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红
焦作市实验小学 河南 焦作 454000
摘要 :课堂教学的指向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方向。语文教师教师要注重课堂提问策略:要关注学情,要有启发性,要多样、简洁,进行有效性的提问。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效率,点燃孩子学习的火花和热情,促使有效教学的生成,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课堂提问 语文学科素养
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关键在于课堂,课堂的导向在于提问。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还会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
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提问策略,以问促学,问出门道,问出精彩,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去发现、去探究,让问题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的触发器。
新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课堂,会存在数量多、质量差、随意性强、指向不明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课堂浮华而不踏实、浮躁而不扎实。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有以下几个策略。
一、课堂提问要关注学情
教师要通过课堂提问密切关注学生的学情,只有准确地了解学情,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方向更正确,方法更灵活,效果更理想,才能使学生的学科素养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
秦老师任一年级语文教师,她执教的拼音教学ai,ei,ui。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1.会读,会拼ai,ei,ui三个复韵母。2.会拼读三个音节的四个代调音节。3.会加上声母拼读音节。我们来看下面的一个教学环节:
师:(出示ai ei ui),它们都是谁?
生:ai ei ui
师:(出示ai的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ai
师:老师没教,你怎么会的?
生:我在学前班都会了。
生:我也学过。
师:刚才那个同学的口型,你发现了什么?怎样更好地读准ai?
生:先发a,再发i
师:要发a,再发i,谁再读读。
生:先发a,再发i
师:齐读ai
这个案例中,当老师了解学生已经在学前班掌握了ai的发音后,还再讲它如何发音。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如果教师仍然把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重复再学,势必会影响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可以直接检测,发现问题后,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然后节约时间出示代调音节,带声母音节,出示课文儿歌,或补充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运用音节,灵活掌握音节。因此,作为教师,当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后,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提问策略,“以学定教”,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
李老师任一年级语文老师,她执教的课文《四季》第二课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师: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它对荷叶说什么呢?
生:它说,我是夏天。
师:你觉得小青蛙还会对荷叶说什么?
生:它说,我是春天。
师:荷叶是在夏天吗?
生:还有谁说说小青蛙会对荷叶说什么?
生:它会说我是夏天出来的动物。
师:还有谁说说小青蛙会对荷叶说什么?
生:它会说谢谢。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儿歌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
在教学时,应当让学生多读一读,上面这个案例中教师一句句在分析,“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它对荷叶说什么呢?”这个问题出现3次,学生不明所以,其实是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学起来很被动。
如果上课时先让学生练习自主读,然后指名朗读,问:“在第一小节你知道了一些什么呢,能和同学说说吗”?再问“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这样问学生,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而且比较精简,学生读时教师可以示范读,小老师领读,合作读。再进行仿说,这样的语文课,以启发学生学习为主,以学生的思考和理解为主,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
三、课堂提问要多样、简洁
李老师任二年级语文教师,执教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5课《大禹治水》,看一个片段:
出示“句子我会读”,教师检测文中的7个句子。
师:谁有会倾听的小耳朵?来读一读,做到不多字,不丢字?
生:鲧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依然没有消退。
师:请××再来读一遍。
生:鲧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依然没有消退。
师:非常正确。谁再来挑战?
生:鲧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依然没有消退。
师:第四句,谁来挑战?
生: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师:第四句,谁能用更加洪亮的声音读一读?
生:读第四句。
师:第五句,谁来挑战?
生: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师:谁来指出他的问题?
生:他读的不通顺。
师:谁来读给他听?
生:读第五句。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出示了课文中比较难读和容易读错的7个句子。让学生来反复练读,由于“鲧”“疏导”“泛滥”等词语不太好读,再加上课文内容长,学生不熟悉,因此读起来有很大困难,而且这一案例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多练读,每个人都要练,要尽可能读准,读通。这就需要给学生更多的读书时间。而教师只给了学生1分钟的练习时间,时间给的少。关键是在课堂提问检测时,“谁来读”“谁来挑战”这样重复的话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一直出现,三个学生读了三句,教师问了三句无用的话,挤占了学生宝贵的自我练习朗读的时间。四分钟,教师问近十句,粗算也要二分多钟,这时间给学生读书多好!由于这一案例中教师提问过过,导致学习生字只剩了4分钟,距离每节课至少15分钟的写字时间还有差距。
以上三个案例中,三位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不关注学情,按自己既定方案走;还有是把课堂变成了教师的“问题串串烧”,牵着孩子的思维走,引不起兴趣;再者就是一个问题连续问多次,耽误时间,没有变化。
课堂教学的指向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方向。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重视自己在课堂上提出的每个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要关注学情,提问要有启发性;提问要多样、简洁,进行有效性的提问。因此,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和本领,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学情,巧妙进行课堂提问,才能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效率,点燃孩子学习的火花和热情,促使有效教学的生成。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亚里士多德也说“思维由惊奇和问题开始”,让我们在课堂提问上也能下足功夫,“四两拨千斤,一锤定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