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5期   作者:聂亚会
[导读] 如今,“核心素养”逐步成为衡量教育教学的重要基准,
        聂亚会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商洛市初级中学,陕西 商洛 726000
        摘要:如今,“核心素养”逐步成为衡量教育教学的重要基准,也影响了新一轮课改的航向,给各个学科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初中数学也不例外。初中数学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包括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以外,还需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视域,就如何构建初中数学有效课堂进行了研究,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有效
        随着新一轮新课改的推行,广大教师愈发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为学生构建有效课堂,这就需要积极明确现阶段的教学目标,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采用合理教学法来实现教学的目的。在当下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依旧存有一些教学弊端,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故而,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的壁垒,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的,深化对教学策略的探讨,从而构建真正有效的数学课堂。
        一、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方面,培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内在发展需要,体现其数学素养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应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其领悟数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进而建立抽象概念,提高分析、探究能力,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推动教学发展。另一方面,培养核心素养表现了学习数理知识的价值,其关键所在是“学以致用”能力,能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难题,达到“知行合一”,所以教师应将核心素养培养渗透于平时课堂教学中,将原本晦涩的知识与生活相链接,增强学生理解力,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意识。而培养核心素养与新课改下数学改革根本目标相一致,它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
        1.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概念和原理都较为晦涩而抽象,中学生如果不能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不好数学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应该追求一些新的教学意识,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教师要在课堂中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习获取新知识的方法而非知识本身。教师应在教学中摈弃以往的“满堂灌”“满堂问”等陈旧思想,将课堂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己将要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的课堂往往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例如: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为例。对于该课内容,教材给出了测量和拼凑的两种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方法,但初中我们需要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证明才行,对此,笔者引导学生从“拼凑”法寻求证明思路,并结合以前学过的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究出多种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这个教学过程的创设,相比往昔直接给学生提供思路并进行讲解,既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2.实施小组合作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让探究课堂对学生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进行适时地引导、点拨和启发,而不是由教师手把手的带着学,从而学生的知识探索欲望被充分地调动,让学生对待数学知识探究能够一直持有热情。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就开展可实施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式学习,并且以激励竞争措施,引导组间良性评比。这种学习模式能够中有效开启学生的学习动能,在生生间的促进交流和探讨中共同迈向进步,可以有效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推动教学质量的发展。
        例如:以“直线、射线、线段”一课为例,首先,笔者借助多媒体PPT为学生放映了有关直线、线段、射线的图片,如拉直的绳子,练习本的边、桌椅边、黑板边……,让学生组建探讨小组,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常见的直线、射线、线段,并对线段、直线、射线的概念进行概括总结,看哪个小组概括得最为科学精准。这种教学模式有效点燃学生探究数学的热情,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探讨之中,从而有效保障了课堂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他们的沟通和自主探究能力,全面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3.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鉴于数学具有抽象性,且生活应用化的特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学攻克数学的抽象难度,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化解数理知识的不理解、难掌握的现状。具体来说,就是将理论知识尽可能地与生活进行无缝关联,以生活视角学习数理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完善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例如以“一元二次方程”一课为例,笔者开展了生活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列举了一道实际问题。如“小明手中有元,他将钱全部存入银行,在一年后,想购买运动球鞋,取出花了元,又将剩余的钱和利息重新存入银行,若两年后,小明有1850元,问银行一年定期的存款利息是多少?”该题目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又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应用题类型,加之学生初接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通过与生活相链接,可促进学生快速通过计算模式得到一元二次方程。这样,在进一步开展“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时,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会相对容易,更能够激发学生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欲望。这样,笔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探寻数学问题,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数理知识,建立生活化意识,同时增强他们的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在往昔初中数学课堂上,师生紧紧围绕如何提高中考成绩开展学习活动,在该观念导向下,学生往往成为被动学习和做题的“机器”,他们难以获得真正的发展。随着新时期的到来,现代社会对综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高,传统教学观念已然不符合新的要求,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更新教学观念,探求出一条符合新课改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此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有效推动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长足发展。本文即从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小组合作学模式,以及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等几个方面,对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探讨,希冀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期望诸位数学教育者进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张有明,吴霞霞.基于核心素养引领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研究[J].新课程(中),2019(4)
        [2]范秋萍.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8(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