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插图教学的开发与运用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5期   作者: 李丽密
[导读] 小学语文课文插图内容丰富,既图文并茂,
        李丽密
        温州道尔顿小学  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小学语文课文插图内容丰富,既图文并茂,又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插图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插图的有效运用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起到了促进作用,是发展学生思维和运用语言文字非常形象的活动载体。
        关键词:小学语文 插图教学 特点 开发 运用

        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语文教材的第二语言,可以直观、生动、形象地将课文内容呈现在小学生的眼前,还有着构图巧妙、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等特点,可以充分培养小学生识字、学文、组织语言等能力,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多个角度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如何合理使用插图为语文教学服务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插图的开发与运用。
一、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插图的特点
        打开统编教材,我们会发现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相应的插图。这些插图从形式上看,有单幅,有多幅;有绘画,有照片。有专门为教材而作,又从公开发表的绘画作品中选用的,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从内容上看,所配插图表现的有人物形象,实物图片,特定情景,自然风景,城市景观等,内容丰富,覆盖面广。
(一)以小学生特点为出发点
        教材的使用者是学生,他们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想联系的,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统编教材插图正是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插图造型简单、色彩明快、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并多采用夸张性、想象性、幽默性、人格化创作手法的图片,以满足儿童特有的信息需求。小学低年级多配以卡通、动漫等形式插图,充满童趣。而小学高年级学生则配以更精美、更幽默或抽象的插图,引人思考,耐人寻味。
(二)与课文内容、意境相吻合
        插图是依据课文而绘制,其目的是传达课文意旨、传达内容意境、辅助儿童学习认知。因此,插图与课文内容的一致性是评价插图有效性的重要标准。纵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始终与课文衔接,精准呈现文章内容,充分辅助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三)插图的表现手法符合课文类型
        统编教材根据课文体裁和类型配以不同表现手法的插图。例如,文学作品插图是表现文学作品中某一段故事或某一情节的图画,在强调插图从属性的同时,注重插图的独立性和再创造性,为学生自我解读提供充分空间;诗歌、散文类的插图则表现出诗歌和散文所特有的优美意境及情调,因而多选用国画、油画、水彩画等笔调挥洒自如、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有着浓郁浪漫色彩的意象化或抽象图形;科技说明文类的多采用实物图像或照片来体现文本的严肃性、严谨性和科学性;而童话的插图多用夸张、拟人的表现手法。
二、插图在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
(一)借助插图,培养想象力
        爱想象是小学生的特点,精美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如低年级课本中的《小壁虎借尾巴》、《棉花姑娘》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都配有多幅连环画,教学中根据画与画之间的关系与变化及“留白”,引导学生想象故事的发展,对照图画,让学生练习说故事、编故事。变静态到动态,变无声为有声。
(二)借助插图,训练思维力
        统编教材中有很多插图不仅再现了课文的精彩片断,插图中还包含着许多文字所不能包容的信息,而且将思维训练、探究学习环节蕴涵其中。如统编教材二上《田家四季歌》一文,有“雪初晴”这个词语。对这个词,北方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因为他们经常见到雪后放晴的样子。但是,南方的学生对“雪初晴”一词的理解比较模糊。其实,这个词语的意思教材已经通过插图进行了解析。

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找一找“哪些地方有雪”,让学生按照从远处的山顶到近处的地上、路上的顺序进行观察;接着再引导学生观察雪的表面——很平整、很光滑。这样使学生形象地理解“雪初晴”一词的意思,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还达到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目的。
(三)借助插图,发展言语力
        小学生由于阅历不丰富,知识面狭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而借助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这个媒介,有效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为学生习作时的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一上《动物儿歌》时,文中有这样一组词语“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等一些词语,除此之外,教材还配备了与这些动物有关的插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识字和认识动物结合起来,这些动物的插图神态逼真,活灵活现,在教学时,如果仅仅让学生结合插图认识这几个生字,那么势必是对语文课程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我在教学时,在学生识字的基础上,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在干什么?说些什么?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说一说,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把它写下来。在这种在教学情境下,学生纷纷发言,就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说话练习,这样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更具活力。
(四)借助插图,熏陶审美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课文中的插图将审美体验以图画的方式,提供给儿童一种特殊的视觉愉悦,从而起到怡人性情,提升道德、人格的目的。丰富的画面意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
三、插图在教学中如何运用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课前感知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小学生往往对文字不感兴趣,而对具体可感的插图却兴致勃勃。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利用课文的插图来导入新知。?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中感知
        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图文结合,互相促进。往往课文中有的词语、句子描写的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很大的困难。同时,又有一些事物是学生没见过的。通过让学生仔细看插图,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如在教学二下《千人糕》一课时,利用课文插图就能很好地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和为什么叫“千人糕”。
(三)指导背诵,复习巩固——课后感知
        在语文教学中,背诵对于巩固词句,加深理解课文,积累知识,提高读写能力,促进记忆力的发展都有积极的、独特的作用。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要求背诵,对于一些学生会有一些难度。课文中的插图,既反映课文内容,又突出课文中心,是帮助这些学生记忆的好材料。
《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堪称经典,所配的插图也甚为生动。指导背诵时,让学生先赏景,从上到下,学生脱口而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再观人,“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后说猹,“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学生看图背诵的过程中,已不知不觉将画面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综上所述,课文插图是辅助学生学习课文的一种手段,是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一座桥梁,是深化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载体。作为教师,我们应认真地研读插图,与插图展开有效对话,对插图进行合理的开发与运用,充分发挥插图的功效,让插图舞动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李吉林和情境教育学派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2.
[2]吴忠豪.从“教课文”到“教语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