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彬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湖北省 430000
摘要: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市政给排水建设至关重要,它实现了水的社会循环。海绵城市是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创新表现,是新时代特色背景下现代绿色新技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下的有机结合。在新形势下,市政给排水设计必须创新思路和模式,即积极将海绵城市理念渗透于给排水设计中,指导做好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布局,以此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建设。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给排水;设计优化;
1海绵城市理念及给排水应用优势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作为一种新型建设理念,其在城市规划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在雨洪管理方面,优势明显,价值突出。以海绵城市原理形成的优化水资源循环系统带来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也通过加强洪涝应对、排水处理,大大提升城市的洪灾防控能力。其工作原理通过蓄洪、渗透、净化等系列操作,构建城市良性水资源循环体系,以稳定的排水建设奠定城市发展的排水设施基础,对生态性和环保性有较高要求,因此在指导城市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方面意义重大。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2.1城区给排水系统落后
在开展相关给排水设计前,工作人员发现城区现存的给排水系统设备过于陈旧,已经无法有效解决当前城市内涝问题,同时在雨水暴发季节,城市拥堵、排水能力弱、局部水位暴涨等相关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而当干旱季节时,城市缺水严重、供水能力差,城市绿化工程同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由此可见,开展城市给排水设计,并对海绵城市理论进行有效应用,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需要重视的问题,通过对城市给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可有效减轻相关问题的影响,从而提升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应用等级,进一步保障城市的发展。
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关乎城市防汛防涝成效,随着近年来城市内涝的进一步加剧。结合相关城市的发展需求,以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为核心,拓展工程的排水性能,结合日常的排水系统数据,设计具有一定实用价值、设计价值、应用价值的城市排水系统,以城市海绵效应为引导,进一步提升城市污水排放能力,同时优化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可有效改善排放成效,提高城市发展水平。
2.2给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不统一
由于我国不少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应用标准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不少城市开展相关的工作采用标准各有不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统一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受到行业内的一致响应,加快相关设计标准的建设,可以进一步提升城市排水系统的应用水平,从而确保城市排水能力的提升。
针对当前市政工程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需要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区域近年来的降水量、水资源分布情况、水资源利用情况等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性分析和梳理,将给水系统工程与城市用水需求相结合,因地制宜制定有效的规划设计,从而确保城市给水系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另外,还需要结合给城市水资源的分布情况,进一步优化城市水资源的设计需求,确保城市给水系统建设具有合理性、有效性、科技性,最终实现排水系统设计标准的适应性和统一性。
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海绵城市理念呈现出环保性与先进性,将其与市政给排水设计相结合有助于促使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给排水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3.1合理设计人行道给排水打造全新的模式
人行道是影响市政给排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其系统的功能,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工程施工情况重点优化,提升市政给排水功能,改变传统的人行道设计理念,创新现有的发展模式,完善当前的发展思想,实现路面给排水系统的均化布局。传统设计中传统材料综合性能较低,容易产生路面积水问题,不仅影响其排水功能,还对城市居民的出行产生影响。因此可以灵活应用现阶段的海绵城市理念,优化现阶段的发展模式,工作人员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城市地形,选择最合理的材料,在实践中设计出具体的人行道给排水系统,以保证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例如,新型的排水系统设计中应随着地形的变化而变化,实现最合理的密度分布,在西高东低的城市中应保证排水系统顺应西高东低的趋势,呈现出样态分布趋势,反之则相反。针对现阶段的材料选择也应加强重视,尽可能选择新型材料,选择性能更为优越、经济性较高、可再生的新型材料设计人行道路面,保证其路面的透水性与透气性良好,提升雨水的渗透效果,优化市政的排水功能,并在设计中提升路面的基础功效,降低整体的施工成本,满足城市现代发展需求,推进城市化进程。
3.2有效设计车行道给排水减少积水情况
相对来说,车行道也是市政给排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行道设计相类似,工作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施工情况开展合理的优化,提升其整体的给排水能力,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深入分析车行道的特殊性,该道路中车辆行驶速度较快,远远超过人行速度,因此设计者应根据施工情况保证其给排水系统的适应密度,进而保证路面自身的平稳性,降低行车的安全风险。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注重提升车行道的给排水系统功能,选择优质的新型材料,利用材料的优势提升排水功能,优化传统设计中排水构筑物密度不足情况,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还应合理的分析车行道路面的防滑功能,尽量在铺设路面时考虑性能优越的防滑材料,在保证车行道基础功能的前提下促使其自身的给排水能力提升,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3.3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的绿化带优化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的城市绿化带设计主要分为几个模块,首先是雨水收集设计的落地,考虑到城市的降雨情况,一般雨水通过地表径流进入绿化带,汇集在雨水口,因此,应将绿化带的高度设计为路面下方15~20cm。基于水口分布情况与水口高度参数,其设计高度应高于绿化带植被土壤高度。其次是水体过滤设计优化,在给排水设计时提前完成种植土的铺设,后相继添加砾石层并铺设透水管,已优化的水体过滤设计使得雨水深度加强,自然水源供应相对稳定。最后是排水设计的优化,绿化带排水系统设计的重点是科学合理的逆流体系建构,将雨水和排水管连接起来,在雨水丰沛的季节以绿地储存的形式及时处理出水口暂时不能处理的多余雨水,部分降水由逆流系统处理,多种排水方式并行,有效避免了洪涝灾害的发生。
3.4生态环境灌溉设计
生态环境灌溉设计,是指在工程中对绿化设施以及周边绿植等相关植被进行有效的灌溉设计,以生态环境的高度层次差,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结合植物的有效分布,以高低差的形式对雨水资源实现有效的收集,如此既可满足植被的灌溉需求,又能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起到改善作用。优化水资源净化系统和自动灌溉系统,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局部的生态效应,实现城市市政工程的整体排放作用的有效提升,进一步调整城市局部生态系统,实现温度、气候、绿化等相关内容的有效改善,从根本上缓解热岛效应对于城市的影响和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海绵城市理念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灵活利用理念的优势促使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的功能性提升。改变传统的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融入环保、节能思想,从多个角度优化设计。改变传统的设计模式,落实新举措,保证其系统更加合理,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优化整体城市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1]鹿方亮.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智能城市,2020,6(10):29-30.
[2]张海彬.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砖瓦,2020(5):84,86.
[3]王海.海绵城市理念在山地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20(3):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