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宇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大新镇大新中心学校大新中学 2366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教育领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农村美术教育由于受到教育环境因素及家庭环境因素影响,导致整体的学习环境相对不够浓郁。本文以初中生为例,结合农村美术学习习惯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索农村初中生提高美术学习习惯的路径。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美术学习;习惯
农村的教学环境相较于城市相对比较落后,教学信息资源共享力度相对不够,受到学生的家庭实际环境影响较多,对于教育的认知度相对不足,知识传授与接收的方式相对落后,而初中美术这门学科,由于不属于主要学科,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重要性认知意识相对淡漠,不够重视,对于美术的自主学习没有养成习惯,很大程度上只是相对被动的等待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自主的激发个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美术的学习没有真正的领悟与渗透,导致初中美术学科成为了一门相对敷衍了事的科目,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所阻碍。农村初中生的美术学习习惯培养,需要结合影响其无法自主养成良好美术习惯的因素,联系实际,针对于提高农村初中生美术学习习惯做出努力[1]。
一、农村初中生美术学习习惯的现状
农村初中生在美术学科的学习中,往往不像对于数学、语文、英语学科那样重视,在课堂中被动听课,相对来说不会进行对于美术学科知识的主动思考,只是机械的记忆关于课堂的知识点,对于教师的引导与提问反应相对麻木,无法真正的融入课堂。课后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度不高,大多数出于应对而潦草完成。美术学科本身是一门培养艺术感,构建健全审美能力的学科,教师意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的美,有能力自主的去通过美术去表达自我的思想情感,但学生的不配合,学习习惯的落后,导致农村初中生美术学习习惯的培养迫在眉睫[2]。
二、影响农村初中生美术学习习惯的因素
1、学生个人因素
初中生处于成长发育期的不稳定阶段,个性敏感,自尊心强,自我意识突出,对于不擅长的学科有着排斥心理,容易引起负面情绪。农村美术学科相对来说,缺少系统的培养条件与周期,导致农村初中生在这一阶段对于美术学科的学习显得有些费力,随着科目深度的提升,美术学习要求的增多,学生更为懒怠于培养个人学习习惯,有着索性放弃的厌倦心理,对于美术学科的学习不再力求上进,将对于美术的喜爱和好奇心理掩埋[3]。
2、家庭因素
农村的家庭教育关怀相对较少,初中生的家长忙于工作,对于学生美术学科这种副科的学习情况关心度不够,部分家长会认为美学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精力,家庭的财力有着浪费的情况,不如投身于主流科目的学习显得有意义,能够看到更为明显的前途与效果,所以导致家长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习惯不够留心,学生在家庭中是否有自主复习与预习美术学科的情况不够在意。
3、教学形式因素
传统的教师美术教学形式相对死板,在课堂中往往以教师的主体,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思考时间,更多以完成教学内容为主要目的,对于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要求往往只能置于次要地位,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没有足够的深入了解,对于学生是否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关心稍弱,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导致农村初中生的美术学习习惯培养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求与相应的监督。
三、培养农村初中生美学学习习惯的路径
1、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农村初中生在教育环境中有着独具的优势,拥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对于美术学科的学习资源提供了很大帮助。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让美术学科的学习变为互动性强的学习方式,打破传统教学中对于空洞乏味理论知识的探讨,让学生行动起来,从而在过程中激发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养成自主去发现美,研究美,学习美及欣赏美的习惯。好比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每个人在乡间寻找一朵自己认为最美丽的花朵,大家带到课堂中进行展示,让学生参与其中,每个人都去分析自己的花朵为什么最美,是形状美,是颜色美还是整体的气韵美,对于花朵进行美术技能的展示,彼此之间进行评价与讨论,多轮进行比拼,学生会在意识中形成一种本能,自主的在生活习惯中去融入美术的学习,培养自我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4]。
2、“PK”式团队活动
教师对于美术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变,采取“PK”式团队互助的模式,让学生分成不同的美术学习小组,自己搜集材料,自己探讨主题,自己选择完成方式,最终团队作业,完成美术学习任务的要求,小组之间进行“PK”,采取有趣的奖惩措施,例如更为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展示在班级的美术墙上,相对较为平淡的作品小组要帮助优秀小组打扫卫生,收拾美术课堂的材料残余。让美术课堂的学习气氛更为浓烈,学生乐于参与到美术课堂的学习中,在小组团队作业中也能更好的展开交流,吸收彼此的艺术思路,让意识带动行为去培养美术习惯的本能,不再是被动的完成教师布置的美术作业,为了美术的考试而进行美术的创作,而是将美术学科的学习逐渐变为和其他科目的学习一样,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对于新知识有着相应的好奇心理与好胜心理,课堂内外都养成去练习美术技能,提高美术成绩的心理及行为习惯,更为积极的去投身于美学的学习中来。
3、增强交流意识
教师在课堂中应该积极的向学生渗透美术的美学,培养学生的艺术平衡感,及时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接受情况,根据不同的学生表现,结合家庭实际,梳理学生学习美术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意识。同时,教师应该联合家长,与家长积极交流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引导家长重视学生美术的学习,天赋的开发,分析学生未来前途的发展方向,合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美术的习惯[5]。
结语:农村初中生美术学科的学习习惯培养,有着一定的难度性,但同时具有相对更为值得开发的潜力性与发展性,教师作为其中坚力量,是学生与家庭、与社会之间的重要枢纽,引导农村初中生培养独立自主的美术学习习惯,综合发展全面的学习技能,通过美术的学习构建健全的品质道德,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与期望,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子鹏. “美术表现”的农村初中美术课改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2]袁峰.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04):150-151.
[3]易璐. 初中美术绘本单元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4]王坤.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J].科学咨询,2020(49):239.
[5]帅娅男.农村初中美术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的思考[J].科学咨询,2020(50):242.