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度优化的施工图审查改革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4期   作者:熊善文
[导读] 施工图审查改革对工程建设质量具有深远影响,相关部门应当从制度优化视角,

        熊善文
        湖北图强建设工程施工图咨询有限公司  448000
        摘要:施工图审查改革对工程建设质量具有深远影响,相关部门应当从制度优化视角,规范化审查流程。本文分析了基于制度优化的施工图审查改革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性参考,对施工图审查进行合理优化,促进建筑行业向更好地方向发展。
关键词:施工图审查;审批时间;服务效率

引言: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质量与市场核心需求具有紧密联系,而且还会影响人民生命安全与社会公共安全,在审查施工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在责任界定与审批周期方面缺乏明确界定,增强了防范安全风险。基于此,当下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是优化施工图审查改革,做好勘察设计工作,相关部门应当给予充分重视,从施工图审查入手加大管理力度。
一、基于制度优化的施工图审查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审批时间长
        由于在政策性要件中,加入了工程规划,导致拖延了项目行政审批的进度,施工图审查陷入窘境,成为延滞时长。施工图审查需要较长的时长,主要原因是需要进行首审、整改、复审等,若是想要保证质量,工作时长则不能压缩,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施工图审查主要采用行政审批模式,利用中介技术,受理要件主要包括施工许可与工程规划许可,行政审批至少需要一周时间,审批过于复杂成为消耗时长的主要因素。此外,政策性审查缺乏多轮整改与复审,难以满足工程要求,导致进一步突出审图耗时等问题。
(二)审查过程存在诸多争议
        在审查施工图过程中,存在诸多技术方面的问题,例如,审查人员出现过度审查、夹杂个人看法、尺度与标准不符合、内容较为分散等情况,对工程设计勘察工作产生一定影响。根据实践结果表明,虽然各方对施工图审查存在一定疑问,但是审图机构肩负着整改与复审的职责,具有较大的权利,甚至出现了一言堂的局面,导致与最初设立该机构的初心背道而驰。
(二)服务效率较低
        在施工图文件中,要求加入人防设计审查与消防审计审核,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然而,部分地区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多部门审查的方式,容易出现真空区、重复审查、责任不清等情况,而且各个部门独立处理技术争议与复审问题,并没有实际性解决重复工作等问题[1]。
二、解决基于制度优化的施工图审查改革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前置施工图审查
        对于施工图审查,可以进行前置处理,采用告知承诺制,当受理审查施工图后,在审批关键路径中移除施工图审查的相关事项。建设单位可以主动上报施工图,需要注意的是,此法需要在确保方案规划稳定后才能上报,并且还要主动签署相关的承诺书与告知书,以此使审查要求得以弱化,经过批准后,可以并行办理项目规划许可与技术审查工作。

此外,当领取到合格书后,需要全面检查其中的规划指标,若是发现范围不相符的情况,则需要及时作出变更与修正,确保满足工程需求。
(二)严格规范审查过程
        在工程勘察设计中,审查人员应当深刻认识自身的职责,做好本职工作即可,而不能过分干预工程事项。在工程建设中,当没有违反工程建设条件与工程审查要点,而且不会对设计深度产生直接影响时,禁止审查人员按照个人观点,将其列入审查内容,而且设计主体责任将由审查机构自行承担,将审查范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此外,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建立技术沟通机制,主要对象包括行政主管部门、审图机构、技术人员等,共同组织意见沟通会,听从行业专家的建议,解决审查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并且引入申辩渠道,为审图机构、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等提供便利,增强审图工作的公正性与公平性。在整改过程中,审查机构应当吸取合理意见,明确划分自身与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对审查行为进行规范化处理,然而,由于南北方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应当根据各地区特点,从客观角度出发,合理控制审查的尺度与内容,确保高效解决存在的争议,形成公平公正的沟通体系。
(三)提高审查服务效率
        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可以加入人防设计审查与消防设计审查,采用多图联审的方式,完成审查工作,在施工图审查中,管理人员应当建立信息交互平台,为工程活动和工程职业提供便利,而且还要让审查人员参加相应培训,使其具备审查资格,增强工程防护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确保满足审查工程的要求。各个部门应当建立数字审图平台,向智能化与一体化方向发展,并且提供在线审图服务,改变多部门联审的方式,确保有一家审图机构完成受理、审查、发证等工作,可以减少产生矛盾与争议。从工程建设角度出发,可以采用分阶段的处理方式,在开展审查工作过程中,可以将施工图审查与主体设计相结合,既不耽误技术审查,又不耽误项目开工进度,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2]。
三、优化基于制度优化的施工图审查改革问题的其他措施
        首先,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各地区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自身的体系优势,全面提高勘察设计质量,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确保做到因地制宜,解决当下存在的制度弊端,以此增强改革成效。其次,应当体现出审查的作用与价值,可以利用施工图审查机构代替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中介技术服务,改变行政审批的发展形势,使其逐渐转变为市场化第三方,而且可以将部门的批准文件作为勘察的重要依据。再次,审图机构应当对政策性要件进行精简处理,弱化后置政策性审查等效果,进而提高审查效率,可以解决审批时长过长的问题,防止造成过大的损耗。当审查合格施工图后,若是发现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等现象,则赔偿责任应当由审查机构承担,防止为建设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最后,在审图过程中,应当统一审查口径与对条文要义的看法,审查人员不应带有个人看法,并且禁止强制执行原本不用执行的条款。
结论:综上所述,施工图审查涉及众多特殊机构,审查内容包括标准规范与勘察设计,需要提供充足的空间与资源,以此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在不断深入工程建设改革背景下,对施工图审查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图纸审查的基础上,政府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平台体系,对勘察设计质量进行监管。
参考文献:
[1]敬瑞龙.基于行业现状与制度优化视角对当前施工图审查改革的思考[J].中国勘察设计,2020,No.332(05):55-58.
[2]朱健存.施工图审查制度分析与勘察设计质量把控探究[J].中国勘察设计,2020,No.332(05):59-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