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丽
贵州省凤冈县第五小学 564200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增加趣味化元素,不仅是学生的渴望与需求,也是新时期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更是新课标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数学老师们应积极探寻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方法、策略和可实施途径。下面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趣味化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探究
一、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
(一)学习动机
与初中生不同,小学生自身对学习数学并没有很强的目的性,但是教学却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较为明确和严格的要求,在这样的矛盾下,学生一般都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进行学习。之所以说是矛盾,因为学习者对学习数学并没有实质性的需求,他们只是为了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去学习。所以在当前情况下,我们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总结为以下两点:要强心理和学习责任心。但是从数学学习本身来讲,这两点都无法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学好数学。
(二)学习兴趣
在小学教育阶段,“兴趣”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但这更多是来自教育者的看法,其依据就是我们无数次的成功经验。但是作为学习者,小学生并不知道在兴趣的引导下去学习会收获到较好的效果,所以,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或者说是对数学中某些内容的兴趣完全遵循了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但需要指出的是,受年龄和认知水平制约,小学生的兴趣点和方面很容易发生转移,他们更在意事物的外在表现。
(三)思维特点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相比高阶思维,小学生更懂得运用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等基础性思维去学习和处理问题,并不是因为他们本身对这两种思维情有独钟,而是他们只懂得用这两种思维去思考和学习,这是认知发展过程所决定的,同时也受学习经验和受教育方式影响。但是数学学习却需要更多用到抽象思维、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如果任由学生按照他们认为“舒服”的方式去发展,那么这些学习数学所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将很难被培养出来,数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将会收到严重制约。
二、关于趣味化教学
趣味化教学是在常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其实就是在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加入进趣味化元素,其目的是以小学生既有心理特征为基础,以释放学生天性和个性化发展为宗旨,使教学效率最大化,从而使学生们能够自觉、主动、积极地尝试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一般认为,趣味化教学方法一般只使用于低年级课堂中,但事实上,高年级学生对趣味化教学也是充满期待和幻想的,所以,对于趣味化教学本身来说,用怎样的手段和通过何种途径对不同学段学生进行教学,是老师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的实现途径
(一)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和数学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需要重点突出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并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和常用的数学知识,争取利用那些学生所关注得生活元素,或他们感兴趣的生活元素去吸引他们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当然,对元素和知识的提取,我们还是需要结合上不同学龄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兴趣,甚至是学习动机和思维特征,这样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留心和关注数学资源的意识就会得到增强。
(二)善于应用数学知识于现实生活
正所谓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取之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很有用”这个观点在生活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不具备这种意识,也不具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学习经验,所以,老师在平时教学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会他们如何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生活问题,让他们习惯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过十以内加减法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实践,引导并指导他们将加减法计算应用到生活中。
(三)学会在认识数学的过程中感受趣味性
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形象性,并且它们在具体问题中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这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被视为客观存在的矛盾。面对矛盾,老师们需要积极探寻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立足于语言表达和语言直观,借助多媒体等信息化技术来实施教学。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在见到形象性和直观性很强的多媒体演示时,很难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所以面对这一新问题,老师们需要从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充分考虑进学生特点、喜好等因素,努力探寻出一个平衡点,使趣味教学活动得到保证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趣味化教学的呈现方式是多样化的,有些是能被学生接受的,有些是能够被老师所接受,最好的趣味化教学方法是学生和老师都能够主动接受,并且真正起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三种实施途径,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贺秋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趣味化教学[J].文理导航(下旬),2020(12):23.
[2]王锁军.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的实施[J].山西教育(教学),2019(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