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平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泊头镇人民政府 山东省25680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我国农业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信息技术科学高效应用作为现代农业经济管理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到能否全面提升农业经济综合管理水平,充分保障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帮助农村农民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整个社会建设和谐稳定发展。基于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其应用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业经济;管理应用
当前是信息化技术时代,信息化技术被应用在各个行业领域中,创造出了很大的价值。国家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将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实现我国传统农业向信息化知识型农业方向转变的目标,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管理水平,科学完善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帮助国家政府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1、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1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随着近几年我国农业生产改革工作的持续开展,全国各个地区农村生产产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帮助农民实现了创收,然而要想实现农民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必须创新农业管理模式,提高农民信息化应用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中的作用。鉴于此,各地区政府部门必须大力提倡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民学习理解信息化知识和管理技术防范,促使农民能够根据自身生产情况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1]。此外,政府农业相关部门通过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创新研究应用,科学展开农业经济管理评价工作,给予农民更好的农业生产管理建议,能够帮助农民有效增加经济收入。
1.2传统农业转变为知识型农业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传统农业向知识型农业转变是必然趋势,而知识型农业建设发展则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创新研究应用,广大农民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才能够实现农业高效生产管理目标,确保在最低成本下创造出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信息化技术辅助应用下,农业生产户可以通过合理运用科学技术优化改造加工农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而传统农业生产管理往往只关注到生产结果和收益,一定程度忽视了对农业经济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农业生产管理者将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效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最大程度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管理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转化为知识型农业生产模式,从而推动我国新时期农业建设稳定持续发展。
1.3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目标
目前我国农业管理服务体系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农村农民很难通过各种渠道将自身特色产品快速销售给用户,而市场非农业人员却很难买到农产品,导致农产品滞销现象发生,浪费农业资源,造成经济损失。而基于现代信息化技术科学,能够帮助农业管理部门建立有效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通过强化农村与市场企业的合作联系[2],拓宽农村农产品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提升农村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帮助农产品实现产业化经营管理目标。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科学应用信息化智慧服务体系,能够刺激农业市场消费,促使各个地区农产业销售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2、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2.1强化信息化技术建设,发挥政府职能
基于社会发展形势,国家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尊重市场作用,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中的信息化技术建设工作,将信息化与农业经济管理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农业建设水平相对落后、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以及信息渠道偏窄等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及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帮助各地区解决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问题。
首先,国家政府要积极制定颁布扶持政策,加大对相关部门的专项管理资金监督工作,确保专项扶持资金能够落实到农村农民信息化技术应用发展工作中,帮助农民学习掌握运用各项信息化技术和设备,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和销售服务工作。
其次,政府部门要组建起专业、完善的农业信息化技术人才队伍,安排信息化技术人才到各地区农村开展信息化辅导培训工作,对农村农民农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帮助,引导广大农民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提高生产活动质量和效率。
2.2 拓宽信息化运营渠道,优化整合资源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创新研究应用,各地政府部门要注重当地农业信息化技术建设工作,确保能够将农业最新信息实时传递、共享与交流。政府要及时制定颁布统一的农业信息化管理标准,同时要不断加大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宣传推广力度,确保能够优化整合各项信息资源,构建完善的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我国农业数据信息高度共享。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必须积极拓展农业信息的资源渠道,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创造出更多的农业经济价值[3]。要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动员社会多方面力量,让更多媒体渠道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拓宽我国农业信息化运营渠道,这样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市场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2.3 强化农民“带头人”培养,建立农业技术协会
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推广应用信息技术,需要在各个地区的农村挑选农民作为“带头人”,而作为“带头人”的农民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信息化意识,能够充分认识到运用信息化技术从事农业生产管理活动的重要性,能够将创新实践精神发挥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当地政府部门要成立农业技术协会,安排专业技术人士负责领导管理,带领这些“带头人”学习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并将其合理运用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当这些农村农民带头人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生产服务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时,才能够带动身边各家各户农民共同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
2.4积极建设高素质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重视起内部人才的培养和外部人才的引进。对于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相关部门应秉承着“走出去”及“引进来”的建设思维,对内部人才实施定期的信息化管理工具的应用培训,加强其信息化技术的理论积累和实践操作能力,并激励其积极参加各地区间的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交流与培训,拓宽自身的信息化管理视野;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切实解决管理人才工作环境设施落后的问题,并积极放宽对人才的福利待遇优惠政策,有效吸引高水平、高素质管理人才加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从而为信息化管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2019年6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高职扩招培养高素质农民的通知,为振兴农村经济培养100万名具有先进农业管理意识、市场意识、运营意识的高素质农民,这一举措可有效推动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促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得以有效实施。
3、结束语
农业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国家民生发展基础保障。要想实现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目标,全面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国家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各地政府要聯合当地企业共同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创新研究应用工作,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农村地区,强化农民的信息化培训学习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确保能够发挥出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树珊.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论苑,2017(1)
[2]魏然杰.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业,2019(6)
[3]刘志刚,杨峰.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8(10)
[4]马春明.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