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斌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11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道路工程进行建设的具体范围不断扩大,这也使得软土地基的处理问题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道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软土地基的路段,所谓软土地基,主要就是指由软土形成的具体压缩土层。这类地基由于含水量较高,同时存在着承载力低等特点,因此会对道路稳定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不能够对软土地基进行合理的处理,就会影响道路的安全性,不利于完成道路工程建设的目标。据此,本文分析了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前言:
道路工程需要在现实情况中合理的进行开展,但是在遇到软土路基时,道路工程不可能因此而转移,所以为了保证道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就必须要掌握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虽然软土地基稳定性较差,但如果能够对其进行合理处理,就可以保证安全性。据现有研究表明,应用软土换填技术能够较好的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这种方法的处理效果较高,同时承载力较高,可以弥补软土地基的缺点,此外还有包括排水固结等其他处理技术,都能够在对道路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中发挥作用。据此,本文分析了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具有一定现实价值。
一、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价值
在对整体问题进行研究前有必要明确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价值。处理道路工程中的软土地基较为重要,也很必要,尤其是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基础交通设施在现实情况中变得越来越完善,为了加快城市道路建设的速度,就必须要重视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保证效率与安全。在道路建设时,需要控制道路工程质量,一旦遇到软土地基,就会影响道路工程质量,因为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较高,压缩性也要超过一般路段。在对地基处理方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掌握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就可能会降低设计质量,或者因返工而导致工期推迟,甚至可能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的经济损失。处理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既是为了安全考虑,同时也是为了经济角度考虑,更是为了城市建设考虑,为了避免问题的发生,在软土地基路段已然存在的情况下,必须要通过具体技术合理对其进行处理,只有如此才能够达成工程建设的目标。以上所述基本就是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价值。
二、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及应用
(一)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换填技术
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存在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中软土换填技术是不能不提地。具体的说,对于道路路基而言,如果其承载力不合理就可能会出现包括裂缝、沉陷在内的质量问题,不仅仅会增加不必要的支出,同时还可能持续缩短工程使用的寿命。因此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在合理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具备可行性的方案进行制定,对软土地基的处理要点进行明确,提升工序管理水平,不断加大地基的可靠性,预防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发生。对于软土地基而言,如果其在3.0m以内,就可以应用换填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在应用这一技术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要强化思想,深化理论,应用人工和机械相互配合的具体方式,先将软土地基进行挖除并运送到制定的地点,之后在对符合实际要求的材料进行使用,包括砂砾、煤渣等,将其填筑到地基当中,这些填料的质地十分坚硬,同时压缩性小,性能较为稳定,完全能够满足施工的要求。在换填过程中,需要应用碾压方式完成分层填筑,提升压实度水平。
(二)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排水固结技术
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排水固结技术具备一定代表性,因为对于软土地基来说,其存在着较大的含水量,一般在20%以上,部分地基的含水量甚至超过了50%,这类地基往往会呈淤泥状,含水量超过70%的地基甚至会呈液态状,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地基的承载力根本无法满足公路施工的具体要求。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必须要对科学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进行制定,细致的结合要求进行施工,应用多种不同方式实现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提升承载力。排水固结作为一种有效的软土路基处理方式,能逐步的提升软土地基的强度。在道路工程施工前,为了能够排出孔隙水,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加载预压,同时也可以在软土地基内对竖向的排水管进行设置,不断的加载重量,达到排出积水的目的。通过排水固结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地基抗剪强度进行增强,对路基稳定性进行提升,预防路基工后出现沉降的情况。
(三)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的碎石桩技术
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的碎石桩技术效果较高,能解决软土地基稳定性、承载力较差的问题。软土地基本身存在缺陷,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受到了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包括降水、车辆反复作用等,都会导致道路路基出现裂缝,影响质量。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相关人员必须要加强对软土地基现场的调查,对其具体的情况进行了解,从而以此为基础制定具备可行性的处理方案,认真落实碎石桩技术能避免出现裂缝的情况,提升道路工程质量,碎石桩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软土地基成孔后,通过管桩产生的水平振动,在孔内填入具体的碎石和砂砾等质地坚硬材料,同时完成桩体制作任务。对于碎石桩而言,当其能够与桩间组织构成具备复合性的地基,就可以对软土路基的承载力进行提升,预防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发生。碎石桩技术的成本较低,同时处理效果较好,如今已经在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与其相似的还有强夯技术,强夯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填筑碎石的同时进行强夯施工,如此有利于将碎石完成形成于地基中的碎石墩体,提升地基承载力并预防沉降。其加固原理并不复杂,可应用在人工填土、黏性黄土中。
(四)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由于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较多,所以需要结合工程的特点及实际情况选择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以水泥搅拌桩法的应用为例,在对道路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之前,需要先明确道路的不利断面,与软土地基相关的最不利断面需要通过软土地基厚度与路基填土的高度进行选择,验算最不利断面,同时还需要根据道路的相关设计文件,完成对路段进的钻孔取样工作。通过相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计算,认为应用水泥搅拌桩处理技术后,复合地基的沉降值为 27cm,完全能够满足一般道路的沉降值要求。
在施工完成后,还需要对具体处理地段进行质量检测,可尝试开挖水泥搅拌桩的桩头,对水泥搅拌桩的成桩均匀性情况、桩径等进行检测,如果搅拌桩的成桩效果较高,就可以满足桩径设计的要求。达到设计要求后,软土地基的处理问题基本就可以得到解决。
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软土地基稳定性较差,但如果能够对其进行合理处理,就可以保证安全性。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在合理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具备可行性的方案进行制定,对软土地基的处理要点进行明确,提升工序管理水平,不断加大地基的可靠性,预防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相关人员必须要加强对软土地基现场的调查,对其具体的情况进行了解,从而以此为基础制定具备可行性的处理方案,认真落实碎石桩技术能避免出现裂缝的情况,提升道路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于习化.市政道路淤泥固化土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5):33-35.
[2]许桂林.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0(04):277-278.
[3]张道杰,葛莹.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及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1):75-76.
[4]鲁宏振.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实践[J].门窗,2019(24):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