林植物设计方案与普通植物种植最为明显的差异,就是其对景观整体的观赏价值具有较高要求,要能够在不同季节都呈现出良好的观赏性,因此在具体设计方案中,应当考虑时节变化特征,在一年四季都能够呈现出更好的景观效果。春季植物搭配应当以“生机”为主题,可以选择樱桃树或者梨树等;夏季植物生长会受到高温天气影响,因此应当尽量选择灌木类型的植物为主;秋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选择空间较大,可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冬季植物选择范围相对较差,可以选择腊梅、红梅等在寒冬开放的植物[2]。
2.2 花卉与果木相互搭配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不仅要考虑到植物生长期所具有的景观特征,还应当考虑在花季和果实成熟季节景观发生的变化,要能够确保生长过程中,能够较为长久的保持良好的视觉冲击力,给观赏者以美的享受。因此在配置方案中,应当将花卉与果木相互搭配,不仅能够满足景观特征需求,还能够提升土质质量,构建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促进植物健康生长。通过花卉与果木错落有致的搭配,还能呈现出良好的趣味性,能够通过疏密结合的景观,凸显当地园林景观文化。
2.3 提升配置整体性和协调性特征
在园林植物配置中,整体性是指综合考虑城市建设规划的整体要求,将园林设计作为城市整体设计的一部分,确保设计方案与城市建设整体方案有机结合,尤其是在理念层面,要能够达到有机统一状态,避免给社会公众造成突兀的感觉。在坚持整体性的基础上,还要能实现城市不同功能分区在景观设计方面的相互协调。例如在目前城市建设规划中,通常会划分为商业集中区、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和物流集中区等不同形式分类。在具体设计方案中,也要综合考虑这些不同分区的文化特征,通过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广泛种植同一类型的植物,同时,这些植物之间又要相互重叠,在细节层面进行合理分配,从而达到更加良好的观赏效果。
2.4 与建筑相结合
城市园林建设主要是为周边公众群体服务的,在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密度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园林绿地建设逐渐朝着小型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必须要在全面坚持各项原则的基础上,对周边建筑环境进行深入考察[3]。通过更加合理的配置,能够为周边居民群体提供立体化的生活空间,能够为人们日常休闲提供良好的环境。尤其是在周边建筑物发展较为成熟的情形下,要确保设计方案与周边建筑风格和外观形成良好的协调,充分体现现代社会文明和艺术美,从而达到相互衬托的效果,为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提供休憩之所。
2.5 与道路相结合
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道路沿线的绿化工作也成为城市园林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这方面的设计工作中,还应当强化植物配置与道路建设的有效衔接。通常情形下,道路行驶车流量较大,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应当尽量选择一些生命力强,对空气污染有着较好防护效果的园林植物。同时在道路中间绿化和十字路口等位置的植物配置,应当遵循安全性为主的要求,尽量选择一些覆盖面小、不影响正常通行的植物。同时,还要整体考虑道路景观植物养护工作开展的便利性,尽量选择一些养护周期长的植物。确保植物景观特征与城市市政建设的有机统一。
3、结束语
时代发展背景下,城市绿化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对于园林绿化设计工作人员来说,也应当全面革新自身工作理念,强化对园林植物选择和配置设计的认识,在坚持对应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深入规划范围进行全面调查,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因素影响,以此才能够在有效提升植物配置水平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园林景观建设水平,促进城市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晶莹.论城市园林绿化中园林植物的选择与搭配[J].中国住宅设施,2020(11):39-40.
[2]刘惠.风景园林施工的植物选择和配置解析[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03):166+208.
[3]庄得利.微探城市园林绿化中园林植物的选择与搭配[J].南方农业,2020,14(30):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