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5期   作者:魏祥珍
[导读]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强按牛头不喝水”的谚语
        魏祥珍
        (阜阳市和谐路小学,安徽 阜阳 236000)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强按牛头不喝水”的谚语,说明了凡事被迫去做是没有用的,这句话适用于所有事,教育也是如此。当学生都是迫于教师与家长的强硬态度而不得不如不想喝水的老牛一般,那么学生们又怎么能学进去知识呢?我国历来都是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但是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小学生们过于贪玩,不喜欢被拘束在课堂想要其自主学习更是难上加难。为此,很多家长不得不以利诱之,短期内可能会见效,但是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学生们的未来发展。数学是大多数学生心中的高山难以攀爬,即便是学生们做了不计其数的练习题依旧是效用不大,他们厌烦数学,再加上教师们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当,就使这个情况更加严重。唯有让学生们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发性的主动学习思考,才能改善。本文通过笔者长时间的教学经验,浅谈个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
        关键字: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
        前言: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关于自主学习的策论,人们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古时候人们的生活压力以及信息的闭塞,大多数人在教育孩子时都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论,如果孩子不学习就会挨打。直至现在仍有一部分人抱有这种想法,教师体罚学生也是屡见不鲜,这种模式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背道而驰。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摈弃这种想法,对学生温柔以待,用“如沐春风”和“轻声细语”将学生对学习的厌烦情绪化解。数学的教学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很多小学教师不愿意教学数学,一方面是教学难度大,虽然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但是教学中必须让小学生把抽象知识具象化;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兴趣学,完全是“打一鞭子动一下”,即便是学了也如狗熊掰棒子。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们不能坐以待毙,视而不见,应当负起责任,把学生的“要我学”心态转化为“我要学”。
        一、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1.1教师过分关注知识点
        对于小学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学习方法和方式以及建构知识结构远比学会一个知识点重要的多,但是大多数教师都只过分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一个知识点,只让学生知道结果,学生们却不知道过程。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现象,明明一道数学题教师讲了不止一遍,分析了许久,但是当这道题换了个思路考察时,又会抓耳挠腮,不知所措。这就是学生们没能建构知识结构,也没有透彻学习知识点带来的弊端。学生们不会举一反三,教师们过分关注知识点教学是根本原因。
        1.2教师占用课堂时间太多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两个角色,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学生,当一方将课堂占为己有时,那么就会出现不平衡。如果学生占用的课堂时间过多,教学就会出现不可控因素,教学将难以为继。如果教师占用课堂时间过多,那么课堂就成为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学就好像在自说自话一般,学生也怠于思考。当代小学数学教学的通病就是教师占用课堂时间太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导致一部分学生们认为学习并不是给自己学,只是为了配合教师;另一部分学生养成了等着教师“喂食”的巨婴。
        1.3教师们提问环节多,学生之间的互动少
        大多数课堂教学都是当教师教完一个重难点后,选取一部分知识向学生提问,并且选取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数学水平较好的学生,或者是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但是点虽然构成面却不能代表面,一个学生是否学会不能代表所有学生。还有就是教师们讲完课后,对所有学生提问,让学生们统一回答。这两种模式都使得小学数学的课堂充满了提问环节,导致了学生学习的机械化,没有自己的思考过程。
        二、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意义
        2.1有利于学生们的未来发展
        学生们终究是要长大成人的,当他们步入社会后,没有人会一点一点告诉他们工作该怎么做,全需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总结的经验一步步摸索。即便是工作有人帮助,但是人的生活不能仅仅只有少部分的技能,大多数技能都是学校无法教授的,还是需要通过生活经验积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性,可以让小学生们养成自学的习惯,不依赖任何人,独立思考获得知识。
        2.2有利于推动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已经施行了二十余年,但是传统教育模式仍有余威,还是有很多教师都在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即便是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意识,也不知道如何改革。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采取提高学生自主性的策略就是教育改革的一部分,课堂教学效果呈现以后,这些策略就会被迅速流通,从而推动了教育改革。
        2.3有利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效都能完成相当高的目标,但是学生的学习成效远远比教师的教学效率要重要得多。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们有兴趣学习数学,能够开动大脑思考,无须教师们再苦口婆心维护课堂纪律,也不用喋喋不休陈述教学内容重难点,学生们的学习成效与教师的教学效率自然就可以轻松完成。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策略
        3.1提高个人专业素养,热爱教学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著名文言论文《师说》中的一句话,说的是老师这个职业就是因传授道义、教授知识和解答疑惑而存在的,但是现阶段很多小学教师已经丧失了古代教师的风骨。这些教师在教学前都抱有教师不会轻易失业,的想法,才接受了这个职业,但是却没有认识到教师的神圣之处,仅仅是为了生活而教学,而不是因为希望能够传递爱,使中国精神薪火相传,对这个职业没有热爱之情。学生们感受不到教师教学的热情,自然也不会有太多学习的热情。小学教师们也需要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一部分教师都在用教材教学,按着教材的思路,认为只要将教材上有的知识教给学生即可,其他知识的拓展几乎没有。想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需要教师们首先应该燃起自身的教学热情,不再把教学当做工作,而是把教学变为自己的使命,从而把自己的热情传递给学生。个人专业素养的提高同样重要,教师可以多在教学平台中与其他教师交流,听取其他教师教学的成功案例,并且积极学习更多的数学专业知识,了解数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们更广阔的知识。
        3.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与学生们的关系好坏与教学没有影响,学生们的成绩不好是他们没有学习的心。孰不知,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巨大的影响。美国有研究表明,一个月内,一个班级中教师的脾气不好、性格不好、耐心不足,那么这个班级的大多数学生的成绩都不理想。相反,另一个班级中,教师每天都以阳光开朗的性格、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不厌其烦的耐心面对学生,这个班级中几乎所有学生的成绩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由此可见,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如果学生不喜欢教师,那么他们则不会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数学是一个较难的科目,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教师也是从学生过来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分享自己曾经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过什么样的经历,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教师成为朋友,那么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
        3.3情景教学法与合作学习教学法结合
        情境教学法是近些年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惯用的手段,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情景教学法贯穿始终,这就造成了学生们在课堂前半段时间的学习兴趣高涨,后半段时间注意力就开始分散。合作学习法是由美国流传至国内的,目前,国内有很多成功案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法与合作学习法结合使用,保证学生们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有学习的热情。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将自己设置的情境编辑成视频,用多媒体在课堂中展示出来。如在北师大版本小学数学一年级《加减法(二)》的教学中,就可以将情景教学法与合作学习教学法结合。在课堂教学刚刚开始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们讲述故事:快过冬了,小松鼠们需要搬运松子到自己的洞穴中,其中一只小松鼠先搬运了10个松子,然后他第二次又搬运了8个松子,但是另一个小松鼠比较懒,喜欢不劳而获,他去那只小松鼠的洞穴中偷走了12个,第一只松鼠还剩多少个?当故事讲完后,教师应该让学生们小组讨论第一只小松鼠还剩多少个松子,怎么计算才是最快捷的。在学生们讨论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但是不要干涉太多。当讨论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小组代表阐述他们的结论以及思考过程,教师在根据学生们的想法教学即可。
        结语:一言以蔽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需要注意三个方面:营造课堂氛围、构建师生关系以及教学贴近生活,充分考虑到学生们学习的需求,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国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速读(下旬),2014,(12):274-275.
        [2]陈俊.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J].小学数学参考.2019(11):93-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