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展望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4期   作者:王昕阳1 张小彬2
[导读] 随着现代经济发展形势的转变,保护生态环境的压力持续增长,当前社会对生态建筑的认识逐渐提高。

        王昕阳1  张小彬2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  2、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发展形势的转变,保护生态环境的压力持续增长,当前社会对生态建筑的认识逐渐提高。特别是在建筑行业,绿色建筑需求增强,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已成为行业发展共识,生态建筑将迎来一次新的发展契机,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步伐意义重大。
        关键词:建筑;绿色;标准;健康;生态
        引言
        尽管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一时还难以根本扭转,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国家战略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理念、行业发展层面的标准强制与品质提升、民众需求层面的“可感知”因素,均提出了绿色建筑由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迫切需求。
        1绿色建筑的涵义与基本特征
        1.1节约资源
        工程施工过程对资源的大量消耗以及对环境的集中性、突发性和持续性影响,决定了推进绿色施工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绿色施工着眼于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要求尽可能采用绿色建材和设备,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对工程做法、设备和用材提出优化建议,促使施工过程安全文明,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控制环境污染。
        1.2高品质
        基于“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围绕以人为本、性能导向的核心理念,以全寿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的绿色技术集成整合为手段,打造可感知的高品质绿色建筑,强调将绿色建筑内涵扩展至低能源消耗、高健康性能、高建造水平,以及高度智慧运维,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1.3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建筑追求充分利用自然,比如直接利用阳光、风向、地形、植被等现场自然条件,采用非机械、近(零)能耗的方式,降低建筑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等负荷,提高室内外环境性能,回归建筑与自然一体的本原。由此,绿色建筑不仅限于一个个单体建筑的概念,它更是一种理念,追求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与地域风貌和街区环境相协调,以“被动设计优先、主动设计优化”理念打造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创建和谐生态文明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2.1建筑行业发展环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在不断发生变化,过去大多数人比较喜欢华丽的装饰、浓烈的色彩、精美的造型达到雍容华贵的效果。而现代人逐渐追求一种极简主义,崇尚结构上的纯粹、装饰上的简单,这也为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创造了条件。
        2.2劳务资源供应方面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发展阶段,老龄劳动力的比重在逐年上升。从劳动强度、职业地位、就业环境来看,建筑业与新兴产业存在的较大差距,促使建筑工人转产转业,年轻劳动力也倾向背离传统建筑行业,导致技术工人短缺、劳动力整体素质逐渐下降,企业建造成本增加。以工业化生产代替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3施工技术层面
        通过“绿色、快速、优质、智慧”的建造体系,从技术层面逐步提升工程品质和选材用材标准,强化质量及安全文明施工的标准化管理,完善施工质量控制和进度监管的高效体系,积极推进监管模式创新,加强四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2.4产业发展角度
        以传统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劳动生产率、建设速度、主要建筑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用先进标准倒逼“中国制造”升级,积极引领行业发展,制定行业规范标准,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专家队伍,不断提高国家的标准化水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不断提高生态环保意识,推进生态环境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的必然趋势。
        3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
        3.1应用于施工现场布置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是施工现场的布置,该项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后期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确保施工现场的布置质量,就需要用到绿色施工技术,即:(1)相关工程人员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勘察,并且要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绘制,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在工程施工图纸中呈现出勘察和规划结果,并且,严格遵循科学性原则有序开展围栏面积、道路规划以及临时工地的划分等各项工作。(2)在对工程项目各项信息加以全面掌握的基础上,需要将技能理念融入其中,将各项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开展该项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材料存放位置的选择,尽可能使其接近施工现场,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施工现场交通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能够节约运输成本。
        3.2?采取节能低碳技术
        在节能低碳理念的倡导下,如何真正做到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环保,优化选择可行的低碳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节能低碳技术主要是把各个措施合理落实到相应的设计环节当中,例如,低碳措施下的规划、绿色、环保及安全管理等。在一些并未采取节能低碳技术的工程项目中,十分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等问题,这些将直接影响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节能低碳技术必须落实到工程项目的具体实践中,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遮盖、洒水等一些合理有效的措施方式来减少施工环境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以便给人们提供健康宜居的环境。
        3.3环保资源和能源的应用
        由于多种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再加上资源使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浪费情况,致使资源已成为我国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建筑业作为资源消耗量大的产业,在建设和维护中都会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和浪费,如何减少资源的使用和浪费情况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最重要的目的。设计人员要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尽量在各环节减少能源的消耗。首先要侧重使用清洁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如将太阳能、风能应用在建筑照明、取暖设计中,以减少电能的消耗。随着城市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建筑翻新,拆除在建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这也是绿色建筑设计重点关注的环节。设计人员要将这部分资源实现重复利用的可能性考虑到设计中,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另外,在整个建筑中设计中要多使用可再生的能源和资源,提高建筑物的环保功能,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结语
        在创新引领行业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协同创新成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新引擎。技术上协同创新可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BIM等新技术有机融入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组织形式上协同创新可实施跨机构(大学、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联合,共同开展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推动我国绿色建筑未来健康化、智慧化、工业化、双零化、规模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旋,王敏,刘艳刚.制约发展绿色建筑的障碍因素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48-56.
        [2]王清勤,叶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的编制概括、总则和基本规定[J].建设科技,2019(20):31-34.
        [3]肖绪文,冯大阔.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现状分析及推进建议[J].施工技术,2019(1):12-15.
        [4]周海珠,王雯翡,魏慧娇,等.我国绿色建筑高品质发展需求分析与展望[J].建筑科学,2018(9):148-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